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词的基本内容,把握词的内涵。
情感目标:领会作者赞美祖国壮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感情及伟大的抱负。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东方红》)【营造氛围】
一、激情评价,导入新课
1.导语
问:“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这句话同学们熟悉吗?
学生:不熟悉!
解说:这是一首歌的歌词,老师只是知道,但我的父辈们却是非常熟悉,而且人人会唱,不信就请某老师唱一段。
问:歌词中有一句--“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是对的赞美,何以对给以这么高的评价?你能介绍一些的革命事迹吗? (学生介绍的光辉业绩)
小结:不光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还是一个文人,而且绝对是一个大气十足的文人。不信,就让我们走进的《沁园春·雪》,亲自感受一下他的词风。(板书课题)
2.《沁园春 雪》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内容跟“沁园春”没有关系。乍一看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诗,其实这是一首充满豪情的抒情诗。雪在词中,已不再是陪衬物,不再是一种逆境的象征,而是作者歌咏的对象。置身于描绘的冰雪世界,你不但毫无寒冷之意,而且会油然而生壮美之感。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冰雪世界是“活的”,而且有着红日的照耀,“妖娆”、“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站在历史的高度,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主宰历史、大展宏图的豪情壮志。
二、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请一学生范读,其他同学正音。
【在学生有困难的地方给予帮助,“支架理论”得到很好运用。】
2、读准节奏。师生共同划分诗歌节奏,全班齐读女人梦见老鼠好不好,把握节奏。
(有疑问的可与同桌或前后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学生之中讨论,并以“开火车”形式检查讨论结果)
三、把握情感,以情促读
1.老师先给感情朗读支招
2.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
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根据学情,教师适时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有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探究文本】
3.欣赏课文朗读视频,并思考区分:词的上、下阙分别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
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播放课文朗读视频,学生能更好地进入情境,把握情感】
四、分析揣摩,指导诵读
以“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八字为指导方针,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赏析,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吟诵,力求让学生掌握一点吟诵的技巧。
(一)品读上阙
1.思考:作者是怎样抒写热爱祖国壮丽河山之情的?
2.思考:上阕如何分层描写北方雪景的?所写景物有什么特点?
3.如何诵读上阙?
通过自由读、个别试读、生生评价、教师点拨,形成踊跃朗读氛围,最终分角感情诵读。
(二)品读下阙
1.请一位同学试读。
2.让试读的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读,教师与学生就文本内容、朗读技巧等进行直接的交流、讨论。
3.学生挑战读。【让优秀学生能脱颖而出】
【诵读中始终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充分、自由去读、评、议、悟,老师只是适时给予点拨、鼓励,同时根据上下阙内容、学习基础情况的变化,注意到引导方式的变化,以提高教学成效。】
(三)全体激情诵读
全体学生起立,化身为词作者,进入情境,同步播放课文视频网址生成二维码,渲染气氛。
【教学中教师设计智慧情境会让课堂充满活力、更精彩】
五、悟出哲理
词中哪一句点明主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伟大抱负?
教师穿插介绍词作者与本词相关的作品。
【与相关材料的链接,一方面丰富了课堂内涵,拓宽了学生视野,而且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六、交流深化
请以“我认为,词的魅力在于――”的句式,谈谈自己的见解。(可从思想内容、艺术特等角度来谈)
七、欣赏歌曲《沁园春・天秤座和双鱼座配吗雪》,陶冶情操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课后诵读更多的诗词。
附板书:
沁园春・雪
描写北方壮丽雪景评论历史人物
感情:热爱祖国壮丽河山赞美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抱负: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
教学反思:
《沁园春・雪》是诗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根据七年级学生古典诗词的学习现状,笔者首先精心确立了教学三维目标,并把准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笔者主要以以下几个理念为指导:1.通过音乐、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亲近古典诗词。2.在诵读中欣赏,在欣赏中诵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诵读知识、方法,品味内容,感悟词人伟大抱负,提升审美情趣。3.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课堂永恒的主旋律。4.用激情燃烧激情,用智慧唤醒智慧,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一、洋溢激情、智慧火花。1.课前播放歌曲《东方红》视频,学生喜闻乐见,将学生注意力很快带入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和情境。2.导入语“有一首词一经发表就震撼文坛,传遍全中国……”既饱含激情,又巧设悬念,学生为之一震,产生了积极学习的心理倾向。3.抓住七年级学生喜欢自我表现的心理,将诵读三个层次要求,设计为让学生“闯三关”的形式,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激情。4.欣赏课文朗读视频,让学生亲历文本,游历北国,自然产生赞美、自豪之情。5.“以情促读→激情诵读(同步播放视频)”教学环节中,把对诗词内在感情的感悟,内化在朗读、品味之中什么是老板,实现在读中悟情,在悟情中朗读,学生、词人、文本融为一体。6.“欣赏歌曲”,既让学生感知古典诗词的音乐美,更让学生从美好的歌声中,再次感染到作品无
穷的艺术魅力。
二、凸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主导是教师,基础是文本。1.在读准字音教学时,请一学生范读,其他同学正音。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理念,同时“支架理论”得到很好地运用。2.在读准节奏教学时,老师倡导有疑问的可与同桌或前后交流、讨论,同时老师深入学生之中讨论,并以“开火车”形式检查讨论结果。充分体现合作、探究学习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常态。以“开火车”形式检查讨论结果充分体现教师公正、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教学理念,这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3、在“以情促读→激情诵读”深入文本的教学环节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通过比较、讨论、交流,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整个课堂自始至终学生情绪饱满,收效甚佳。
三、体现古典诗词教学规律。1.牢牢抓住朗读这一教学抓手,披文入情,逐层深入地接触文本,研读品味文本。(1)学生范读课文。(2)三步朗读(①读准音;②有节奏感地朗读;③富有感情地朗读。)层层深入,符合认知、教学规律,也是学生由浅入深地走进文本的必由步骤。(3)“以情促读→激情诵读”读悟结合,将朗读教学与文本内容的教学完美结合。2.巧妙设疑,促
使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比如,欣赏课文朗读视频后,要求学生思考“词的上、下阙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以此让学生积极感悟文本所反映的情感,同时又为下一步的朗读指导奠定不可或缺的基础。又如,在悟读文本环节,提出“词中哪一句点明主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伟大抱负?”,既水到渠成,又让课堂放射出灵动的思维的光辉,情感的涌动、理性的思考让课堂摇曳多姿、高潮迭起。人民币升值对股市的影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