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举制的小故事
【篇一:关于科举制的小故事】
古代经典科举考试故事篇1:自封状元
然而,陆扆转念心生一计。几天之后他到了当时的宰相韦昭度,
建议就地举行一次科举取士,说这样既可以显示朝廷的权威仍在,
又可以稳定人心。韦昭度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乱中开科取士这事儿
听起来虽然不靠谱,但却能造成朝廷正常运转的假象,朝廷保住了,自己的乌纱帽也可以更加牢靠,于是他就从逃难的队伍和周围各县
中拉来一批考生,设了个临时考场。
考试虽然将就着进行了,可外面依旧兵荒马乱,因此并没有起到稳
定人心的作用。到了写金榜时,官员们都在为自己的性命担忧不已,
谁还顾得上考试这码事。最后,还是陆扆自告奋勇地接了写榜这个
活儿,不过他也一点儿不吃亏,不忘将自己的名字写在榜单的最前
面。
就这样,一个逃难路上的状元诞生了
古代经典科举考试故事篇2:手与作弊
古代科考作弊也很严重,尤为突出的就是选授官职的考试,
当时的规定代笔是明令禁止的,
但越是如此,手得到的贿赂和酬金也就越多,奇怪的是被查获的
却是极为罕见,即使被逮住,也不会被制裁,为禁止这种行为,宋
太宗规定,获选人员再由吏部长官予以复试,也叫帘试。这种制度
虽然完善,但执行起来如同一纸空文,
考试作弊和现象也遭到一些大臣的指责和议论,但这种坏风气夫妻情深的成语
如同河水决堤、风吹草倒一样屡禁不绝。
宋真宗天禧二年九月,朝廷派员外郎任布、著作郎徐爽、集贤院麻
温其共同担任开封府考试的发解官,十月又加派两位,十一月各地
送来贡士104人,
考试结束后,朝廷又派翰林学士钱惟演等五人对录取情况进行复审,
结果除第一名郭稹外,很多人落选并被除名,先前的五名发解官全
部贬职发配边关。
古代经典科举考试故事篇3:矢志不渝的科考者
《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故事家喻户晓,范进几十年如一日地热
衷科考,最终如愿以偿,但其人物性格却出现分裂,成为科考的牺
牲品。但是在那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范进现象是极其
普遍的。
拜年作文600字宋人陈正敏的《遁斋闲览》里记载着一位82岁的状元梁灏,他于宋太宗雍熙二年考中进士科第一名,后来官至翰林学士兼开封知府,
死时九十多岁,文集里说他比秦末汉初精通《尚书》的伏生仅小八
岁,比姜太公大两岁,他的专研精神成为当时考生的典范,也成为
几千年来激励莘莘学子的榜样,
《三字经》: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
尔小生,宜立志说的就是这个梁灏。但据洪迈考证,梁灏八十二岁
中状元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可是梁灏勤奋好学聪明敏捷并考中头
名状元却是史实,而且他的儿子梁固也高中了进士甲科。梁灏的故
事不在于真假,在于他这种渴求知识矢志不渝的精神,在于他有一
个极其明晰的人生坐标!
