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免费)cad阵列快捷键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蛮横(hèng) 缅怀 强词夺理(qiáng) 消声匿迹
B.拙劣(zhuó) 演译 草长莺飞(yīng) 名副其实
C.旷野(kuàng) 漩涡 挑拨离间(bō) 漫不经心指甲开裂是什么原因
D.矗立(zhù) 喧腾 暴风骤雨(zhòu) 振耳欲聋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心无旁鹜 断章取义 不可名状 丰功伟绩
B.形消骨立 李代桃僵 相得益彰 可望而不可即
C.俯拾即是 自惭形秽 彬彬有礼 随心所欲
D.眼花瞭乱 扭捏作态 附庸风雅 随机应变
3、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抢救队员戴着钢盔,抡着铁铲,从坍塌的建筑物下寻奄奄一息的遇难者。
B.昨晚下了一场雨,学校操场场上拖泥带水,不适合开展体育活动。
C.大自然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D.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对社会的引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坚持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就是要达到“教育一个青少年儿童,影响一个社区,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目的。
B.无论外界环境和参赛条件都极端恶劣,“好声音”的歌手们总能够面带微笑、充满信心地
完成所有的比赛项目。
C.从各国对黄灯的规定来看,设置黄灯的目的在于为驾驶员在红灯和绿灯之间提供一个“缓冲时段”,提醒驾驶员判断是过去还是停下。导数的定义公式
D.这不可能是真的,我这样想,汽车不会跑这么远,差不多有三十公里左右呢。
5、选出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
A.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排比)
B.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
C.你这些话,我们已经听得耳膜起了茧(jiǎn)了。(夸张)
D.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比喻)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构建着人生的坐标,在书写着人生的底蕴,在指引着人生的航向。
②然而,现实中,正是这些千古不朽的社会理念在支撑着人生的框架。
③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会丧失很多优秀品质。
④甚至可能会从字典中删除,黯然“下岗”。
⑤胆识、进取、意志和坚韧等一串串的字眼便没有任何社会意义。
A.③④②①⑤ B.②①⑤④③ C.③⑤④②① D.②①④③⑤
7、按要求填空。
(1)寄书长不达,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写给五年后的自己(2)__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3)寂寂江山摇落处,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5)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6)请把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默写完整。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列两个语段,完成下面题目。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后值倾覆 ④悉仰于官
2.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咨臣以当世之事 D.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4.由(甲)(乙)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具有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行走着阅读
包利民咄咄逼人的拼音
①脑海里还是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终于攒够了钱,急急地去书店买下一本心仪已久的书。走在路上,便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
②渐渐地沉入书中,浑然忘了身外的一切,只是保持着走路的状态。记得当时从书店回来常走的那条路极僻静,绝少人与车,所以可以放心地边走边看。
③第一次在车上读书,还是14岁那年。
