收稿日期:2000-09-25
作者简介:周铁项(1954-),男,河南省灵宝市人,河南大学副校长,副教授。
缱绻的意思
菜根谭》与儒家中庸之道
一星期减肥食谱周铁项
(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1)
摘 要:本文从心性操守、立身处世、待人应事、仕进隐退以及忧劳逸预、享乐节俭等几个主要方面,详
细剖析了儒家中庸思想对《菜根谭》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而说明《菜根谭》作为处世名著,其所以持久沁人心脾,原因之一,就是其有着传统的儒家哲学基础,且不少观点至今仍有可资借鉴之处。
关键词:中庸;影响;菜根谭;借鉴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00)06-0065-04
职业发展路径  洪应明的《菜根谭》是一部著名的处世格言集,该书自明万历年间(1573-1620)问世以来,深受社会
关爱,上自达官贵胄,下至市井细民,无不珍视,甚至远播海外,影响颇为深远。《菜根谭》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除了在内容方面精辟、全面地论述了修身处世、待人应事的经验和方法,具有处世教科书的作用外,在形式上采用了格言体,短小精粹、言近旨远、文辞秀美、通俗明白、好懂易记,具有一定的文学欣赏价值,更重要的是作为一部处世名著,《菜根谭》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处世哲学,这种哲学比较全面地融合了传统儒家、道家和释家处世方面的哲学思想,因而极易深入人心,广泛而持久地受到社会欢迎。这里仅就儒家中庸思想对《菜根谭》的影响,谈一些看法,以就教于方家。
“中庸”是孔子提出来的一个伦理哲学范畴,《论语・雍也》云:“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可见孔子是非常重视“中庸”思想的。“中庸”一词在《论语》中虽仅出现过一次,但“中庸”思想却贯串于孔子的诸多言行之中。《论语・先进》载,子贡问孔子:“师与商也孰贤?”孔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子贡曰:“然则师愈与?”孔子曰:“过犹不及。”从孔子师徒的对话里可以看出,做事过分虽然不好,而“不及”同样应该反对。恰如其分,处事“适中”、“合度”,这才是正确的,值得肯定的。《论语・先进》云:“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正因为处理任何事情都有一个“适中”、“合度”的问题,过分与不及都应该避免,做事过分的仲由和遇事退缩的冉求,二人都有偏颇,所以孔子鼓励冉求努力进取,告诫仲由应知退缩。既
不怯懦,又不鲁莽,这种中庸的处世态度,才是值得肯定的。《论语・雍也》云:“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以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是质朴和文采的恰当融合,若
质朴多于文采,就不免显得粗野,文采多于质朴,则未免有些虚浮,二者都与文质相掺合度的“中庸”标准不相符合。从上面的引例可以看出,孔子中庸思想的实质,就是处事要“适中”、“合度”。孔子的孙子子思在《中庸》一书中解释“中庸”的意思,是“执其两端用其中”。朱熹也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名,庸,平常也。”这些理解都是一致的。不偏不倚、适中合度的思想,是符合辩证思维方法的,2000多年前孔子能提出这一哲学思想,对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贡献的。
应该指出,为了追求“适中”、“合度”,孔子既反对“过”也反对“不及”,因为二者都是属于极端,都是与中庸思想相对立的。可以说,中庸思想的精髓就是反对走极端。孟子《离娄下》中赞扬孔子说:“仲尼不为已甚者。”说孔子是个做事不过火的人,这正是对孔子恪守中庸之道,一贯反对过分或不及的恰切概括。《论语・八佾》载,孔子非常赞许“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主张有理智,克制感情,反对放纵失度。《论语・述而》还描述了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师道风范,并且记载了孔子“均而不纲,弋不射”的美德懿行,都可以看出孔子的言行是谨守“中庸”的。
建国以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孔子的中庸思想被视为折中主义或调和主义,这实在是一种曲解。中庸思想讲折中,但不是折中主义;有调和,但不是调和主义。折中主义没有原则,不讲是非。中庸思
5
