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师的专题摄影案列分享与专题摄影创作思路,学习探讨摄影图⽚的编辑分类是我们摄影⼈务必掌握的技巧。通过专题摄影和图⽚编辑整理可以让我们在摄影过程中更有⽅向性更有主题思路
图⽂:赵钢
编辑:张⼀
我出⽣于1972年,这些照⽚拍摄于1992-1996年,那是我的⼤学时代。不久前,因为计划出版⼀本书,我在整理、回看这批照⽚,⼆⼗多年前的时光,穿过⿊⽩照⽚涌⾄眼前。
我把⼀张男⽣宿舍的合影发到朋友圈,有个朋友评论说,那个时候年轻⼈的神情和现在很不⼀样。其实我没有这样的⾓度,我不⼀定看到了照⽚中的所有东西。作为亲历者,我只是按下快门,留住了记忆。
合影是我们⼤学⽣活的开始,我记得当时寝室⾥很多细节。9⽉刚⼊学,新的⽣活展开了,⼤家都很兴奋,宿舍⾥摆着菊花,我们就把花放到桌上。
清平乐村居作文我⼀直很喜欢这张照⽚。⾃由⾃在的⼤学⽣活,可能是我们⼀⽣中最惬意的时光了。这是⽤⼀台很旧的苏联费德尔相机拍的,镜头前⾯的镜⽚已经磨花了,有炫光,阳光底下有朦胧的感觉。
和同学出去玩,长春南湖冬天结冰,⾛在冰⾯上“打出溜”,现在看起来有些梦幻。
清晨,在⼩花园⾥⼥⽣们⼲⼲净净,在阳光下发光。
92我⼊学,93年我拍作品在进⾏,新⽣来的时候,我特意去等,我脑⼦⾥的画⾯已经有了。看到她的状态,我就能想到我进校园时候从车上下来的状态。
春季活动那时候学电脑特别热情,上机之前,需要领个⼩票去排队。这可能是农村来的学⽣第⼀次见到电脑。在那个时代,这些⼈因为考上⼤学,都改变命运了。
时光流淌,照⽚是时空切⽚,把你的⼈⽣经历从这个时空切⼝放进去。我现在以中年⼈的⾓度看照⽚中的⼥孩,能猜想她怎样长⼤,⼜变成什么样。摄影不是凝固的瞬间,是放⼤的瞬间。
从学校的楼上看长春南湖,那时候学校还在城边,现在已经在城⾥了。我对长春的感受,更多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城市样貌。
早上经过楼梯拐⾓,会听到读外语的声⾳,晚⾃习后经过,会听到情侣接吻的声⾳,这是⼀个很多故事发⽣的⾓落。
我在⼩学和初中都画⿊板报,到⼤学就没有⿊板了,这是有我们时代特点的墙报,是⽤纸做成的。
学⽣⼲部在⾷堂维持秩序,在操场监督其他学⽣上操。
运动会的⽂艺表演是个很有创造⼒的东西,每个系的⼲部都会挖空⼼思把创意⽤在上⾯。这张⿊⽩照⽚放出来特别好看,⾐服亮晶晶。
刚⼊学不多久,新⽣舞会在⽼教学楼的⼀间教室⾥举⾏,⽼师请了⼏位⾼年级的⼥⽣来教新⽣跳舞。同学们⼤多有些羞涩,也有⼈很快掌握了技巧,并且通过跳舞开始和⼥⽣交往。
南⽅同学到北⽅,⼀下雪他们特别兴奋。
录⾳机在床头,⾳响都是⼟炮,⾳源就是随⾝听,放的就是“的⼠⾼”。孙国东同学唱歌弹琴都不错,他看起来有点痞,但其实很善良。
明初诗文三大家周末⼤家聚在⼀起看电视剧。我记不起来上⼤学时播放过什么电视剧了,我⼤概就是从上⼤学开始对看电视彻底失去了兴趣。
⼀栋宿舍楼⼏百个学⽣,只有两三部电话可以⽤。丁凤园摄
97级的学妹被安排住了进来。在同寝⼤三师们的影响下,她也学着⽤黄⽠⽚“美容”。丁凤园摄主绳
⼤四了,课业不那么忙了,⼥孩们都学会了化妆。丁凤园摄
抱着娃娃睡午觉的⼥⽣。丁凤园摄
进⼊⼤学三年级,有些同学开始为继续深造做准备,考研究⽣是⼀次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我在⼤三时考虑过报考摄影专业的研究⽣,为此还专门去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考察过。那⾥的⽼师对我在⼤学⾥拍摄的照⽚并没有兴趣,我也没有在那⾥到⾃⼰需要的东西,考研的打算就此作罢。