④ 。亲戚开着大货车,车厢后装满了杂乱物什,我就蜷缩于其间。正是上午,汽车穿村过野,渐渐看惯了不变的风景。忽见身后倚着的纸箱,装着的是父亲的藏书,便到还未读完的那一本,坐在疾行的车上看了起来。直到车停下,才骤然而醒。现在想来,那时那刻,应多看看离乡的路,因为那一走,许多年后才重又回归。当故乡夜夜入梦的日子,回想当日的离别,正因为有了书,才使得年少的我,心中少了几许愁绪。
⑤上大学时,也常常愿意去大操场上边散步边看书。有那么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像往常一样沿着跑道开始读书。
⑥在这样美丽的黄昏,别人都在过着精彩的生活,所以大操场上几乎少有人迹。天边云霞灿烂,长风流淌。
⑦正神游书中之时,忽觉撞上一人,然后便听到一声低低的惊叫。急抬头,竟愣住,原来
被撞的那个女生也正捧着本书,看来我们行为相同,只不过相对而行。更为惊奇的是,那女生所看的书与我的竟是同一本!于是我们便开始讨论起书中的情节来。
⑧十年之后的一个晚上,在网上遇见当年的女生,打过招呼,问她现在做什么,她回答在网上看书。然后她对我说:“真想念大学时,行走在黄昏的大操场上,手捧一本书细细地看,周围是轻风流动……”
⑨ 。忽然想起,似乎已有很多年没有那样读过书了,缓慢的脚步踏着每一分宁静,心却随书中的一切忽喜忽忧。那一份情怀已在岁月中沧桑遥远,只于回忆中重温一次又一次的静美。
⑩有一次坐火车去西部,极遥远的路程,极漫长的过程,临窗而坐,幸好手中有书。在微微的颠簸中,走进那些别人的故事。
⑪有时忽而从书中惊回,望向窗外,或浩浩江河,或巍巍山岭,皆在瞬间划过眼睛,飘摇远去。便有了一种不知书里书外的不真实感,别有一番情趣、意蕴在心中。
⑫有时一本书读罢,而旅途未半,便于车厢中搜寻,那同样读书之人交换阅读。枯燥的
行程,因为有了书的存在而生动起来。
⑬而现在的我,读书之时多是或坐或卧,不愿移动半分,身虽静,心却无复当年的恬然与灵动。于是明白,有的时候,书依然是那些书,却因为阅读方式的不同而感触迥异。是啊,多想在落日的余晖里,踩着一地的红霞,迎着清清的长风,再次走进书卷的清香里,细细体味行走着阅读的滋味。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叙述了哪几次“行走着阅读”的经历。
2.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第④段和第⑨段中的横线处,第④段应填(______),第⑨段应填(______)。
A.那是个五月,我家从农村搬进县城。
B.刹那间,远去的岁月又重回眼前。
3.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本文以“行走着阅读”为题,有什么好处?
5.最后一段写到“我”现在阅读时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2、 晒书
贺宽叶
①那年回到乡下老家,院子里的情景让我很是吃惊:满地都是书,一本本,一排排,一列列,摆满整个院子,只留出了窄窄的过道。风吹过来,书页波浪般哗哗翻动,阳光打下来,“波浪”有点炫目。泡桐淡紫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母亲从书堆里站起来,挪开小马扎,摘下老花镜,慈爱地笑着说:“我给你晒晒书。”
②进城之后,两大橱子书我都搁在了老家,没往城里运。母亲主动担起了保管的重任。兄弟姊妹来拿书看,母亲都牢牢记在心里,催促他们按时归还。母亲上过“文化大革命”前的扫盲识字班,认识1000字左右,已经够用了。舅舅是文盲,出门举步维艰,由此母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家里用度再紧巴,只要我说买书,母亲总是东挪西凑及时给我钱。打小,农活再忙,只要我在看书,母亲绝不会派活给我。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
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母亲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是村里屈指可数的考上大学跃过“龙门”的农家子弟。
③午后,我和母亲把书一本一本翻过来,晒晒封底那一面。母亲笑道:“我看看我的宝贝儿子看什么宝贝书。”说着,她拿起一本荷尔德林的诗集,翻开扉页上我的淘书小记念起来:“在暮苍茫里漫步辽宁师范大学校园,于樱花树影里邂逅小书摊,一腼腆女生处理旧书,遇此书,半价购之乃去。1994年4月16日晚于大连。”母亲翻了一下内文,说看不懂,就放下了。她又拿起一本薄薄的白封皮的书《乡愁的理念》,是董桥的,照例还是先念扉页上的购书小记:“逛大学扎堆的济南文化东路,往来皆年轻面孔,间或遇到面熟之老学生,颔首微笑。路东段三联书店济南分销店购董桥《这一代的事》及《乡愁的理念》,久慕董桥文名,今足愿矣。1992年6月2日。”母亲慨然叹道:“儿子啊,原来你跑了好些地方呀,我都不知道。”
④母亲捧着书,小心地翻阅着,轻声读着书上的小记,嘴角上扬,咯咯笑着喊我过去看她手中拿着的一本《酒徒》。多年前一帮书友聚饮后去庄君家小坐,趁庄君去沏茶的机会,我们几个书友纷纷去她的书橱前窃书。我一眼看见《酒徒》,抽出来藏到了包里。回家后
打开,见扉页上有庄君龙飞凤舞之小记:“老贺赠王书一捆,王大醉,半夜醒来,探手入包,书尚在,安心睡去。”一本我送出去的小书,在辗转了近十年后,居然以“窃”的方式重回我的手上,真是奇妙。几乎每一本书都有来历,都有故事。整个下午,母亲一直笑个不停。男孩的冒险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