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作品中的幽默艺术--刘兴德⽂档
⾼等教育⾃学考试
毕业论⽂
论⽂题⽬:⽼舍作品中的幽默艺术
作者姓名:刘兴德
专业:汉语⽂学专业
主考学校:兰州⼤学
准考证号: 232310130038 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杨⽂秀
⽢肃省⾼等教育⾃学考试办公室印制
2011年8⽉1⽇
论⽂标题:⽼舍作品中的幽默艺术
论⽂作者:刘兴德
论⽂作者:liu Xingde
⽬录
内容摘要 (4)
正⽂ (4)
注释 (11)
参考⽂献 (11)
附录 (11)
后记(致谢) (12)
⽼舍作品中的幽默艺术
—多姿多彩的修辞艺术
刘兴德
[内容摘要]:⽼舍以⽣动凝炼的遣词艺术,多姿多彩的修辞艺术,从开始创作起就表现出幽默的天才,赢得了很⾼的声誉。他⼀直保持着这种优势,以成熟稳健的幽默风格,在中国现代⽂坛独树⼀帜,成为⼀代幽默⼤师。在他的作品中,恰当精彩的⽐喻、⾃然贴切的拟⼈等多种修辞俯⾸可拾。
[关键词]:⽼舍作品幽默艺术修辞
幽默,是⽼舍的⽂学特征;或者更准确些说,呈现在悲剧状态之上的幽默⽓质,是⽼舍特⽴独标的⽂学特征。⽼舍的幽默,是特殊命运下⾯韧性⼼态的升华,是向悲怆命运作挣扎的情绪外化和精神结晶。为此⽼舍的幽默并不是纯粹的幽默,他是以⼀种与众不同的审美⼼态,以⾼尚的爱国思想情操和丰富的⽂化知识为底蕴,⽽形成了他独特的简炼亲切、“京味”⼗⾜,⾃然率真、深⼊浅出的语⾔特⾊,结合多姿多彩的修辞艺术,使作品中流露出的幽默更具穿越时空的⽣命张⼒。下⾯就多姿多彩的修辞来探讨⽼舍的幽默艺术。
⼀.恰当精彩的⽐喻
并不是所有的⽐喻都能带来幽默的效果。⽐喻也有新奇与陈旧、巧妙与平庸之分,只有追求新奇与巧
妙,才能造成幽默。在⽼舍笔下,⽐喻往往能取得幽默效果,因为他能出奇制胜。平常的事物,⼀经他的妙笔“点⽯成⾦”,便谐从中来,意趣横⽣。如:“⼤⾚包,这个肥胖⼥⼈,以为⽇本⼈会进⼀步得势,中国看来是不⾏了。于是,极⼒怂恿丈夫冠晓荷出来做官,为⽇本侵略者效⼒。据她估计,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她得意洋洋地对冠晓荷说:“冠晓荷,你听见没有?虽然我是个⽼娘们,我的见识可不⽐你们男⼈低!把胆⼦壮起来,别错过了机会!”冠晓荷愣了⼀⼩会⼉,然后微笑了⼀下:“你说的对!你简直是会思
想的坦克车!”[1]⽤“坦克车”这个粗笨的家伙来⽐喻⼤⾚包真是惟妙惟肖,但如果直接说“⼤⾚包”是“坦克车”;在这⾥就不伦不类,也毫⽆幽默之感。⽽⽼舍把喻体确定为“会思想的坦克车”,使喻体本⾝就具有可笑性,这种可笑性产⽣于“会思想”和“坦克车”之间强烈的反差中,从⽽穷形尽相地揭露了⼤⾚包处⼼积虑卖国求荣的丑恶嘴脸。他⽐喻吴太太(《离婚》) [2]的⾝材相貌“横竖差不多相等。整是⼀⼤块四⽅墩⾁,上⾯放着个⽩馒头,⾮常的⽩,仿佛在⽯灰⽔⾥泡过三天,把眼⽪⿐尖⽿唇都烧红了,眉⽑和头发烧剩下不多”。他把赵姑⽗(《⽼张的哲学》)[3]喝酒后醉意朦胧的笑脸⽐作“象喷过⽕的⽕⼭掩映在红云⾚霞⾥似的”。他⽐喻撅着⼩辫“象⼩秃翅膀”,微翘的⿐孔“好似柳条上倒挂的鸣蝉”,胳膀上青筋突露“好象地图上画着的⼭脉”。“⼈家⽼孟⾃然,糊涂得象条骆驼,可是⽼那么魁梧壮实,⼀声不出,能在沙漠⾥慢慢溜达⼀个星期!”(《听来的故事》)[4]如此等等,⽼舍曾说:“⽐喻是⽣活知识的精巧联想。在⽣活中没有仔细的观察、⼴泛的注意,这种联想便⽆从得头”⽼舍的深厚⽣