古代经典科举考试故事篇4:科举算命两故事
有个秀才,虽才华横溢却目空一切。京城科考自感考的不错而洋洋
吃字笔顺洒洒。这天在游玩时遇到一个算命先生,便走上前让测测前程。算
命先生问:但不知所算何事? 秀才说:算我科考的名次如何? 既如此,请写一字。
先生说完,秀才便挥笔在纸上点了一点。先生看了看这一点画,又
看了看秀才说:由此观之,你有望考取一等。
秀才问:是一等榜首吗? 先生说:非也。
秀才急问:是第几名? 先生说:暂不便告知,容日后一一道来。
是日,皇榜告示,秀才果然不是一等头名,而是一等最后一名。秀
才复向算命先生求教:我一向文才极好,点是文字之首笔,故而
日式乌冬面写了一点,如今反成一等末名,请先生明示? 先生侃侃而谈:点,虽是文字之首笔,但也是等字之末笔呀!先前见你写点时心浮气躁,正应了骄兵必败之古训,故认定你非一等之首而是一等之末。俗话
说,一点不可马虎,此言之意,请深思之。
一席话说的秀才膛目结舌,佩服至极。
有个叫李文举的秀才,科考之前曾做一梦:他那漂亮的胡须被人剃
光了。于是算了一命,算命先生恭喜道:你有望高中榜首! 李文举惊问:何以见得? 算命先生答曰:剃须者,剃髭也。去年高中榜首
者叫刘滋,而今剃髭乃替滋之谐音,岂不是汝乎? 那一年,李秀
才果然中了榜首。算命先生之所以这么算,是看到李秀才面相不平,
加之其心静如水,谈吐谦躬,必定勤奋好学,日后不凡也。
寓意:以上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谦虚永远胜于浮躁
【篇二:关于科举制的小故事】
与科举制有关的成语故事:
独占鳖头
鳌,是神话中的海中的大龟(一说为淡水中的大鳖。传说上古时天
塌地陷,女娲炼五石补天,把天补好后,又砍下鳌的四条腿把天
支撑起来,使天和地重新稳固(见《淮南子.览冥训》及《列子.汤问》)。《列子.汤问》中还记载了一个神话:渤海中有条大海沟,
深得没底,全世界的水都汇聚到这里,打着漩涡往下泄。渤海中的
蓬莱、方丈等五座仙山,也都随着下泄的波浪上下颠簸。上帝派15只大鳌举起头来把大山顶住,这五座仙山从此才安然耸立。唐宋时
期的宫殿建筑者们把上述神话巧妙地与建筑艺术结合起来,在皇宫
前面的石阶的正中,铺上一大块雕刻着巨鳌的长方形巨石,象征皇
帝的宫殿如同被巨鳌支撑着,永远巍然屹立,而且有如神仙世界。
在科举考试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结束后宣布名次时,及第者都
要站在皇宫前石阶下面的两侧恭候。名次宣布完毕后,主持仪式的
官员引领着分别站在东西两边最前面的状元(殿试第一名)和榜眼
(殿试第二名)向前走到雕有巨鳌的石阶的下面,而状元还要再向
前跨,站在雕有巨鳌的石阶上,迎接殿试榜。因此,把中状元称为”独占鳌头”。现在,该成语泛指名列第一或居于首位。
怎么做火锅底料蟾宫折桂
《晋书.郗诜传》记载,晋武帝有一次在东堂接见郗诜,问他:“卿自以为何如?”郗诜回答说:“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
一枝,昆山之片玉。”在这个故事中,郗诜以稀世的珍宝比喻出众的
才华。因为流传着月亮中有桂树、月亮是广寒宫的神话,所以,此
“桂林一枝”的“桂”被认为是月亮上的桂树。又因为神话中说月亮中
有只金蟾,月亮也被称为蟾宫,因而古代科举考试中进士也称登蟾
宫。于是,后来就形成了“蟾宫折桂”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应试得中。金榜题名
描写十月“金榜”是封建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排名榜,因为它
书写在黄纸上,也称黄榜。又因为它是由皇帝批准,并盖有“皇帝之宝”的大印,所以金榜又称皇榜。后来,人们因其用纸的颜,就美
其名曰“金榜”。登上金榜,就意味着做官的开始,确实是捧上了金
饭碗,从此就能步步高升,大富大贵。从这个意义上说,黄榜又确
实称得上是金榜。这样,人们自然就称殿试的录取榜上有自己或某
人的名字为“金榜题名”了。后泛指考试被录取。
连中三元
科举考试时乡试(由各省在省城主持的考试,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由礼部在京城主持,考中的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在皇宫由皇帝主持的最高级别的考试,考中的
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也称殿元)。一个人在乡试、会试、
殿试中都获得第一名,称“连中三元”。现用来比喻在一项考试或比
赛中接连取得三科或三次优异成绩,或在三次考试或比赛中连续获
得优胜。
北宋钱易的《南部新书.戊集》记载,唐僖宗乾符二年的科考,主考
官崔沆发现考生中有个叫崔瀣的考生,认为他是本家人,尽管崔瀣
的考试成绩很差,仍然另眼相看,把他取为进士。于是一些考生嘲
笑说,这场考试“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沆瀣,本来是夜间的水气,夜间的水气是在黑暗中飘荡的,考生们把这对座主门生的名与字的
本意相扣,比喻暗中勾结,臭味相投,倒是非常贴切。后来就用这
一成语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
名落孙山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