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知识点整理
考试方式
一是填空题20分(出自综合测试);
二是选择题10分(出自综合测试);
三是名词解释4题20分;
四是简答题2题20分。
五是论述题1题30分。
一、填空题(10分)
“五四”时期,周作人以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精神去革新传统的文学观念,提出人的文学的著名命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林语堂系统宣传“幽默”理论,并赢得“幽默大师”的称号。
二、选择题(10分)
1、《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的作者是(    B )
A孙伏园B瞿秋白C徐志摩D孙福熙
网名2个字
2、笔名味橄的散文家是(    A ) 。
A钱歌川B何凡C柏杨D李敖
三、名词解释(20分)
“孤岛”时期“鲁迅风”杂文流派:
上海“孤岛”时期,起始于1937年11月12日,截止于1941年12月8日,历时4年又1个月。在此期间,王任叔等七人自觉继承和发展鲁迅杂文的战斗传统,创办《鲁迅风》杂志,并结集出版了《边鼓集》、《横眉集》,在中国人民,甚至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文艺史册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
“东北作家”散文:
怎么制作动态图片
东北沦陷后,一批原来在东北从事新文学运动的作家陆续逃亡到关内,加上流亡学生中崛起的一批文学新人,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东北作家”,代表作家有萧军、萧红、李辉英、白朗、罗烽等。他
们最先尝到失土流离的惨痛,因而最先喊出抗日救亡的呼声。“东北作家”的散文创作以反映东北沦陷区人民的生活斗争和自身的逃难经历为主要内容,充满着血泪的控诉、悲愤的呼号和对白山黑水、父老同胞的刻骨镂心的思念,开了抗战文学的先声。
“风华杂文征文”:
1988年7月11日至9月30日《人民日报》为繁荣杂文创作,高扬鲁迅精神而举办了“风华杂文征文”,共收到7000多篇稿件,其数量之巨,声势之壮阔,接触面之广,作者面之普及,形式之多样都是空前的。尤其是征文连续发表了一批新品种、新样式的杂文,如刘征的《庄周买水》、邵燕祥的《大题小做》等,拓展了杂文创作的题材和样式。
《七星篇》:深圳古生物博物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女性散文在澳门文坛崛起,它的标志是《七星篇》的出版。
“七星篇”原是澳门八位女性作家林蕙、林中英等人联合在《澳门日报》上开设的散文专栏,1991年星光出版社推出《七星篇》,第一次集中地展示了澳门女性在散文创作方面的实力和个性。
20世纪60年代初,正是在散文创作开始逐步回归自身艺术规律之时,《人民日报》从1961年1月28日至6月5日,开辟“笔谈散文”专栏,先后发表了老舍、李健吾、柯灵等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推动了当时
宁夏企划网散文创作的发展。当代散文继1956年之后出现了第二次全面发展的短暂时期,以意境隽永、文体优美为特征的“诗化”抒情散文大量涌现,如杨朔的《雪浪花》、刘白羽的《长江三日》、秦牧的《土地》等。1961年因此被称为“散文年”。
新生代散文:
“新生代”原是一个地质学术语。在新时期文学中借用这个称谓,通常是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生、八十年代中期走上文坛的作家。自从老愚在1990年把1985年以后出现的青年散文作者命名为“散文新生代”,并选编出版《上升——当代中国大陆新生代散文选》后,新生代散文逐渐引起文坛的关注。
硬性散文:
20世纪50年代初期台湾散文出现的一种主要倾向,指有强烈反共意识的“战斗散文”,用阳刚文体来歌颂所谓的“战士们的英勇事业”、“英雄的伟大精神”和“效忠国家的耿耿忠心”,文章中充斥“口号式的宣言”,很快为广大读者所抛弃。
在香港域外游记创作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金耀基,他的《剑桥语丝》和《海德堡语丝》,行文潇洒畅达,不论叙事、写景、抒情、论说,都充满学者文人风范。金耀基这种写景写情写得有诗意又有历史感和文学神韵的文字,被董桥称为“金体文”。
四、简答题
仙企鹅1、《野草》里的象征艺术主要有四种类型:
(一)借助于一些奇突的象征性形象的创造来完成,如《复仇》中全身裸露和看客永远对峙的青年男女,《颓败线的颤动》中垂老的女人,《这样的战士》中坚执投的战士,都不是写实的,而有着怪诞、变形、夸张的特点。