活基础和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让他的⽐喻如同张异了翅膀的风,常让读者防不胜防。⽼舍的⽐喻⾮常奇特。其喻体通常为接受者⼼理上不曾预料或难以想到的东西,在接受者没有⼼理准备的情况下,跃⼊其视野。譬如上⾯例⼦。其本体却⼜常常是那些严肃⽽不可亵渎的⼈或事物。再从喻体和本体的关系看,喻体往往是本体的某个特征的放⼤,对本体形成⼀种解构⼒。这样⼀来,从⽽形成强烈幽默感。
另外,⽼舍还善于运⽤⽐拟⼿法。⽐拟是⽐喻的⼀种特殊格式,即把物⽐成
⼈或将⼈⽐成物。物⼀旦赋予⼈的特点,或⼈⼀旦赋予物的特点,便显得滑稽可笑。如:“拿破伦(狗名)⼀扫兴,跑到后花园对着⼏株⼲玫瑰撅上嘴!它⼼⾥说:不知道这可笑的⼈们为什么全撅上嘴!想不透!⼈和狗⼀样,撅上嘴的时候更可笑!”(《⼆马》) [5]如:“孙⼋是个好⼈,傻好⼈,唯独他肯被⽼张骑着⾛”(《⽼张的哲学》)[3]。使狗像⼈⼀样会说话,使孙⼋成为“被骑着⾛”的牲畜,便产⽣了谐趣。⼤量⾃如地变换运⽤各种修辞⼿法,酿造笑趣,取得幽默效果,既显⽰了⽼舍的幽默才能,⼜为作品增添了新的特⾊。
这种种奇特的⽐喻既出⼈意外,⼜合乎情理,使得事物本⾝所具有的⽭盾更加形象、⽣动、鲜明,于是便增强了幽默感。
⼆.⾃然贴切的拟⼈
托物⾔志,寓情于物,增加语⾔的爱憎、褒贬等感情⾊彩。拟⼈⼿法托物⾔志,寓情于物,增加语⾔的爱憎、褒贬等感情⾊彩。在《骆驼祥⼦》[6]这部⼩说⾥,⽣动地描写了祥⼦在烈⽇暴⾬下拉车的凄惨情景,表现了⾃然界的风⾬给他制造的“苦刑”。这种“苦刑”不单是祥⼦⼀⼈的,也是整个穷⼈的,所以作品写道:“⾬下给富⼈,也下给穷⼈;下给义⼈,也下给不义的⼈。其实⾬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的不公道其实是社会的不公道,表现了作家揭⽰祥⼦悲剧的社会原因的深刻性。所谓寓情于物,就是赋予事物强烈的感情⾊彩和某种动机,把某种⽆意识的结果变成有意识的⾃觉⾏动,幽默往往由此产⽣。如:“稿⼦登出去,酬⾦就睡着了,睡得还是挺⾹甜。直到我也睡着了,它忽然来了,仿佛故意吓⼈玩。
”(《⼜是⼀年芳草绿》)[7]“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脚,上⾄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凌⼈。”(⽼舍《⼩花朵集》[7]酬⾦、树⽊都变成了有知觉,有灵性的⼈物,让⼈读来感到活泼,风趣。⽐如在《林海》[6]这不⽂章中:“兴安岭多么会打扮⾃⼰呀:青松作衫,⽩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此例把拟⼈和⽐喻融合在⼀起。