6第40卷 第6期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l.40 N o.62000年11月Journal of H enan University (S ocial S cience )
N ov.2000
想则不然,既有原则,也分是非。孔子旗帜鲜明地反对“过”与“不及”两种极端的作法,本身就是既讲原则又讲是非的明证。调和主义不承认矛盾,而“中庸”只是要求到平衡矛盾的最佳方式和途径,而不是抹杀矛盾的存在。《论语・子路》云:“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同”才是取消是非矛盾,而这恰恰又是孔子所极力反对的。《论语・阳货》载,子曰:“乡愿,德之贼也。”孔子把乡愿,即不分是非的好好先生斥之为败德之贼,深恶而痛绝之,可见孔子并不主张混淆是非矛盾。孔子还说:“巧言令,鲜矣仁。”又说:“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这些都鲜明地体现出孔子的是非观念是相当强烈的。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成了统治阶级的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孔子的中庸思想经过宋儒、特别是朱熹的进一步阐发,以理学的身份更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思想领域。朱熹从30岁以后,用了大半生的精力作《四书章句集注》,其中的《中庸章句》,对孔子的中庸思想更是作了集中的阐发,后来《四书章句集注》被元明清各朝列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因而使中庸思想更加深入社会、人心。洪应明撰《菜根谭》一书时,作为一名历尽仕途人生,隐居山林的退休官僚,
儒家中庸思想的深刻影响,仕途和人生的种种经历,使其对儒家的处世哲学,特别是孔子的中庸之道的精奥,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所以中庸思想处处鲜明地呈现在《菜根谭》一书中。概要地说,其对该书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五方面看出。
其一是心性操守。心性操守历来为儒家所重视,人之心性多种多样,有的性躁心粗,有的冰清玉洁,有的固执难化等。这些性格在《菜根谭》里,都被看做是有偏颇的个性。洪氏以为,“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寡恩者冰清,逢物必杀。凝滞固执者,如死水腐木,生机已绝,俱难建功立业而延福祉”。“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应该承认,《菜根谭》对这些性格的批评都各有道理,也都为无数的史实所证实。项羽和灌夫性躁气浮,结果都招致杀身之祸。袁绍固执难化,被曹操视为“墓中枯骨”,坐失了许多统一天下的良机,最终为势力弱小而生气勃勃的曹操所消灭。作者在书中充分肯定的理想性格,是心性虚圆,心和气平。他说:“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又说:“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唐太宗聪明睿智,礼贤下士,能理智地抑制怒气,听取魏征等臣下的谏诤之言。刘邦坚忍不躁,善于采纳张良、陈平等一班谋士的意见。孔明更是心
气和平、缓急得中性格的典型形象。这些夺取天下,建功立业的圣君贤相,都是极生动的例证。显然,作者在心性修养方面的确有着一个“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合宜的性格标准。正是依照这种性格标准,洪氏告诫世人,“山之高峻处无水,而溪谷回环则草木丛生;水之湍急处无鱼,而渊潭停
蓄则鱼鳖聚集。此高绝之行,褊急之衷,君子重有戒焉。”又说:“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这些有益的格言,都鲜明地体现了作者反对“过”与“不及”,主张“不偏不倚”合乎中庸的性格修养思想。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人生的道路,实际上就是个人的独特性格的轨迹。既然人的性格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就不能对心性修养这一关乎人生前途命运的大事掉以轻心。
其二是立身处世。《菜根谭》以为侮慢轻浮固然不好,而用意太重,同样是不可取的。因为立身轻浮会把事情弄得一团糟,从而使自己受到困扰,失去作人悠闲镇定、飘逸宁静的情趣;而用心过重,就会被外物所拘泥,陷入困惑,从而失去潇洒的气度和朝气蓬勃的生机。洪氏还以为,人生在世,对任何事情都无真心诚意,那样便是花花公子,万事皆虚。但也不能没有圆和的机趣,没有圆和的机趣,那便成了木头人,就会处处受到阻碍。洪氏还说,人生在世龌龊肮脏固然不齿于人,但立身处世太高洁,那也不足取。很明显,在立身处世方面,《菜根谭》亦极力主张不偏不倚,执两端而用中的“中庸”思想。
