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案
课文分析:
《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词。它描写雄伟壮丽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诗词的豪放风格。
 这首词作于19362月初,当时率部准备渡河东征。在到达清涧袁家沟后,他亲赴黄河畔观察地形,目睹北方雪后风光,俯瞰北国大好河山,于是挥毫泼墨绘出这壮丽的画卷。这之前的1935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也是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从此,红军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抗战胜利后,1945828日,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在此期间,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柳亚子向索句雷小雨,手书《沁园春雪》赠给他。19451114日发表于《新民报》晚刊。由此可见,这词的写作、发表俱在新的革命时期即将开始之际,有着重要的意义。
欣赏有关《沁园春·雪》图片image.baidu/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7%DF%D4%B0%B4%BA%D1%A9%CD%BC%C6%AC&in=14475&cl=2&lm=-1&pn=2&rn=1&di=5308372020&ln=1885&fr=ala0&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pn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重要词语。
2、感知词中形象,理解作者思路和全词的主题。
能力目标:
1、理解诗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品味凝炼贴切的诗歌语言,领会诗歌意蕴。
3、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诗人表达的感情。
4、理解诗人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
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写景、议论去正确而充分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引导学生反复朗诵诗歌,把握诗歌主旨及诗人的情感意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曹操在《观沧海》中写道:“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他建功立业,统一中国的伟大胸襟和抱负。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词——《沁园春·雪》,它的作者是一代伟人,他的胸襟和气度要比古人更上一层楼呢。
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也是很高雅的一种文学形式,特别是古典诗词,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很耐咀嚼。就是一位古典诗词的爱好者,他的一生,不仅在临床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之间也不断的默诵吟哦、写诗填词。泱泱诗国的文化甘露,浸润、哺
育了这位诗风雄奇的伟大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诗词是伟大的篇章。”放手书《沁园春雪》幻灯片image.baidu/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7%DF%D4%B0%B4%BA%D1%A9%CA%E9%B7%A8&in=18388&cl=2&lm=-1&pn=0&rn=1&di=56991684648&ln=1118&fr=&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
    今天我们有幸来欣赏学习这“伟大的篇章”中的一篇——《沁园春雪》。
  “沁园春”,词牌名。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板书课题),放《沁园春·雪》朗诵视频video.sina/v/b/21637319-1596997935.html?retcode=0
二、题解与背景 
这首词作于1936白岩松郑州大学演讲2月初,当时率部准备渡河东征。在到达清涧袁家沟后,同志亲自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目睹北方雪后风光,俯瞰北国大好河山,胸中豪情激荡,于是挥毫泼墨绘出这壮丽的画卷。1945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
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学生齐读一遍。
3、学生思考上下两阙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上阕写北方雪景,赞美祖国壮丽河山,下阕评古论今,赞颂当代英雄。
四、品读课文,赏析意境
(一)、学习上阙
1、集体朗读上阙。
2、学生思考:上阕分几层意思?