作者⾸先赋予⼤兴安岭以美⼥的思想⾏为:“多么会打扮⾃⼰呀”,这是拟⼈。冒号后⾯既⽤拟⼈,⼜⽤⽐喻:“青松作衫,⽩桦为裙”是暗喻,⽐喻词是“作”“为”;“绣花鞋”⽐喻“⼭野花”,本体“⼭野花”未出现,没有⽤⽐喻词,这是借喻;“穿”是⼈的⾏为,属于拟⼈。这些拟⼈和⽐喻的连⽤和兼⽤,⼗分熨贴传神,把⼤兴安岭的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致,给⼈以活灵活现的形象美感。
三.多种形式的夸张
顾名思义,夸张就是把事物或其某⼀⽅⾯的特点夸⼤。但这种夸⼤并⾮荒诞⽆稽,因为它“并不是为了夸⼤真理,⽽是为了在最显明和最有表现⼒的形势中把真理显⽰出来”。夸张,⼏乎是所有的幽默⼩说作家都运⽤的⼀种幽默技巧,夸张是⽼舍另⼀犀利幽默武器。⽼舍的夸张不同于“君不见黄河之⽔天上来,再流到海不复回”的壮美。⽽是⼀种“让乞丐炫耀⾃⼰”的诙谐。《赵⼦⽈》[8]中夸张赵⼦⽈颓丧泄⽓的状态是“⼗万⼋千⽑孔,个个象⽕车放汽似的,飕飕的往外射凉⽓”;《⼆马》[5]中夸张伊太太在家中的厉害劲是“不但嘴⾥出命令,⼲脆的说,她⼀⾝全是命令。她⼀睁眼,——两只⼤黄眼睛,⽐他丈夫的⾄少⼤三倍”;⼩说《正红旗下》[9]描写家⼈和亲友⼀块吃饭的情景:“酒过三巡,谁也没有丝毫的醉意,菜过两味(蚕⾖和⾁⽪酱),‘宴会’进⼊紧张阶段——热汤⾯上来了。⼤家似乎忘了礼让,甚⾄连说话也忘了,屋中⼀⽚吞⾯条的响声,排⼭倒海,虎啸龙吟。”“屋中⼀⽚吞⾯条的响声,排⼭倒海,虎啸龙吟”极⾔吃喝的豪举,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嘴⾥只有⼀个⽛,因为没有什么陪衬,这⼀个⽛看着⼜长⼜宽,颇有独霸⼀⽅的劲⼉。”(《⼆马》)[5]诸如这般夸张⼿法的运⽤,便突出
了事物的⽭盾性,从⽽产⽣强烈的幽默感。(《骆驼祥⼦》)[6]祥⼦的脸忽然紫了,挺了挺腰,好像头要顶住房梁,⼀把抓起那张⽑票,摔在太太的胖脸上:“给我四天的⼯钱!”这⾥的“头要顶住房梁”是夸张⽤法,在此是⼗分精彩的。因为祥⼦在这家“拉包⽉”已受尽了⽓,但为了攒钱买车,他都忍了。
好不容易盼到⼀次请客,祥⼦“拿出特别耐⼼法⼉”服侍着,原以为能有⼀些“头⼉钱”,可这位太太⼩⽓得连给客⼈叫车的⼀⽑钱都是“哆嗦”着递出的。最后,她赖不过了,只得给了祥⼦⼀⽑钱,却还加上⼀句:“别拿眼紧扫搭着我!”⾯对这种吝啬、横蛮的妇⼈,祥⼦终于爆发了!他⼀向低着的头抬了起来,腰也挺了起来,“头要顶住房梁”,写出了他此刻的内⼼精神状态,也同他那⼤⼿⼤脚的⼤个⼦外表相统⼀。这就是古⼈所谓的“夸⽽有节”,切情切境,精彩有⼒。
四.精彩诙谐的反复
反复,也是⽼舍经常使⽤的⼀种修辞格式。有意识地使某些词语或句⼦“重复”,并⾮⽆味地重复啰嗦;恰当地运⽤反复,把迫切的愿望和强烈的感情表达和抒发出来,以强调重点、突出关键,并达到良好的修辞效果。如:“杀⼈,看见过,我不怕。我是不平!我是不平!”(《我这⼀辈⼦》)[15]“我是不平!”两次反复,是为了渲泄“我”的感情。在⼀场“⼀切都是预先想好了的”兵变中,⼤兵们胡作⾮为,“把整串的⾦银镯⼦提回营去”,事后还出来“弹压地⾯”,抓住个拾了双破鞋⼦的孩⼦“就地正
