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雪》阅读要点
【语言卡片】
1.生字
(mǎng)        滔(tāo)        妖(ráo)        稍(xùn)
(sāo)            多(jiāo)    (zhé)腰        大(diāo)
(shū)            天(jiāo)    素(guǒ)        成吉思汗(hàn)
2.雅词
天公:指“天”。经典名人名言名句
折腰:鞠躬,倾倒。
文采:本指文艺方面的才华。文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文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
vr视频怎么看
大雕:一种凶猛的鸟,飞得又高又快,不易射中,古人常用“射雕”来比喻善射。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大河上下:指黄河的上上下下。
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
秦皇汉武;指秦始皇嬴政和汉武帝刘彻。
身体发冷是什么原因唐宗宋祖:指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数:称得上。
3.精当的动词
千里冰  万里雪  银蛇  蜡象
4.精妙的副词
余莽莽  失滔滔  输文采  逊风骚
5.精美的抒情句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句段品味】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品味:开头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世界里。“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作者登高远望,视野非常开阔,
但是千里万里都远超出视力能达到的范围,诗人选择的观察点很高很高,存在于想像之中。开阔的视野再加上想像的扩展,意境更加广阔,气魄非常宏大。从地面写到空中,包容一切;一静一动,静穆之中有飘舞的动态。“封”字显得凝然安静,“飘”字显得舞姿轻盈。冰雪都是白的,天地间纯然一,给人一种朴素洁净的美感。在大雪之中赏雪,充满豪迈的情趣。
2.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八一快乐
如何卸载360品味:“望”字领起下文,从“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都由“望”字统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作者的“望”,又带有很大的想像成分。这个“望”又显示了作者的形象,他的身影是那么高大,真是顶天立地,他的意兴是那么豪迈,真是“梅花欢喜漫天雪”。“望”字底下,展现了具体的景观。“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广裹千万里,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长城”“大河”这两个名词本身就有一种雄伟的气魄。词的意境大气磅礴,气象雄伟,令人心胸为之开阔,心气为之豪爽。“惟余莽莽”又照应了“雪飘”,“顿失滔滔”又照应了“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景,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气象奇伟而雄浑。“顿失滔滔”,写出了变
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自然想到昔日这条母亲河滚滚滔滔的气势。“莽莽”“滔滔”都用叠音,音响浑厚,产生一种气势磅礴的效果。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品味:“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让人联想到艺术表演和体育运动,美感丰厚,二者又都有奔放活泼的气势,显得神采飞扬。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就更有一种奋飞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这样浪漫的想像实际上正是以冬云托雪,天地混沌一片的景象为基础的。这句化静为动,表现了作者精神振奋、意气风发的形象,也艺术地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
4.须睛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品味:前十句写了眼前的实景,最后又用了三个虚写句子,翻出一派新的气象,把人引到一个辉煌的境界里去。晴日当空,那是多么令人振奋;一片暖,那是多么令人欢喜。在雪中想像到雪后,更见作者内心的兴奋。雪中的景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晴朗中显得娇艳,借助想像,形象更加多姿多彩了,真是气象万千。“看”字与“望”字照应,
用字的变换,正显得天朗气清。“红装素裹”,把江山比作少女,非常动人;两种彩,既纯洁素雅,又富丽热情,充满青春气息。用“分外妖娆”结束上半阕,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强烈的感染力使人油然生出热爱祖国的情感。
5.,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品味:这两句在上文的写景与下文的抒情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以承上为主,总括了上阕的写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以启下为主,总领下文的抒情。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娇”是一种女性美,正与“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折腰”又与“娇”相呼应。一个“竞”字,写尽了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尽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折腰”的形象最能概括每个英雄人物奋斗的动机和奋斗姿态。
6.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品味:“惜”字领起七个句子,句句都饱含惋惜之情。一个“惜”宇,意味非常丰富。第一,“
