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你情有独钟>高考成绩什么时候出来2021具体时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眼睛痒连环湖
苏轼是北宋大文豪,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选入了诗文多篇。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面对这样一个丰富、独特、重要的文学家的作品,教师往往只依据教参所列的那少而偏颇的研究观点来进行教学活动。换言之,教师在教学生学苏轼的诗文时,一开始想的就是怎么教(似乎内容与观点早已固化),而不是教什么,这种现状是令人担忧、亟待改变的。基于此,笔者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为例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摆脱认识的窠臼
言及东坡,人必称“豪放”。严谨地讲,“豪放”只是词风,区别于“婉约”派等,如果要谈及,更多的要从纵向上去讲明。首先,苏轼并非彻头彻尾的豪放派,他是从密州任上才开始逐渐转变诗风的。其次,“豪放”并非就比“婉约”出,只是在词风的转变上,苏轼是一个开创性的人物。此外,人们对苏轼创作的豪放词也不是众口称赞,要知道纪昀就曾批之“伤率、伤慢、伤放、伤露”。也就是说,教者在面对苏轼时,不能以仰望的低姿态去备课,并向学生传导,而
必须以一个客观的研究者的姿态去了解、挖掘苏轼诗文的内涵,既要对苏轼有整体的了解,也要根据不同文本的时代、背景、意涵进行细致解读。
怎么刷机
川北医学院录取分数线似乎很自然地,谈到苏轼的某篇名作,就要从“政治上抑郁不得志”方面去考量。某些诗文确有此流露,但是也有一些不确切,甚至无关的内容。这就要求教者必须熟知苏轼的生平,并能将该文本置于生平中,联系当时发生的社会事件、个人遭际等进行研究,这样才有可能得出相对准确的解读。“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澹州。”这句苏轼晚年著名的自嘲(或曰自评),常被教者引用,似乎从贬任黄州开始,苏轼便走上了政治抑郁不得志之路,所写诗文抒发抑郁愤懑之情岂非顺理成章?然而,我们梳理一下苏轼的为官历史,会发现从嘉祐六年(21岁)初入仕途到靖国元年(66岁)逝世这四十五年间,在朝和外任占三十多年,贬居时期只占十多年;这其中36-44岁(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这一外任期和44-49岁这一贬居黄州期是课内涉及到诗文较多的两个时期。[1]需要明确的是,上述这一外任是苏轼主动申请的结果,且所任之地都较为富庶或重要,所任之职都是有实权的地方长官(在杭州任通判,其他三地任知州);即便是黄州之后,苏轼仍旧有机会攀登到仕途的顶峰。元祐七年,苏轼知扬州,半年后奉召进京,进官端明殿大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其时苏辙任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宰相之一),实可谓荣极一时。因而只能
说苏轼的仕途有坎坷之时,不能简便地说仕途坎坷。这样,我们再来看教参上的分析,就会发现一些错讹。教参言道:苏轼当时“为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2],可知不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