法”。这是什么世道!正如“我”所说:“天下要有这个‘法’,我ב法’的亲娘祖奶奶!”这⾥的反复,很好地表达了⼈物的思想情绪。再如“难处是在这⾥:把⾃⼰撇开不提,那点线!那点线!!那点线(”《⽜天赐传》)[12]这⾥“那点线”三次反复,也是同样的效果。短篇⼩说《离婚》[2]中,⽼舍对⿊暗现实的批判,使我们看到了作家独具的观察⼒和想象⼒。如写吮吸⼈民⾎汗的财政局:“公事,公事就是没事;
世界上没有公事,⼈类⼀点也不吃亏。公⽂,公⽂,没头没尾,没结没完的公⽂。只有⼀样事是真的——可恨它是真的——和⼈民要钱。这个怪物吃钱,吐公⽂!钱到哪⼉去了?没⼈知道。只见有⼈买洋楼、汽车、⼩⽼婆;公⽂是⼤家能见到的唯⼀的东西。”作者⽤幽默的⼝吻,以笑代愤,揭露反动政府巧⽴名⽬派捐派款,搜刮民脂民膏,供他们挥霍享受。⽼百姓被迫卖⼉卖⼥,他们却⼼安理得地占有汽车洋房,三妻四妾。
五.⽣动新颖的仿拟
仿拟,⼜称‘套⽤’,是仿照别⼈主要是前⼈的话或现成词语的形式改造成相类似的话或‘词语’。
⽼舍作品中有不少仿拟的修辞⼿法。例如:“马先⽣对于“狗学”和“科学”⼀样没有研究。“(《⼆马》)[5]仿“科学”⽽拟“狗学”⼀词“他⽤不着穿袜⼦什么的,因为都穿着呢;他的睡⾐也就是“醒⾐”。“(《四世同堂》)[1]则由“睡⾐”⽽“醒⾐”,都是⽤仿拟的修辞⼿法。⽽且都有新颖、⽣动、风趣的效果。⽼舍作品中还有不少仿拟的修辞⼿法。例如:
1)马先⽣对于“狗学”和“科学”⼀样没有研究。(《⼆马》)[5]
2)张⼤哥随着⼀批新⼈,回了财政所,所⾥的陈⼈其实是没有什么变动。(《离婚》)[2]
3)他⽤不着穿袜⼦什么的,因为都穿着呢;他的睡⾐也就是“醒⾐”。(《四世同堂》)[1]
例1)仿“科学”⽽拟“狗学”⼀词;例2)仿“新⼈”⽽作“陈⼈”;例3)则由“睡⾐”⽽“醒⾐”,都是⽤仿拟的修辞⼿法。⽽且都有新颖、⽣动、风趣的效果。
以上各例都是属于“仿词”现象,⽼舍作品中也有“仿语”的例⼦:“(赵姑母)顺着她那部‘妈妈百科⼤全书’从头⾄尾的传授给李静,……”(《⽼张的哲学》) [3]这⾥的“妈妈百科⼤全书”是⼀个仿语,也有很幽默⽣动的效果。
六.细腻形象的排⽐
将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关联、语⽓⼀致的词组或句⼦连续排列出来,称为排⽐。可以表现语⾔形式上的匀称和声⾳、节律上的往复,以达到强调某种意义的⽬的。⼀般是三个以上的词组或句⼦,甚⾄是段落。⼀般各部分要重复其中某些词语,各部分关系有并列、递进之分。⽤排⽐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排⽐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排⽐来叙事写景,能收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动之效。
