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老舍和都市平民文学(讲义)
年级  阅读与写作班  第    讲 教学设计:杨思怡    审核:黄琼 
教学目标:
1.了解老舍的生平概况、创作过程和艺术成就(参考PPT部分)
2.粗略接触老舍都市平民文学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
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做的一切,我确是做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老舍.墓志铭
一、生平概况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满族正红旗人。老舍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
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这个时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样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微神》等短篇小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
1944年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
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二、创作阶段
1、英国时期(1924—1929)探索国民劣根性:
《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公务员薪资待遇
2、山东时期(1930—1936)走向成熟
  从1930年到抗战爆发,创作的黄金时期。一系列代表作:《大明湖》《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等六部长篇小说,中篇小说《断魂》《新时代的悲剧》等。
3、抗战后到建国前(1937—1949)
主要有长篇《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中篇《我这一辈子》,中短篇小说集《火车集》《贫血集》《东海巴山集》《微神集》,并有话剧近十部、通俗文艺集《四三集》、长诗《剑北篇》等。
4、解放以后(1950—1966)
创作重心转向戏剧.《龙须沟》《茶馆》等。1951年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三、艺术成就
(一)创造了庞大的北京市民生活景观
  北京市井风俗的“百科全书”、“清明上河图”。老舍在风俗人情中探索市民文化精神,反省市民性格,寻求新市民文化的方向。万瀛女
(二)塑造了一系列丰满的市民形象。
1、老派市民:“老中国的儿女” 。体现了老舍一种思想的矛盾和情感的忧伤。
代表人物:老马先生(《二马》)
          张大哥(《离婚》)
          祁老人(《四世同堂》)
          沙子龙(《断魂》)
2、新派市民:中西方文化劣根性的产物
(1)洋派青年;
  张天真(《离婚》)
穿梭的意思
(2)恶少型的洋奴:
    冠晓荷、祁瑞丰(《四世同堂》)
3、城市贫民形象: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揭露
  城市贫民形象,集中体现了他与下层人民深刻的精神联系。
  代表人物:祥子(《骆驼祥子》)龙井茶的冲泡方法
党校考试试题及答案            少女“我”(《月牙儿》)
三、小说艺术:京味与幽默
老舍是京味小说的开拓者,“京味小说”的源头是北京文化。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最能体现北京文化的人文景观,有人称老舍为“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与批评者”(赵园)。
1、语言与文化风俗上的京味
1)语言上
老舍提炼精粹,于俗白中求精工,真正“烧”出了白话的香味:响脆晓畅,俗不伤雅的京味语言。
无论叙述语言还是人物语言,都极富北京特:通俗、生动。
2)文化风俗上
北京文化特征:官样。包括讲究体面、排场、气派,追求精巧的“生活艺术”;讲究礼仪,生活态度懒散,苟安,廉和,温厚等。
  这里既充满了对北京文化所蕴含的特有高雅、舒展、含蓄、精致的美的不由自主的欣赏、陶醉,以及因这种美的丧失毁灭而生的感伤、悲哀,同时也对这种“文化过熟”导致的柔弱、衰败而惋叹不已。对北京文化的沉痛批判和挽歌的情调交织在一起,就使老舍的作品呈现出比同时期许多主流派创作更复杂的审美特征。
2、油滑与严肃构成的幽默
早期:偏于油滑,为幽默而幽默。
      《老张的哲学》
      《赵子曰》
成熟期:从人生与性格的矛盾中寻求幽默。
自《离婚》开始,在庸常的人性矛盾中领略喜剧意味,谑而不虐,幽默成为含有温情的自
我批判,追求艺术表现上的节制与分寸感,从而获得丰厚的内在艺术力量。
四、老舍的都市平民文学
所谓平民意识,就是以平民视角来关注普通民众的生存状况、社会地位,体现博大的平民情怀的一种价值观念或心理趋向。老舍小说的平民意识体现在平民题材的选择特征、平民情怀的寄托和民族化、大众化的平民叙事风格上。
一  平民题材的选择特征
