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中秋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
3、课前准备:
旱灾的反义词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美、音乐美。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背诵一定量的文言文。
3)背诵本诗。
二、教学课题 
1、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有关文学常识及本文写作背景。掌握重点实词,并能准确翻译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主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教材分析
《水调歌头》是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实词,并能准确翻译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教学准备:
1、教师搜索图片或视频,有关文字资料。
2、学生课前上网查文字资料,学唱歌曲《明月几时有》
四、教学方法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本文是短篇精品,内容丰富。字词句方面,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基础文言和课文注解,大致能理解。因此能以一得引多得的自学辅导设计进行教学,使学生认识精品,喜欢精品,在理解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并联系实际,有所启发。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起来。
诗歌教学重点应在读上下功夫,因此,教学本诗重在教会学生读,采用反复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品,读中感。诗歌重在读,学习本诗,要让学生加强诵读,运用反复育读法,适当辅以讲授法,充分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该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背景音乐)建筑专业毕业论文
blogfile.chinaunix/20078328/music2/64938_080330090202.mp3?f=blog
1、导入:【百度图片】明月
image.baidu/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A%A3%C9%CF%C9%FA%C3%F7%D4%C2&in=24752&cl=2&lm=-1&pn=6&rn=1&di=32752244028&ln=2000&fr=&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
同学们古往今来,明月牵动了多少文人雅客的情思,我们信口就可拈来几句。比如…
何以笙箫默 小说2、复习背诵
二、检查预习
1、介绍写作背景。2、作者苏轼。
【百度图片】苏轼
image.baidu/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B%D5%E9%F8&in=22310&cl=2&lm=-1&pn=0&rn=1&di=34393093800&ln=2000&fr=&fmq=&i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
三、初步感知:
1、正音。
2、指导朗读。
【百度搜索】flash
221.194.113.149:4601/xkzhkj/gushiyuanmanbu/工具/001水调歌头宋苏轼.swf
文章的flash朗读兼具美丽的画面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对于学生读准字音进入情境非常有效。
3 、反复诵读,走入文本
【百度搜索】方明朗诵《苏轼 水调歌头》
edu.kz-school/datafile/445/teacher/t_188020/file_20099241104570.mp3
先请几名学生朗读,在此过程中组织学生听读、评议,然后集体朗读。在这基础上,让学生配乐朗读。(乐曲«明月几时有»就是专门为这首诗配的乐,因此,意境与诗非常和谐),这首乐曲节奏舒缓而有力,正好适宜这首诗的基调)
四、与文本对话,赏析诗句
1、疏通小序。
重点词语点拨:达旦  子由
2、上阕。
重点词语点拨:把  天上宫阙    何年    琼楼玉宇 
不胜从未到过的地方    清影    何似
3、下阕。
重点词语点拨:朱阁    绮户    无眠        何事 
      婵娟
4、“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提问学生“你喜欢哪一句或几句,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五、与诗人对话,主题升华
1、如何理解词的上阕?
2、如何理解词的下阕?
3、教师阐述:整首诗中,诗人既有出世思想,又有恋世情怀。但最终还是能够勇敢地面对人生,你们能从中受到启示吗?学生能总结出:在我们人生的路途中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热爱生活、情怀旷达,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阅读欣赏古人吟诵《苏轼 水调歌头》
【百度搜索】古人吟诵《苏轼 水调歌头》
www.tudou/programs/view/sYP_qSPDhDQ/
六、巩固练习
1爱情动画片、请同学们自己就这首诗出题,题型也由学生自己总结。多媒体出示:难度由小到大依次是:直接默写上下句;根据提示默写上下句;语境默写。
2、背诵这首词
宛然是什么意思
附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中秋》
    上阕:把酒问月——追求美好生活——积极乐观
    下阕:望月怀人——探求人生哲理——旷达胸襟
六、教后反思:
通过这首诗的教学,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抒情诵读。 «新课标» 提出:7-9年级的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 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情、诗理和诗味,体会不同情境下的语气、语调、节奏的变化。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能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诵读品味法。学生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通过反复朗读,读出文中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读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文化的精神。
    创造性学习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
品味诗句,感受意境。学生“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新课标要求学生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这样才能将诗的解读升华到更高的层次。囿于年龄和经历的差异,这方面的理解以后会继续加强。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国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钱梦龙等人的教学论都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法。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语文学习要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充分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查资料的能力和习惯,并且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