明确:上阕写景共分三层。
前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极目万里,动静结合;
中间具体写眼前之景,气势磅礴,生机盎然;
后三句设想雪后初晴的美景,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3、讨论:
1)、第一层总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北方雪景图,请出体现动景、静景的词语。
明确:“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
由下而上,一静一动。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冰雪都是白的,天地间纯然一,给人一种朴素洁净美。在大雪之中赏雪,充满豪迈情趣。诗人选择的观察点很高很高,存在于想象之中,开阔的视野再加上在想象之中扩展,意境更加广阔,气魄非常宏大。 统领下文(一直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3)、望到的景中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长城、黄河是静景,山脉、高原是动景)
作者当时是站在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看到这些景象,作者的视野非常开阔。即便是作者视野开阔,但这些景象已经远远不是作者视野所能达到的范围,这说明,这个字带有很大的什么成分?(想象)。
4)、“须晴日”中的“须”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著名作家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展开想象,最好是闭上眼睛想,把诗人所描绘的雪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现在看哪位同学的脑海中绽开的想象的花朵最美丽。
    请你展开想象,描绘一下这雪后美景
“须”是等到的意思。这里是在写想象中的雪景,表现了诗人对革命光荣前途的预见,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乐观主义精神。
看天朗气清,纯洁素雅,又富丽热情,充满青春气息;多么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呀。
②、“红装素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红装”指女子的艳妆,这是指红日照耀大地;“素裹”原指女子的淡妆,这里指银的世界。
5)请大家选择你印象最深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 
 写景时: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显凝然静态,显轻盈动态。动静结合,淳朴净美,意境广阔,气魄宏大。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化静为动,对山在冰雪中延伸无际、高原在冰雪中起伏向前的情态作了生动的描写。  那起伏不尽的山,巨大隆起的高原,不仅在舞动,在奔驰,生命力如此旺盛,而且有着进取、挑战的姿态和意志,要与覆盖在头顶上的那高远、阔大、威严而神秘的天公比试高低,而且似乎胜利了。这里有一种与天奋斗其乐无穷的超越一切的力量,令人感奋。给人以豪迈感和崇高感。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惟余只剩下的意思;莽莽指白茫茫一片。惟余强化了白茫茫的景象,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气象奇伟而雄浑。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顿失顿时失去的意思;滔滔指波涛滚滚的气势;顿失滔滔高高山上一条藤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
  长城内外”从南到北;“黄河上下”,自西向东,广袤的地域,正与上面“千里”、“万里” 两句相照应。 地域如此广阔,显示了作者博大宽阔的胸怀,雄伟旷大的气魄,使词的意境大气磅礴,气象雄伟,
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调动学生的兴趣,朗读的知识、方法在实践中揣摩、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提高。)
山原,这些原本静止的景物,作者却写出它们的“驰”和“舞”,这样以静为动,是什么因素造成 的?给你怎样的感受? ——因素有三。第一,视觉因素,远望山势绵延起伏,确有动感;第二,精神因素,作者精神振奋,视大地也生动活泼; 第三,时代因素,蓬勃发展的中国革命,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恰如这山、高原的性格。雪景的壮丽雄奇,神州大地的勃勃生机,让人倍感振奋前途光明。
6)、上阙写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
7)、再次朗读上阕(老师、男生、女生各读一层)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小结:上阕写北方的雪景,先写眼前的实景,再写想象的虚景,画面雄丽,视野开阔,气势宏大,气魄豪迈。在写景中,融进了作者浓烈的情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二)、学习下阙:
1、自由朗读下阙。
2、按照上阙的方法学生自己先分层理解,简单分析。
明确:三层。一层承上启下,二层评价历史人物,三层歌颂英雄人物。
3、讨论
1)、“,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含义,以及在词中的作用?
明确:祖国的江山如此的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 “竞”字写尽了英雄之间的激烈争斗,写尽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长度单位练习题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描绘雪景过渡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英雄人物的歌颂。
2)、上阙用“望”来统领下文,那么下阙有没有这样的一个字?
明确:惜(可惜、惋惜)
3)、诗人在“惜”什么人?
明确: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4)、诗人对这几个人的态度是一样的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不一样。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
“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5)、诗人评说这些人物的目的何在?
对比、衬托后面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人民大众。
6)、集体朗读最后三句,然后讨论这三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明确:表明真正的英雄人物应该是当今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和无数的人民众。揭示中心思想。
由这句话,老师不禁想起了的词《沁园春  长沙》image.baidu/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A1%B6%C7%DF%D4%B0%B4%BA+%B3%A4%C9%B3%A1%B7&in=16810&cl=2&lm=-1&pn=1&rn=1&di=25018632315&ln=986&fr=&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在青年时代就有五十对耳朵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运营分类的鸿鹄大志的,在1925年,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式,面对生机勃勃的辽阔大地,感慨万千,在《沁园春  长沙》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1年后的1936年,作者同样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审时度势,在《沁园春雪》中写出了自己的心声——谁主沉浮呢?
    学生可能直接从注释中照搬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说具体。无产阶级及其革命领袖和人民大众当代英雄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似排山倒海,似雷霆万钧,这里,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充分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空前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心。这里,仿佛一个历史巨人以
他响彻太空的声音,在向全世界宣告:作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代表蒋家王朝,一定要垮台,要灭亡。而真正的风流人物,只能是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全体人民。(再次朗读,读出气势与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