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意的重⼼,增强语⾔的⽓势,⽼舍还经常使⽤排⽐这种修辞格。有短语式的排⽐如:“这⾥没有愤慨,没有办法,没有秩序,没有组织,只有⼀座在阳光下显着阴暗腐臭的城,等着敌⼈轰炸。”(《蜕》)[7]有单句式的排⽐:“拿书的拿书,扫地的扫地,擦脸的擦脸;乘机会吐⾆头的吐⾆头;挤眼睛的挤眼;乱成⼀团,不亚于⼀个⼩地震。”(《⽼张的哲学》)[3]
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意的重⼼,增强语⾔的⽓势,⽼舍还经常使⽤排⽐这种修辞格。有短语式的排⽐:
1)是的,北平已没了钱财,没了教育,没了思想!(《四世同堂》)[1]
2)这⾥没有愤慨,没有办法,没有秩序,没有组织,只有⼀座在阳光下显着阴暗腐臭的城,等着敌⼈轰炸。(《蜕》)[7]
有单句式的排⽐:
3)拿书的拿书,扫地的扫地,擦脸的擦脸;乘机会吐⾆头的吐⾆头;挤眼睛的挤眼;乱成⼀团,不亚于⼀个⼩地震。(《⽼张的哲学》)[3]
4)⽂博⼠……在等⽼太太慢慢⾛出来的⼯夫,已经端了⼏次肩膀,挺了⼏次胸脯,拉了⼏次裤缝,正了⼏次领带;觉得⾝上已没有⼀点缺陷……(《⽂博⼠》)[11]
也有复句式的排⽐:亲密关系障碍
5)可惜⽼马只想回国,⽽不明⽩国家是什么东西。可惜⽼马只想作官,⽽不知道作官的责任。可惜⽼马爱他的⼉⼦,⽽不懂得怎么教育他。可惜……(《⼆马》)[5]
6)⽆论刮多⼤的风,下多⼤的⾬,⽆论天⽓怎样的寒,还是怎样的热,⽆论家中有什么急事,还是⾝体不⼤舒服,瑞宣总不肯告假。(《四世同堂》)[1]还有段落的排⽐:
7)夜⾥,⼤家蒸起馒头,熬好了稀饭。夜⾥,抬着馒头稀饭,他们直奔那有⽕光的地⽅跑去,把馒头塞在弟兄们的⼿⾥。
夜⾥,壮汉们拿着椅⼦,门板,板凳,到河边去抬受伤的弟兄。
夜⾥,⽼太婆,⼤姑娘,连梦莲⼩,都抱着油灯,给弟兄们缝袜⼦与洒鞋。
夜⾥,⼗⼀⼆岁的男孩⼦们,听着远远的,连珠响的声,都不肯去睡,也拿起短棍,偷偷的跑到城门⾥,和壮丁们⼀块⼉挺着胸⽴着。
夜⾥,风是那么凉,炮的声⾳是那么急,可是⼤家的⼼⾥感到兴奋,兴奋⽣产了温暖和⼒量。他们的眼神似乎都在表⽰:没什么!我们⼀定会把敌⼈全数打跑!(《⽕葬》)[10]
另外,《四世同堂》[1]中还有“有许多像祁⽼者的⽼⼈……”“有许多像祁天
佑的半⽼的⼈……”“有许多像祁瑞宣的壮年⼈……”“有许多像瑞全的青年⼈……”“有许多⼩崔……”等五个排⽐段(例太长,略之。见《⽼舍⽂集》 [7]第四卷第49-50页)。
⽼舍使⽤排⽐都很注意切合情境,因⽽⼤都达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如例1)、例2)都强调了在⽇寇的侵略之下,城市的破败。例3)以排⽐描写了⼀个场⾯。⼩学⽣们趁学务⼤⼈来视察的机会,“放松”了⼀会,于是各种怪样都出来了。由此可知,平时孩⼦们在⽼张的“管教”之下,是何等的约束!例4)是⽂博⼠第⼀次见“⽼太太”的描写。因为关系到他的婚姻,关系到他⼀⽣的发展,故他⼏次“端肩、挺胸、拉裤缝、正领带”,这写出了他的毕恭毕敬。例5)嘲讽了⽼马的⽭盾;例6)肯定了瑞宣的正派。例7)同情境相联系更显得恰当:这是对⽂城⼈在抗击⽇寇取得胜利时的描写。五个排⽐段,从不同⽅⾯写出了⽂城⼈民的同仇敌忾。感情奔放,⼀⽓呵成,有很好的表达效果。