惜”中含褒。首先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中的杰出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一生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这也是肯定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惜”字又委婉地批评了这些英雄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第三,“惜”字包含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对他们的不足之处感到惋惜,并不是苛求于前人,他们的不足,从根本上说,是时代阶级的局限性造成的。第四,“惜”字包含着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如果拜倒在前人脚下,就决不可能雄视千古。“惜”字出于自信,自信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
批评的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并不是“毫无文采”“全无风骚”,前四位有别于成吉思汗。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的意味,而且近于嘲讽了。“弯弓射大雕”,形象非常生动,非常鲜明,加上“只识”二字,对“文治’”一方的批评就要严厉一些。
7.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上海市第二中学品味:“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新的风流人物也正在崛起。
从上面的评论可见,今朝的风流人物在武功与文治两个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新的风流人物正在而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还看今朝”,这不但是一种坚强的信心和伟大的抱负,而且是一种昂扬的斗志。这种信心不但建立在个人才华的基础上,而且更主要的是建立在对人民力量信任的基础上的,所以代表了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这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所以赢得人民大众的崇敬,使得人民大众深受鼓舞。
【课文赏析】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它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
襟豪迈,颇能代表诗词的豪放风格。
《沁园春·雪》全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北方的雪景,抒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北国风光”至“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风光;第二层(从“望长城内外”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具体写冰封雪飘的雪景;第三层(从“须晴日”至“分外妖娆”)设想雪后天晴的美景。下阕议论抒情,纵论历史英雄,抒发宏伟抱负,表达坚定信心,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首句对“北国风光”作结,次句展开对历史英雄的评论;第二层(从“惜秦皇汉武”至“只识弯弓射大雕”)评论历代雄才大略的帝王;第三层(从“俱往矣”至“还看今朝”)歌颂人民众,抒发宏伟抱负。
《沁园春·雪》在写法上具有三美。
一是融合美。这首词将多种表达方式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浑然一体的融合美。上阕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下阕议论非凡的英雄,上下几千年,显示了壮志凌云、风流豪壮的胸襟。在描写与议论之间,贯通着诗人殷殷赤子之情,“”抒发了对大好河山的由衷热爱;“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又喷涌出革命英雄横空出世,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这样,全词融写景、抒情、议
论于一炉,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艺术效果。
二是语言美。这首诗的语言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可谓字字珠玑。全词仅114个字,就清晰地勾画出了一幅北国雪景图,极有分寸地点评了几千年的古今英雄。细品之,其语言运用极其精辟。第一,副词显情。“惟余莽莽”的“惟”强化了一片白茫茫的景;“顿失滔滔”之“顿”字则生动地写出了变化之速,在诗人浮想联翩的视野里显示出对大自然的惊叹之情;“分外妖娆”的“分外”使赞美的情停溢于言表;“略”“稍”都极为妥贴地显示了对历代英雄的惋惜之情。第二,动词传神。”“千里冰封”的“封”显得凝然安静,“万里雪飘”的“飘”显得舞姿轻盈,“山舞银蛇”的“舞”显得舒展柔美,“原驰蜡象”的“驰”显得奔腾壮烈;“望”字“望”出了几多豪迈,“惜”字“惜”出了数种韵味,美不胜收。第三,修辞生姿。全词巧妙运用对偶、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词的形象逼真,异彩纷呈:“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一对偶互文的句式,展示壮阔的意境;“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融对偶、比喻、拟人、夸张于一炉,化静为动,显得神采飞扬,姿态优美。
三是结构美。第一,由动词领起。上阕在总写北国风光后,由“望”字领起,具体写景;下阕在承上启下之后,用“惜”字领起,评论英雄。“望”字横视万里江山,“惜”字纵想历代英雄,
给人以音韵和谐,整饬雄奇的美感。第二,以短语作结。上阕写景先总写,再分写;先实写,再虚写,用“须晴日”作结,在雪中想像雪后,更见作者内心的兴奋。雪中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须晴日”后显得越发娇艳。下阕议论用“俱往矣”作总结,直抒胸臆。在结构上给人以对仗呼应、严密精深的美感。第三,用复句过渡。上下阕之间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个因果复句。“”以承上为主,总括上阕写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以启下为主,总领下文抒情。这个过渡将上阕和下阕,将写景、抒情、议论,将壮丽河山与历代英雄,将“历代帝王”与“当代风流人物”联系在一起,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美统一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