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李清照观后感
百家讲坛李清照观后感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百家讲坛李清照观后感1
在《李清照之国难当头》这一集里,金国的兵队已经打到了李清照所在的国家,还打到了他们的首都,像现在的北京一样重要。
自传作文那样的话,李清照和她丈夫收藏的文物、字画该怎么办呢?后来李清照把体积大、不重要的文物排除掉,剩下的还能装载几车呢?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写道,还能装上十五车。可是青州还有一大批文物,后来青州兵变,李清照还是抢出一些最珍贵的文物。而在去江宁的路上又几次被抢,李清照还是来到了江宁。
在这危难之时,李清照写出了《临江仙》,表达了金人铁蹄踏碎了她平静的生活,让她感到国破家亡的沉痛心情。
百家讲坛李清照观后感2
《康震评说李清照》这本书一口气读完了,其中对于李清照诗词风格的分析和背后蕴含美学情感的表述流畅到位、情节感人,自不必说。读罢有些许感叹惋惜也久久挥之不去。
感到书中亮点是在第122、第123页,《再嫁婚变》里的“信其所守、得其所哉”一节。(李清照是否再嫁,从古至今研究者各持一说,争论不休。此本学者专家之分内,而非我等普通观众所能。)但真如文中作者观点,甚至从张汝舟的角度来分析李再嫁后的感情和家庭生活,则让人眼前一亮,“文物字画既不可得,家中一应事务也不能完全做主,自己粗鄙的言论行为也许还曾遭到李清照的冷嘲热讽,这对于五十岁的张汝舟而言也难以忍受。由此看来,两人在思想情趣、生活观念、双方的期望值都存在较大差距,两人之间龃龉争吵甚至打闹势必难免。”对于李清照这样的爱情理想主义者,没有共同语言怎么能够在一起走下去?诚如作者所说,这是造化弄人的婚姻悲剧。而在今天不如意的婚姻又何尝不是如此?人毕竟是高级生理动物,再嫁又离婚,在传统的男权社会,李清照这样的举动要付出多大的勇气,背后又要承当多少流言蜚语、悲愤和孤独!然而曾经和赵明诚彼此真心相爱,这对李清照来说就已足够。为真爱的短暂难得而叹,为爱情的理想主义而叹。
见义勇为事迹
在《金石录后序》里记载经过颠沛流离,文物终去十之七八,不禁令人扼腕。然而又怎能苛求李清照对文物的保护不周呢?在国破家亡的大时代里,个人的力量终究微弱渺小,以一女子孱弱之身却要在赵明诚后保护数量巨大的金石字画文物,谈何容易。假若文物未经收集整理,而是藏于民间,是否就能逃过战火洗劫和宵小计算?她说: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又说:“呜呼!余……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这是多么无望的表达,无助的旷达,无奈的坦然!为散失毁灭的文物而叹,更为个中折射出的民族空前灾难和时代悲剧而叹。
及至晚年,李清照欲授其生平所学于孙氏小女,岂料孙氏小女一句“才藻非女子之事也,这与朱淑真《杂题》云:“翰墨文章之能非妇人女子之事”何其相似,“朱淑真等到的是死亡”,而李清照则陷入更深的失望。多年后,陆放翁在为孙氏女写的墓志铭云:“夫人幼有淑质。故赵建康明诚之配李氏,以文辞名家,欲以其学传夫人。时夫人始十余岁,谢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渭南文集》卷三十五《夫人孙氏墓志铭》)。一代词宗就此没有传人,诚如作者所述:“这是中国文学史的巨大遗憾,也是古典知识女性的遗憾。”所幸还有
欲望之塔在哪里《后序》、《词论》,还有易安诗词传于后世,至今研读不衰,它渗入文明的点滴,甚或成为我们的文学生活方式之一,这正是易安永恒之所在!为李清照没有传人而叹,更为她的诗词穿越时空,依然优雅鲜活而叹。无暇
除皱针的危害和副作用掩卷长思,时移事易。感谢康震老师带我走近李清照。云涛晓雾,星河帆舞,在时光深处,仍旧伫立着那个美丽的身影,清新婉约、风骨卓然,直到永远。
百家讲坛李清照观后感3
终于决定要看一看康震教授对于李清照的解读了。今天晚上看了第一集《书香才女》,“书香”“才女”也正是因为李清照生长在书香门第,才会孕育出这位千古难得一见的才女。书香:康震教授解读中说,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当时考中了进士,非常有才,做了山东郓州教授。是苏门四学士之一。
而她的母亲王氏祖父王拱辰是宋仁宗朝的时候的科举状元,在《宋史》中被提到:“易善文”,也就是说王氏在家庭的熏陶之下在文学方面就有很高的造诣。那么父亲李格非和母亲王氏除了在文化教育和个性发展上对李清照言传身教之外,也为她创造了一个远比当时的
一般女孩子更加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她不再是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娇滴滴的`小。她的心智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得了良好而健康的发展。
为她以后遭受国破家亡,丧夫失财,病魔缠身等一系列的苦难仍然可以坚强的面对打下了基础。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教育和生活成就了她在文学不可替代的地位。创造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易安体”,成为了为后人称道的婉约派的词宗。才女:在第一集中,康震教授讲到了李清照少女时代的两首词《如梦令》,在解读中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李清照作为才女的与生俱来的潜质。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看这首词中有鲜艳亮丽的彩,灿烂的朝霞,碧绿的湖水,多彩的荷花,碧绿的荷叶,少女们因喝酒微醉的绯红脸庞,这是词的彩,更是少女时代李清照生活的彩。从这首词中也能感受到这美丽的少女对于生活的无限的热爱和不同于那是女子的生活情趣。单纯而又幸福。随着年龄的增长豆蔻年华的少女们也开始思春了。范志红
第二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依然有彩但却有了淡淡的忧伤,因为“风骤”,担心花园里的花草树木,
但真的担心的只是那开花的海棠吗?不,“绿肥红瘦”,如此巧妙,看似是绿叶因为风骤雨疏之后绿叶肥大,花儿凋谢。实则呢,却是对于青春容颜易逝的淡淡的感伤。
真是“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所以也正是李清照生长在文学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里,因父母的开明教育,年青的时候李清照就诵读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笔记小说、轶事遗闻,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她的词才能自成一体,成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