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文精神可以看作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了解一个人的人文思想才能比较清晰地了解这个人。因此要研究老舍,必要知其人文精神。老舍是一个满族作家,他的作品带着浓郁的满族气质,也正因为其满族背景,他有着一股特别强烈的爱国情结,宗教的思想契合了他渴望民族平等、国家富强的愿望,这一切参在一起形成了他独特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老舍;旗人;爱国情;白话文;基督教;佛教
作者简介:顾家铭(1982-),女,汉族,重庆渝中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11级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1-0-02
春天华尔兹电视剧
人文精神就是人类的一种自我关怀,表现为对自我尊严的维护、对自我价值、命运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理想的树立、人格的塑造,及对生存的态度和对生之意义的理念与追求。往大了说可以是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体现,往小里说也可以是一个人对生活和待人接物的态度,人生的追求等。可以说,它指引着人的一切活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见一个人。因此,要研究老舍,其人文精神注定是一个绕不开的结。
一、爱国情结
但凡涉猎过老舍作品的都能感受到他作品里渗透着一股浓浓的爱国情。这首先与其旗人身份有关。众所周知,老舍是旗人,他的父亲永寿生前是八旗军里的销售体系“巴亚喇”,也就是护军。多年来,许多人一说起八旗子弟几乎就自动联想起那些穿着光鲜、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每天只知道遛鸟、斗蛐蛐的纨绔子弟,如同多年前播过的一部《八旗子弟》的连续剧里一样,毫无益处。但这样的看法并不是那么的准确。虽然到了清晚期,尤其末期,清王朝的统治暴虐腐朽,但是不能把这全都笼统地归咎到某个民族身上。实际上,满族人民为祖国的付出乃至牺牲都是不容忽视的。在许多八旗官兵的心里“不得捐躯国事死于窗下为耻”[1]的爱国护民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在十九世纪中期发生战争以后的几十年里,八
旗将士为护国而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在许多史书上都有记载。哪怕由于时势所致,贫穷到家徒四壁,尚武的八旗官兵们仍照八旗制度的规定省吃俭用,自己购置物质,担负起卫国的职责,常挂在嘴上的依旧是那句“旗兵的全部家当,就是打仗用的家伙和浑身的疙瘩肉!” [2]正是八旗子弟这种爱国精神的传承注定了老舍从一出生起,他的血液里就澎湃着爱国的热血。其次是其父的死,这也是刺激着老舍痛恨列强,更望国家强大的重要原因之一。老舍的父亲永寿是于公元白怎么调1900年,也就是我国的庚子年间,为了抵抗八国联军疯狂入侵的战斗中英勇殉国的。而老舍的母亲则向老舍反复回忆、描述那场庚子年间的浩劫及他父亲阵亡的情状。如此真实具体、失去至亲的切肤之痛让幼小的老舍更是切身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家仇国恨,明白了“爱咱们的国”disneyenglish是人生的头一宗大事。[3]此外,1924年到1929年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担任华语教员时的旅英经历也让老舍深深感受到了一个弱国子民在“强国飞跃老人院”里是如何地备受歧视的,更加引发了他对民族国家命运的深思。这段经历在小说《二马》里得到了充分折射。小说里伦敦市民们通常把中国人都看成是抽大烟、走私军火、妇女还不分年纪大小、杀人并在床底藏尸,没有什么坏事儿是他们干不出来的“黄脸鬼”。而且老马与寡妇房东温都太太的爱情也因为其中国人的身份而告吹。在老舍的思想里,他把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比作是鱼和水的关系,在《四世同堂》中,瑞宣说过这么一句
话:“人是鱼,国家是水,离开谁,只有死亡。工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4]从老舍这种把个人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的思想也可见其爱国情之深切。由上述可见,旗人背景、父亲的死及后的旅英经历注定并深化了其的爱国情结,使之不自觉地为国家民族的命运而忧思,并成为其人文精神中的一个重要特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