新文学发展到第二个十年,中国现代小说在各种题材领域的开拓上获得了大丰收,出现了众多具有影响力的小说家,如鲁迅、茅盾、巴金、沈从文、郁达夫、叶圣陶等。而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完整的生动的古老都市中下层社会的却是老舍。他的创作为我们展现了一些别具风味的小茶馆、大杂院、狭窄的胡同和热闹的庙会。同时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五行八作、三教九流、五光十的市民王国。
这种描写都市中下层社会题材较出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1 题材: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微神》和中篇小说《月牙儿》。
  《月牙儿》写到的是母女两代为了填饱肚子相继沦为暗娼。尤其是女儿,她看到了母亲饱受屈辱的人生,自尊而倔强的她不愿步其后尘,千方百计想摆脱想逃离与母亲一样的可怕命运。可是生活就象一张张邪恶的网,无时无刻不在吞噬着她:她当过抄写员和女招待,也被不怀好心的人骗取过贞操和情感。而肚子饿是最大的真理,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求生的本能让这个曾经极其自尊的女子放弃了体面,让自己的肉体“上了市”。她痛苦地“世袭”着母亲的职业。并且还用当年母亲养活自己的方法来养活母亲。一个本来是美丽、纯洁、自尊、要强的女孩,在贫困生活的逼迫下,虽然竭尽全力挣扎终于避免不了作为暗娼的悲剧。这是一首被凌辱妇女的悲歌。是老舍最本的作品。
2车夫题材:最有名的是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从小说开头老舍对北京城里洋车夫分几派,各派车夫在体力、活儿路、作派、气质、精神上都有哪些异同的详尽的介绍,我们就能知道老舍对这一阶层的人们是了如指掌的。小说主人公祥子本来是想凭力气来养活自己,他的理想也和他的人一样相当朴实,只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新车。他凭着“一天省一毛钱,三年就能买上一辆新车”的韧劲终于买了一辆新车。可是,在那个不公平的社会里,这个来自生活最底层的人力车夫连如此微小的生活愿望都不能得到满足,他在一次次厄运面前,经历了买车卖车的三起三落。他不仅丢了车子,还丢了人生追求,丢了要强的精神,
从一个出人头地的“高等车夫”,滑落成了一个“下三烂”的街头流氓。祥子的遭遇只是都市人力车夫中的一个侧面,他的悲剧人生却折射出了旧时代车夫们的心路历程。
3都市巡警题材:如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我们一提到旧时代的警察,就觉得他们是一个维护尚存社会制度的体,是与广大民众相对立的。然而,这个体中最下等的人员,却全都出自社会上的贫寒阶层。老舍是极熟悉这一阶层的,在他童少年生活环境中,就有这么一人生活在他的周围。老舍选择这种题材,在现代小说史上还是非常罕见的。男主人公从十五岁学徒就开始步入了漫漫凄惨人生路。从最初的裱糊匠到作了大半辈子的一个月挣六元钱饷粮的巡警,他经历了媳妇跟别人跑了的背运;他也经历了“爸爸巡警儿子还是巡警”、“巡警的女儿天生来的得嫁给巡警”的命运安排;他还经历了老来丧子的精神苦痛和卖尽浑身力气还换不来自己和小孙子吃食的厄运。老舍从极其琐碎的、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出发,用质朴无华的语言风格,提炼出了这位都市贫民典型代表的悲苦命运。写出了他们原本纯朴的人性在外界倾轧下产生的扭曲,写出了他们为求温饱所承受的异样的痛苦与艰辛。
4小知识分子题材:这类题材从“五四”新文学运动开始,就被众多作家尽情地书写着。老舍
也不例外。从小学校长到京师劝学员,从大学教授到著名作家,他长期生活在知识分子圈子里,对出身下层的小知识分子尤其是教员相当熟悉。如短篇《大悲寺外》就是典型的描写普通教员的小知识分子题材小说。
这些题材的选取奠定了老舍小说平民意识的基石,但老舍小说题材的选取并不囿于这些他极其熟悉的人物,他的书写都市中下层民众的小说还具有开放性。他还状写了大量别的作家不太涉及的题材和不太关注的人物形象,如他的《也是三角》中叙述的两个溃兵合娶一个老婆的故事。读者初一听到这种事,就会觉得这两个溃兵很无耻很丑恶。但如果仔细阅读全文,我们就会发现老舍很本地写出了这两个囊中羞涩的穷兵为了解决成家甚至于性欲问题,只能施此下策,共同走进这桩令人极其尴尬的婚姻中。他们也有着平常人的伦理道德感和情感,但穷困生活的逼迫使他们无暇顾及更多的东西。这种作品同样揭示了下层民众的苦难生活,和前面所谈到的题材、车夫题材、都市巡警题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共同构建了老舍小说下层民众悲惨生活的艺术世界。
我最爱的家乡
当然,在老舍反映北京市民社会的小说中,还涉及到别的题材内容,如重在剖析民族精神痼疾的《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还有反映民族屈辱历史的抗战题材小说《四世
同堂》。它们在老舍的创作生涯中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这些作品中,老舍描写了一些与官宦有关的人和事,如猫国中的官僚;《离婚》中各式各样的小官僚;天赐的养父养母;《四世同堂》中小官僚冠晓荷、汉奸大赤包、蓝东阳等等,但这些人充其量只能算小官僚,他们是远远不能与张恨水小说《金粉世家》中中国国务总理、《啼笑因缘》中大军阀相比拟的。
平民情怀的寄托
老舍反映中下层市民社会生活的小说中,塑造了各式各样的市民形象。其中有拉车的、相面的、说相声的、唱京戏的、卖打鼓儿的、窝脖儿的、剃头的、看坟的、小职员、小商贩、教员、巡警、暗娼、棚匠、花匠、石匠、拳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