七.精妙奇巧的巧换
从逻辑上说,在某个思维过程、⾔语交际过程中,如果先⽤⼀个语词表⽰某个概念,⽽后⼜不加说明地⽤这个语词表⽰另⼀个概念就叫做“偷换概念”。“偷换概念”在逻辑上说是违反了逻辑的基本规律--同⼀律,属逻辑错误,决不允许。然⽽在语⾔修辞上,⼈们往往利⽤某个语词可以表⽰不同概念的这个特点,即:⼀词多义。巧妙地变换、交换语词的含义,来表达⾃⼰的思想感情,以期达到⼀种特殊的修辞效果。这种修辞⽅式,我们管它叫做"巧换"。⽼舍常采⽤这种修辞的⽅式。如:“眼睛多没有学问,所以看不起学问。他也没有⾻头,所以也看不起⾻头——他重视,极其重视,酱⾁。”(《正红旗下》)[9]“⾻头”由“⾻⽓”的含义转到了其原来的、与“酱⾁”相对应的“⾻头”义,也是⼗分巧妙,顺⼿拈来。再如“这样发泄⼀阵,他觉得痛快了⼀些,没有发了财,可是发了威,也是⼀种胜利。”在这⾥描
写美国的⼀个破落户——⽜牧师,到中国来的本意是想“发财”,可因⼀时没到真正的⼤财主,还没有“发”起来。故⽽机会“发泄”“发威”⼼中也就痛快⼀些了。这⾥不同词语的巧换,有较深刻的寓义。⽽达到轻松诙谐,活泼有致的特点。如:
1)姑母⾼了兴的时候,也格外赏脸地逗我⼀逗,叫我“⼩狗尾巴”,因为,正如前⾯所交代的,我是⽣在戊戌年(狗年)的尾巴上。连她⾼了兴,幽默⼀下,都不得⼈⼼!我才不愿意当狗尾巴呢!……看,直到今天,每逢路过狗尾巴胡同,我的脸还难免有点发红!
2)眼睛多没有学问,所以看不起学问。他也没有⾻头,所以也看不起⾻头——他重视,极其重视,酱⾁。
例1)由绰号“⼩狗尾巴”忽⽽转到约定俗成的地名上去,⽣动幽默,不露声⾊。例2)的“⾻头”由“⾻⽓”的含义转到了其原来的、
与“酱⾁”相对应的“⾻头”义,也是⼗分巧妙,顺⼿拈来。
除意义的巧换之外,⽼舍还常进⾏词形的转换,使得有联系的词语互相映衬,达到精彩的效果。例如;
3)这样发泄⼀阵,他觉得痛快了⼀些,没有发了财,可是发了威,也是⼀种胜利。
4)假若不是她肯和⼤婆婆⼒战,甚⾄于混战,我的⽣⽇与时⾠也许会发⽣混些乱,其说不⼀了。
例3)描写⽜牧师的“讲道”。他本是美国的⼀个破落户,到中国来的本意是想“发财”,可因⼀时没到真正的⼤财主,还没
有“发”起来。于是他在讲道
时机会“发泄”,虽未“发财”,可也“发威”,⼼中也就痛快⼀些了。这⾥不同词语的巧换,有较深刻的寓义。例4)的“⼒战、混战”以⾄“混乱”,也是⼀种巧换,轻松诙谐,活泼有致。
⼋.简练深远的同语
同语格是指主语和表语相同复现的⼀种修辞⼿段,他打破了话语交际传递新信息的格式,使得旧信息在表语这个新信息的位置超常出现,引起语义推导,已达到表达强调、警策和夸张的积极修辞效果的⽬的。简单地说,同语格是指⽤判断词“是”联系起来的,主、宾语同⼀个词语(即“A是A”)的修辞格式。如:“道理是道理,⾻⾁是⾻⾁”(《⽕葬》)[10]⽼舍很善于运⽤此种辞格,将⾃⼰的深意含蓄、简练地表达出来,并引起读者的思考。例如:“⽜⽼太以为⾮这样不⾜养成官样⼉⼦,疼爱是疼爱,管教是管教。”(《⽜天赐传》)[12]同语对举,强调疼爱和管教是两回事,不能等同。《骆驼祥⼦》[6]第⼋节⾥,⾼妈出于善意,劝祥⼦把钱放出去,将本求利,她说:“告诉你,祥⼦,搁在兜⾥,⼀个⼦