(二)借助于眼前自然景观的象征性描绘,如《秋夜》中枣树、花草、小青虫与星空的对立。《雪》中江南和朔方雪景的对衬,《好的故事》中那倒映在清澈河水中的山阴路上的美景,这些瑰丽的自然景观都是工笔结合着写意法绘出,带有象征寓意彩。
(三)借助于幻境,特别是梦境的象征性描写,《野草》中有七篇是专写梦境的,如《影的告别》、《死火》、《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狱》、《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死后》,造境的奇诡、怪诞前无古人,有一种阴森神秘的气氛。如果纵观《野草》,从某种意义上说,鲁迅是从《秋夜》入梦,至末篇《一觉》清醒,做了一个很长的“秋夜梦”。(四)借助于象征性的寓言故事的创造,如《立论》、《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等,这些寓言幽默泼辣,意味隽永。
2、新时期杂文所高扬的理性批判精神,是以现代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人道、科学社会主义
为思想基础,包含了杂文家对现实和历史中的社会现象、思想现象、文化现象、国民性格以及杂文家自我的分析、批判和解剖,有着广阔丰富的内涵。可以说,理性批判精神是杂文的灵魂。我们从新时期杂文理性批判精神的复兴和高扬中,看到了中国当代杂文希
望的曙光。
3、简述20世纪80年代台湾散文的四大特点。
(一)字数要少。读者没有时间对散文细嚼慢咽,所以希望作家提供简食快餐,结果导致各种札记体、笔记体、警句体、短书体的散文集大量出炉,报纸副刊也竞相刊登短文。(二)文意要浅。读者把文学当成休闲之用,所以文章的含意越明白浅露越好。它甚至也影响到散文的题目和书名。
(三)影像要多。文学书籍的影像造型偏重文字的美感排列和大量精心设计的插图,甚至刻意把作者的照片美化加工后,插入正文,结果书中文字大量缩水,正文反而沦为整本图书包装设计的配角。
(四)内容要熟悉。读者看书,不但要求“速食”,而且要“速饱”,那些泛谈爱情人生的情趣及哲理小品最受欢迎。于是,80年代台湾文坛的消费环境导致一种讨喜的散文模式的诞生:“短短的篇章、甜甜的语言、浅浅的哲学、淡淡的哀愁和帅帅的作者”。
4、简述“野草”杂文流派的三个特点:
(一)从1940年阴霾密布的秋天创立,到1949年阳光灿烂的秋天终结,历时九年,跨越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历史时期。而且,在这九年的时间里,“野草”派成员,始终思想一致,团结成一个朝气蓬勃的战斗集体,这同中国现代杂文史上的其他流派,如“语丝”派、“现代评论”派、“论语”派、“鲁迅风”派等相比就显得异常突出了。
(二)后期《野草》,在表现中国人民的伟大历史决战时,清晰勾画出敌我力量的消长,国统区黎明前的黑暗,解放区明朗天空的朝霞,轰响着人民胜利进军的历史足音,其杂文有着更多的欢歌笑语与喜气亮,这是鲁迅杂文和“鲁迅风”派杂文所没有的新特点。
(三)由于《野草》创刊于文禁森严的国统区,客观形势决定“野草”派杂文家不能“直言”,必须进行“讽谕”,只能“戴着镣铐跳舞”,以曲折迂回、绵里藏针的方式进行战斗。这样,他们在那些直接评论现实的杂文外,夏衍写了一批自然科学小品式的杂文,宋云彬写了一批论史、论学的杂文,孟超写了众多的评论古典小说人物的杂文,聂绀弩创作了一批“故事新编”式的杂文,其中不少精彩篇什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于一炉,这都是对鲁迅杂文艺术的新发展。
五、论述题(论述鲁迅《朝花夕拾》的思想特)
首先,《朝花夕拾》以个人的生活经历反映时代的侧面,显示了晚清社会的落后,封建思想枷锁的沉重,维新运动的劳而无功,日本帝国主义者的自大骄横,辛亥革命的半途而废。这些旧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的政治状况和社会变故,伴随着鲁迅少年和青壮年的生活历程得到形象的表现。(举例说明)
其次,《朝花夕拾》展现了一幅幅浓郁的江南乡镇的风俗画。过年节的规矩,迎神会的盛况,目莲戏的热闹,旧书塾的陈规,治病的陋习等等,随着鲁迅的生花妙笔,再现在读者面前。(举例说明)史铁生代表作
最后,《朝花夕拾》精彩地描绘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停滞的社会中劳动人民和知识界人士的面影:善良朴实而又迷信落后的保姆长妈妈,方正博学而又守旧的寿老先生,固执严肃的父亲,故弄玄虚的陈莲河医生,认真负责的藤野先生等。这些人物形象鲜明,各有各的典型意义。(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