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葛树彭琼;刘明录
【摘 要】艾丽丝·门罗是典型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关注女性问题,创作题材多以女性的悲剧命运为主,门罗借用霍加特的“奖学金男孩”的概念重构了主人公罗斯的“奖学金女孩”的身份,揭示了同一时代的女性在身体和精神上所遭受的磨难,具有深刻的女性主义思想。本文利用凝视机制来解读艾丽丝·门罗中篇小说《乞女》中的女性主义,旨在分析男性是如何利用视觉艺术品中的女性形象来规训女性、使女性成为男性的凝视对象和客体,同时女性又是怎样利用反凝视策略挑战男性话语权、消解二元对立以建构女性主体性。
【期刊名称】《景德镇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33)001
【总页数】5页(P54-58)
【关键词】为什么经常做噩梦凝视机制;艾丽丝·门罗;乞女;女性主义
吉林4只东北虎组团春游
email是什么意思【作 者】彭琼;刘明录
【作者单位】[1]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1]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I106.4
爱丽丝·门罗(Alice Munro,1931-)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契诃夫”和“作家中的作家”,于20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此外她还获得三次加拿大总督文学奖,两次加拿大吉勒文学奖,两次英联邦作家奖,以及曼氏布克国际文学奖美和国国家书评人奖与加拿大书商协会奖等重大奖项。门罗的写作风格与她的题材十分契合,在其60多年的写作生涯中,她一直致力于中短篇小说的创作,被称为“家庭主妇型”作家的她,笔下的主人公大多是小镇上的普通人,创作题材也多以女性的悲剧命运为主,但她独有的女性创作视角和独特的地方书写,使得她的短篇小说被赞为“近乎完美的写作”“具有长篇的深度,“改变了(人们)对于短篇小说的成见”。 中篇小说《乞女》是门罗在了解霍加特的“奖学金男孩”的概念后,结合当
时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重构的一个关于“奖学金女孩”的故事,它主要讲述了奖学金女孩罗斯出身贫寒,意外邂逅了有着骑士精神幻想的商业帝国继承人帕特里克,因为她温顺而性感的形象就像《国王科菲多亚与乞女》中的乞女一样,使得她阴差阳错地得到了他的青睐,但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导致罗斯一味地顺从和假装,最终导致丧失自我,成为以帕特里克为代表的男性的凝视之物;在这段长达10年的婚姻里,罗斯试图反抗却次次都以乞求帕特里克的原谅而告终,最终罗斯到了自己的工作,经济上独立后的她果断与帕特里克离婚,逃离了他的凝视,到自我,成为一名独立的女性。
女性主义兴起于19世纪末的法国,经历过两次浪潮,时至今日依然是女性作家们关注的焦点、是女性主义者呼吁女性应当享有和男性同等权利的最强宣言,《乞女》的创作背景正处于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二次浪潮中,呼吁缩小男女差别,摆脱父权制社会中“女性气质”对女性的束缚。其次,女性主义认为看的行为背后蕴含着鲜明的性别意识,这无疑是揭示了历史上长期以来始终存在着的“男性凝视”。在女性主义的学术语境中,视觉天然地具有性别意识,女性是男性欲望的对象和视觉快感的来源,男人在看,女人被看;男人窥视,女人被窥视;男人拥有欲望,女人是可欲望的对象。男性凝视是女性主义天然要反抗的文化实践。再次,凝视的批评实践关注自我与他者。在艾丽丝·门罗的小说中,主人公经常感受飞机绘画
到他人对自己的凝视,在这种凝视机制下,主人公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迷失自我,在“他者凝视”的众人之境中构建了异化主体,成为别人眼中的“理想自我”。 本文将运用凝视理论以及福柯的话语权利体系来分析艾丽丝·门罗的中篇小说《乞女》,探讨主人公罗斯是如何在受到以帕特里克为代表的男性凝视后丧失自我的主体性,以及如何通过反凝视机制到消解二元对立,逃离男性凝视,回真实的自我,成为一名独立的女性。
一、凝视与规训
凝视是指携带权利运作或者欲望纠结的观看方法。它通常是视觉中心主义的产物,观者被权利赋予“看”的特权,通过“看”确立自己的主体位置,被观者在沦为“看”的对象的同时,体会到观者眼光带来的权力压力,通过内化观者的价值判断进行自我物化。当今对凝视的批判已经成为文化批评主义者用来反抗视觉中心主义、父权中心主义、种族主义等的有力武器。[13]
(一)男性凝视下被物化的女性
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借用边沁的全景敞视建筑来说明现代权力体制下凝视对人产生的
压迫效果。在全景敞视建筑中,囚禁者不断目睹着窥视他的中心瞭望塔的高大轮廓,但囚禁者在任何时候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被凝视。在父权社会中,男性是观看的主体,女性是男性欲望的对象,男性拥有绝对支配权,所谓的“男性凝视”是一种将女性物化、化为景观并成为可欲对象的心理机制。罗斯作为欲望和观察的客体被打上了权利的烙印。
“我们两个来自不同的世界”。在另一场合,她这么对他说。她觉得自己说起话来像剧中人物。“我的亲戚朋友都很穷。我从前住的地方,你会以为是个垃圾场。”
不诚实的人,现在轮到她了,装任由他摆布。她当然不希望听到他说这样的话的:“那好,要是你们家穷,住在垃圾场上,那我只好撤销婚约了。”
“我很高兴,”帕特里克说,“我很高兴你穷,
你这么可爱,就像‘乞女’。”
“像谁?”