永远是⼀个⼦,放出去呢,钱就会下钱。”[6]“⼀个⼦,永远是⼀个⼦”是强调性同语,即宾语对主语起了强调作⽤。“钱就会下钱”是描述性同语,令⼈思考钱与钱之间的某种奥妙关系。寥寥数语,道出了商业贸易中的⼀种客观事实,也把说话者的精明刻画了出来,于是就产⽣了幽默效果。例如:
1)⽜⽼太以为⾮这样不⾜养成官样⼉⼦,疼爱是疼爱,管教是管教。(《⽜天赐传》)
2)算了吧!我不赶尽杀绝,朋友是朋友。(《骆驼祥⼦》)[6]
3)命令是命令,我只好等到天亮吧!(《我这⼀辈⼦》)[15]
重庆特产
例1)同语对举,强调疼爱和管教是两回事,不能等同。例2)、3)单⽤,前者表让步,后者表前提。类似的例⼦还可以在“是”之前加上某种修饰成分,以进⼀步明确含义。如:“两块钱到底是两块钱,他盘算着,没点胆⼦哪能到这么俏的事。”(《骆驼祥⼦》)[6]“丫鬟就是丫鬟,叫她‘⾃由’也没有⽤。”(《善⼈》)“是”前加上“到底”、“就”修饰,强调的意味很浓。更值得提出的是⽼舍还常对同语格前后的“X”加以修饰,使这种格式带有更多的⾔外之意。例如:
4)骆驼的命运也就是他的命运。(《骆驼祥⼦》)[6]张丽华
5)北平已不是中国⼈的北平,北平⼈也已经不再是可以完全照着⾃⼰的意思活着的⼈。(《四世同堂》)[1]
养殖加盟项目
例4)在两个“X”(命运)的前⾯都有修饰语,把骆驼的命运同祥⼦本⼈的命运联系了起来,简洁凝炼,有深刻的含义。例5)
为“X不是X”的格式,在第⼆个“X”北平的前⾯加上修饰语“中国⼈的”,有强调的作⽤。因为北平本来就是中国⼈的,不必明⾔;作家特此提出,带上了深沉、概叹的思想感情,也有积极的效果。
九.风趣滑稽的飞⽩
舟过安仁的意思飞⽩是⽂学作品中经常⽤到的⼀种修辞⼿法。这种修辞⼿法是“明知有错,故意仿作”,即明知别⼈说了⽩字(别字)⽽故意照样使⽤,将错就错。⽂章中运⽤飞⽩的修辞⼿法,可以起到滑稽、增趣的作⽤,有助于刻画⼈物形象,增加语⾔表情达意的真实感。例如,⽼舍先⽣的著名话剧《龙须沟》[7]中有这样⼀段台词:“娘⼦:那还能不填上吗?留着它⼲什么呀?⽼太太,对街⾯⼉上的事您太不积极啦!⼤妈:什么鸡(积)极鸭极的,反正我沉得住⽓,不乱捧场,不多招事。”(⽼舍《龙须沟》)[7] 剧中的王⼤妈是个吃苦耐劳的寡妇,但她胆⼦⼩,思想旧,对新事物、新名词知之甚少,但⼜不服娘⼦对她的批评,因⽽闹出像“鸡极”、“鸭
极”这样的笑话。在这⾥,⽼舍先⽣有意识地把王⼤妈念⽩字的喜剧性细节照实录下来,使语⾔显得很诙谐,形成⼀种风趣幽默的修辞效果。在⽼舍作品中,这类的飞⽩⽅式也是很常见的。“忿忿然发出: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什么都改良,为什么⼯钱不跟着改良呢?”,“凉”是“良”的同⾳词,利
⽤谐⾳造成幽默,反映了⼈们对所谓“改良”的失望⼼态。这类的飞⽩格为作品语⾔带来了⽣动的效果。