洪氏说:“有妍必有丑为之对,我不夸妍,谁能丑我?有洁必有污为之仇,我不好洁,谁能污我?”立身高洁,屈原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汉代以后,屈原的形象不知激励过多少人的志向。但是自南北朝以后,对屈原立身高洁的问题亦有微词,以为屈原自好,未免有些过分。至赵宋理学兴起后,持这种看法的人更不在少数。连朱熹也有不赞之词。朱熹《朱子语类》以为,屈原遭谗被放,受君王冷遇,也不应投汨罗以绝世,而应处以达观,悠游江潭度日,亦未尝不可。洪氏“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
秽要茹纳得”的思想,明显是儒家的中庸思想。洪氏还说:“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厚,处处皆浓;念头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念头昏处要知提醒,念头吃紧时要知放下。不然恐去昏昏之病,又来憧憧之扰矣。”又说:“标节义者,必以节义受谤;标道学者,常因道学招尤。故君子不近恶事,亦不立善名,只浑浑和气,才是居身之珍。”这些都是中庸思想在立身处世方面的反映。
相得益彰什么意思
其三是待人应事。《菜根谭》明显表现出反对
66
“过”与“不及”,主张不偏不倚,中庸而行的思想。洪氏极力告诫人们,“中和为福,偏激为祸”,待人应事要和善,宽严得宜;要淡泊明志,抱朴守真,有功不夸耀,有过便改悔。对别人要多称其善处,原谅过错。对小人不恶,不得已而攻人之恶时,也不可太严,“要思其堪受”。即使教人为善,也“毋过高,当使其从”。甚而至于“锄奸杜 ,要放他一条去路。若使之一无所容,譬如塞鼠穴者,一切去路都塞尽,则一切好物俱咬破矣。”这种待人应事的思想方法,在调节人际关系,维护和谐与稳定方面,有其有益的一面。如对小人不可过恶,便史有明鉴。北宋时苏舜钦为当时的才俊之士,有文名,数次上书言朝廷大事,敢言人所难言。舜钦的祖父是名相苏易简,舜钦亦有当世之志,为范仲淹等锐意改革者所器重,引为馆阁之士,兼监进奏院。然王拱辰等一班保守派则对之心怀忌恨,只是一时不到下手
的机会。每岁进奏院赛神,依例用卖故纸的钱为饮宴之费。舜钦亦以卖故纸钱,且出己钱添助为会,请馆阁中诸名流宴饮。时李定再三表示愿意参加宴饮,而舜钦以为李定小人,便执意不让其赴会。结果李定恼羞成怒,诬舜钦“监主自盗”,以公款饮宴,致使舜饮被削籍为民,永不录用,而馆阁才士也罢逐一空,故当时有“一网打尽”之语。这是一个惨痛的历史教训。李定固为小人,诬陷舜饮自是不齿于人的卑鄙勾当,然寻其事发之因,却只是为宴饮娱乐的细事,实在不值得。若其始处事不失于偏激而得中,或许根本不致有那样惨痛的后果。所以,朱熹后来述及此事时说:“虽是拱辰、安道辈攻之甚急,然亦是这几个轻薄,做得不是。纵有时名,然所为如此,终亦何补于天下国家耶。”(《朱子语类》129卷)朱熹批评苏舜钦等人“轻薄,做得不是”,就是指他们待小人不知“适中”、“合度”,以致因小失大,贻误了自己的报国宏愿,确实有些可惜。洪氏以为,恰如其分地待人应事,应该是:“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毋因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而快私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时要有悠闲的趣味”。“能事不宜尽毕,尽毕则衰”等等,这无不体现了儒家为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中道而行的思想。时值今日,仍有不少可资借鉴之处。
其四是仕隐。《菜根谭》以为“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则危”。这种仕进处中的思想,与《颜氏家训・止足》篇中“仕宦称泰,不过处在中品,前望五十人,后顾五十人,足以免耻辱,无倾危也。高此者便当罪谢,偃仰私庭。吾近为黄门郎,已可收退。……自丧乱已来,见因托风云,侥幸富贵,旦执机权,夜填坑谷, 欢卓
郑,晦泣颜原者,非十人五人也。慎之哉,慎之哉!”的训诫是完全相通的。颜之推诫子仕进处中,除了总结历史教训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先祖靖侯曾诫之为官要处中品,因为颜氏家族乃“书生门第,世无富贵。自今仕宦不可过二千石,婚姻勿贪世家”。这里且不论颜、洪二人作官流品居中的话是否有理,单就其教人仕进不应一味贪图高位这一点,也不无益处。洪氏说得很明白:“济世经邦,要有段水云趣味,若一有贪著,便坠危机。”经邦济世与仕进虽是两个概念,但二者毕竟联系得十分紧密。洪氏不欲人过分贪著经邦济世,亦有劝人不必过于贪求仕进高位之意。洪氏还说:“节义之人,济以和衷,才不启忿争之路。功名之士,承以谦德,才不开嫉妒之门。”表达的都是同一种思想。