“像,你知道,那幅画,你不知道那幅画吗?”[4]
帕特里克充满骑士精神的幻想,一直渴望生活在只有骑士与女士的世界里,这种起源于中世纪的骑士精神主要以行侠仗义、救助受难女性并获得女性青睐作为自己的目标,因而当帕特里克得知罗斯出身贫寒时,他非但没有打退堂鼓,反而更加坚信了要娶罗斯的决心。他觉得罗斯就像画中的乞女一样,一脸柔顺、无助,充满感激,全无反抗之情。她需要自己的救助,而他的英雄气概及骑士精神能够发挥作用,他觉得罗斯就像《国王科菲多亚与乞女》中的乞女,而自己就像里面的国王,渴望得到乞女来满足自身的欲望。帕特里克是男权社会的代表人物,他有许多侠义的思想念头,经常使用女性、受难姑娘等字眼,但他的语气中却时常带有反讽的口气。很明显从他的语气中可以看出他对女性的蔑视和瞧不起,似乎女性生来就是受难的,需要等待男性的救赎。而他用《国王科菲多亚与乞女》这幅画,其实就暗指了自己与罗斯的关系,画中的乞女经济不独立,需要依附科菲多亚国王才能生存下去,而罗斯贫穷的身世、奖学金女孩的身份就如同乞女一样,需要依靠帕特里克才能摆脱这种贫穷的状况。罗斯的社会地位使得她成为帕特里克的凝视之物,丧失了自身的主体性。她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女性,而是帕特里克渴欲的对象,被物化的乞女。
女性形象以视觉艺术品中的绘画形式呈现出来,使得女性在被观看的同时自然地转换为男性的欲望客体和凝视之物,这种独特的呈现形式暴露了女性的“他者”形象和被“物化”的本质,
今年冬至是哪一天而罗斯也在观看绘画的同时,内化了自己“乞女”的形象,并慢慢地消解了自我的主体性,成为只知道一味地顺从和忍让的“乞女”。
(二)男性凝视下被规训的话语
在福柯看来,每种权力都会产生一种相配套的话语体系来规训人们的行为举止,以巩固它的地位。福柯将直接作用于人体各个部位的权利称作微型权力,因为这种权利直接作用于人并且使得人变得更为驯服,所以也被称为规训权力。[10]在男权社会中,男性的凝视不仅是一种欲望的机制,还是一种规训权力的手段,它把“权力目光”变成了女性自我审视的目光,进而达到规训女性言行的目的。在福柯权力理论中,“凝视”作为一种重要的权力运行手段占有重要地位。话语权力,试图通过不平等的凝视策略,对主体性进行控制。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认为,话语与权力是不可分的,话语本身即是权力的产物,也是权力的组成部分,权力是通过话语来实现的。[1]
试图改变罗斯的口音,是帕特里克男性话语权力的最集中体现。在他们一起去罗斯家里时,从小说到大的汉拉提方言,因为帕特里克在场,罗斯变得哑口无言,因为她不知道该怎么说话,怎么说得自然些;在帕特里克的话语权力规训下,罗斯甚至开始对汉拉提产生
了厌恶之情,觉得它们很怪异、聒噪。帕特里克不喜欢罗斯的地方口音,他通过话语权力不断地规训罗斯的口音和表达方式,而罗斯也在这种话语权力下不断地改变自我,从刚开始看到《国王科菲多亚与乞女》这幅画时的抵制心理,到如今在帕特里克的规训下,慢慢地接受自己“乞女”的身份,丧失自己的话语权。
其次,不允许罗斯说淫秽词语也体现了帕特里克的话语权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他不断地纠正罗斯的口音、嘲笑她的朋友、甚至轻视她的粗俗。只有当罗斯贬损自己,抬高他时,他才会开心,但是当罗斯说出让他不快的话时,他便会让她住嘴,甚至动用武力打断她的言行,以显示自己的至高无上的话语权。他们这种不对等的关系甚至体现在帕特里克用带有威胁和恐惧的神不断盘问罗斯是否爱他,在这种凝视机制下,罗斯的回答只能是“是”,而只有听到罗斯顺从地说“是”时,帕特里克才会感叹自己的幸运。最后,在帕特里克男性话语权力的控制下,罗斯已经丧失了自我的主体性,连自己的婚姻大事都没有决定权了。当她不想与帕特里克结婚时,她对帕特里克说的是:“求求你,帕特里克,别让我嫁给你!”“求求你别让我嫁给你吧!”这里罗斯用的是乞求的语气,她将自己的地位放得很低,就连自己的婚姻大事都不能做主,而是要取决于帕特里克的态度,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她似乎已经从心底认同且接受了自己乞女的身份。通过改变罗斯的口音以及限制她的说话方
式,罗斯已经丧失自身的话语权,成为男性的依附之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