⽼舍作品中,修辞还有精警格、借代格,顶真格等等,以及多种修辞的联合运⽤,⽼舍曾说过:“幽默的⽂字也许利⽤各种⽅法,很难纯粹。”(《谈幽默》)[10]的确,在⽼舍的幽默语⾔中,时常是多种⽅法并存,各种技巧都有。⽼舍之所以能成为幽默⼤师,是因为他不仅具有发掘事物内部⽭盾性的敏锐观察⼒,⽽且驾驭了语⾔表达和情节结构⽅⾯的多种幽默技巧,尤其是修辞技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技巧就没有幽默。正因为⽼舍运⽤独特的幽默表现⽅式,才很好地表现了他幽默艺术的审美⼼态;因此,我们有必要进⼀步领会⽼舍幽默艺术的表现⽅式。“飞⽩”的修辞格也属于⼀种仿效,即明知其语⾔上有错,却故意照样⽤别字、⽩字记录下来,将错就错,从⽽达到⼀种别开⽣⾯的效果。在⽼舍作品中,这类的飞⽩⽅式也是很常见的。有模拟⼉童说话的飞⽩:“堂胡同⾛奥”(堂⼦胡同九号)(见《离婚》)[1];有对⽼⼈话语的飞⽩:“克吧,克
吧”(“克”者,“去”也)(见《正红旗下》)[9];还有⽅⾔的飞⽩:“钱都上哪⼉⽓(去)了?”(见《正红旗下》)[9]。这类的飞⽩格为作品语⾔带来了⽣动的效果。⽼舍使⽤飞⽩格还不限于⽣动,更多的时候是同⼈物描写结合起来,为刻划⼈物、渲染⽓氛服务。例如:
1)古⼈说:“狗⽇新,⼜⽇新。”狗还维新,⽽况⼈乎!(《⽼张的哲学》)[3]
2)到底⼈家绅⼠和作先⽣的,有表可带,才当带表,像咱们可带什么?(同上)
3)他开始训话:“买第⼀册国翁,公明,算数;听明⽩了没有?⼀仍作⼀绳⽩制服,不准疮⼩马褂;听明⽩了没有?”(《⽜天赐传》)[12]
例1)是孙⼋——⼀个糊⾥湖涂的⽼好⼈说的话。他把中“苟⽇新,⽇⽇新,⼜⽇新”的话,理解成“狗”还维新,除有⽣动幽默效果之外,还为这个⼈物的描写加上了较有⾊彩的⼀笔。例2)将“代表”飞⽩成“带表”,是本世纪初年京郊农民⽂化的真实写照。例3)是⼀位“作过两本教育的书”的“很有名的教员”说的话。他那浓重的⼭西⼝⾳,把“国⽂”说成“国翁”,“公民”说成“公明”,“算术”说成“算数”,“⼈”说成“仍”,“⾝”说成“绳”,“穿”说成“疮”等,就很好地刻划了这位“完全的⼩学教员”的本领。试想,有这样的教师,能教出怎样好的学⽣来呢?其他例如《赵⼦⽈》[8]中的仆⼈李顺把“委任状”说成“坏⼈状”,把“建筑科”说成“见头就磕”,对⼈物的描写也都有点睛的作⽤,且有⽣动幽默的效果。
⼗、同语格
同语格是指⽤判断词“是”联系起来的,主、宾语同⼀个词语(即“X是X”)的修辞格式。如:“道理是道理,⾻⾁是⾻⾁”(《⽕葬》)[10]⽼舍很善于运⽤此种辞格,将⾃⼰的深意含蓄、简练地表达出来,并引起读者的思考。例如:名古屋国际机场
1)⽜⽼太以为⾮这样不⾜养成官样⼉⼦,疼爱是疼爱,管教是管教。(《⽜天赐传》)
2)算了吧!我不赶尽杀绝,朋友是朋友。(《骆驼祥⼦》)[6]
3)命令是命令,我只好等到天亮吧!(《我这⼀辈⼦》)[12]
例1)同语对举,强调疼爱和管教是两回事,不能等同。例2)、3)单⽤,前者表让步,后者表前提。类似的例⼦还可以在“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