为了恰当处理好仕进的问题,洪氏将仕进和隐退联系起来,以为“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经纶。”这种既不一味贪求仕进,又不耽于隐退,执两端而用中的思想,在洪氏看来才是最恰当的仕隐之道。洪氏还说:“士君子处权门之要路,操履要严明,心气要和易,毋少随而近腥膻之党,亦毋过激而犯蜜蜂之毒。”这种与权门贵族不即不离、中庸行事的思想,反映了作者在明代万历年前后,阉党权势熏天,士人多遭不测的黑暗现实下的处仕方法。
其五是劳逸节俭和享乐。《菜根谭》在劳逸的关系问题上,也极力主张中庸。洪氏以为,忧劳虽是美德,但又不可太苦,太苦则不能适情怡性。闲逸为人性良羡,但又不可太过,因为太闲则容易“别念窃生”,走入歧途。洪氏推崇的是“学者有段竞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而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又云:“士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虑,亦不可耽风月之趣。”这种敬业与潇
洒,忧勤与逸预,执其两端而用中的思想,至今仍有其可取的合理之处。洪氏还告诫说:“忙里要偷闲,须先向闲时讨个把柄;闹中要取静,须先从静处立个主宰。不然未有不困境而迁,随事而靡者。”这种忙里偷闲,闹中取静,且在闲时静中即预先采取措施,以防范忙时不可开交,闹时一塌糊涂的思想,更是运用了辩证的思维方法,以确保劳逸中庸适度,又不致贻误事务。
洪氏以无过无不及的中庸方法对待享乐与节俭,其中也有不少应该肯定的地方。洪氏以为,俭为美德,但是过分“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这话自然不错,因为吝啬毕竟为人所反对。节俭而不过分,要保持中华民族这一传统美德,就应掌握一个恰如其分的“适度”问题,这里再次显示了儒家“中庸”思想的最佳幸福
76
客观合宜性。同样,享乐为人性之所企羡,但洪氏以为“饮宴之乐多,不是个好人家;声华之习盛,不是个好士子”。极力反对享乐过度。在洪氏看来,享乐之事虽不可无,然若能十分取五,即以中庸之道待之,便无妨。他说:“爽口之味,皆烂肠腐骨之药,五分便无殃;快心之事,悉败心丧德之媒,五分便无悔。”为了不犯过与不及的错误,洪氏在生活上倡导了一种“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酒不求冽而樽亦不空,素琴无弦而常调,短笛无腔而自适。纵难超越羲皇,亦可匹俦嵇阮”。“花看半开,酒饮微醉,
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烂
漫  ,便成恶境矣。”这便是洪氏以中庸思想设计出来的理想生活画图。
总之,《菜根谭》表现出来的儒家中庸思想是多方面的,从修德处世的角度看,所阐发的理论有借鉴之处。但中庸思想也是有巨大局限性和消极面的,“儒者只可与守成”,它永远跳不出“守成”的圈子。从社会进步与发展创新的意义上讲,中庸思想对《菜根谭》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当然也是需要批判地加以汲取的。
[责任编辑 刘剑涛]
C aigentan and the Confucian Doctrine of the Mean
ZH OU T ie-xiang
(H enan Univer sity ,Kaif neg 475001,H enan ,China )
Abstract :T his paper offers a ditailed discussion of the in fluence of the con fucian doctrine of the mean on the book Caigen 2
tan ,in the aspects of the cultivation of the mind ,the handling of w orldly affairs ,the treatment of men of different tem pera 2
ments ,the commitment to and detachment from secular pursuits ,the means to maintain healthy and joy ous.I t attem pts to prove that ,as a classic guiding people ’s behavior in the w orld the book has abs orbed the cream of C on fucian philos ophy ,and has played and will continue to play an im portant guiding role in people ’s life.K ey w ords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in fluence ,Caigentan ,b orrowing
只怕不再遇上
8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