这是我们⼀个同学在地下通道⾥⾯家教的⼯作。那时候我还做家教挣了三百块钱,买胶卷了。那时候挺⾃由的,很多新的东西在尝试。
上课时,我抓拍到同班⼥⽣周慧娟的⼩动作,她前⾯的同学,在发觉了别⼈的调⽪之后做出了优美的回应。
同学⾥的⼀位好朋友凌⽅,很洒脱的⼀个⼈。他从来不叠被,不⽤枕头,也不学习,床底下⼀堆回⼒鞋,穿的时候随便
同学⾥的⼀位好朋友凌⽅,很洒脱的⼀个⼈。他从来不叠被,不⽤枕头,也不学习,床底下⼀堆回⼒鞋,穿的时候随便穿。集体⽣活,就会有⼀些神⼈的性格冒出来。
我当时跟学校要了⼀间暗房,成了我们摄影协会的⼩据点,我就在这⼉听着磁带上⾃习。墙上写着我们喜欢的相机的牌⼦,贴着⼥朋友或是偷拍⼥⽣照⽚。
摄影在我⼤学⽣活中占⾮常⼤的⽐重,我们会⼥⽣练习拍肖像,背景很难办,就来谁的⾼中宿舍床单当背景。
我为了练习摄影,会漂亮⼥⽣拍照,她拿回去给同宿舍的⼀看,其他⼥⽣也来我拍了。这⼥⽣很少说话,只是很安静地站在镜头前,我记得那些光影落在她洁⽩细腻的脸上,轻轻晃动着。
⼀天晚上下了晚⾃习,已经九点多了,我跑到陆⽴的宿舍喊她出来拍照。她对我的鲁莽有些意外,但是答应我第⼆天可以去拍照。我没有三⾓架,拍摄的时候把相机放在⼀个板凳上,曝光⼤约有30秒。她安静地站在灯光下,微微的呼吸让她的⾝影有些模糊,整个拍摄过程⼏乎没有说话。
这是我第⼀次给陆⽴拍照⽚,放了⼗张12⼨的照⽚给她。1994年她毕业以后,我到第⼀次给她拍照⽚的地⽅拍了这张照⽚。
毕业前,我和丁凤园开始了恋爱,我把相机留给她,让她继续拍摄我们的⼤学。在我离校的那天,丁凤园来到我的寝室,她⾝后的床上散落的是同学们毕业的照⽚,墙上的“钢”字,不知道是谁写的。
1997年,我回到校园和丁凤园约会,墙上的字让我萌⽣了⾃拍的念头。
毕业前,同班同学郊游,这两位同学公开了恋爱关系。他们悄悄交往了⼀年⼤家才知道。
毕业时要吃很多次散伙饭:同寝室的、同班的、摄影协会的……最隆重的是有⽼师参加的全系毕业⽣饭局。
整理好的⾏李堆积在操场上等待发货,毕业⽣也将在晚上坐⽕车离开。
我上学的那⼏年,每到毕业离校⽕车站都会上演的⼀幕:⽕车开动的⼀瞬,⼤家挥舞⼿臂泪⽔齐下。这样的场景,再也不会出现了。
/ / / / / / / / /
⼩时候我在哈尔滨⽣活,我的摄影启蒙⽼师是拍《⽕车上的中国⼈》的王福春,当时他在哈尔滨铁路局科研所作摄影师,在哈尔滨已经很有名。我⾼中时候开始喜欢摄影,拍⼀些花花草草,城市夜景,我⽗亲也在铁路上⼯作,就把我的照⽚拿给王福春看,他看完说,这⼩孩拍的挺好,让他来吧。我到王福春的暗房⼀看,⼀下就把我抓住了,就觉得摄影这个事⼉跟我是⼀体的。
从⾼三那年,我开始跟着王福春学习摄影。考上长春的⼤学之后,⼏乎每个⽉⼀次,我都会回哈尔滨他看⽚⼦,听他聊摄影。每周六下午,我到长春站买票,四五个⼩时的⽕车,晚上到家吃⼝饭就开始放照⽚,⼋九点到夜⾥三四点,放⼆⼗来张,睡⼀会⼉,早上九点到王福春家,他给我看照⽚,中午回家吃⼝饭,然后就去哈尔滨站坐车回长春,天⿊到
⼆⼗来张,睡⼀会⼉,早上九点到王福春家,他给我看照⽚,中午回家吃⼝饭,然后就去哈尔滨站坐车回长春,天⿊到学校。
王福春当时正在创作⾼峰期,他的作品那⼏年拿了很多国内的奖。他的东西都是专题性的,你跟着创作者才能在创作状态,他的摄影⾏为影响了我。他当时和我说,你直接开始拍作品吧,我就开始拍我的⼤学⽣活。当时我就知道最后这个作品出来会是怎样的状态。拍的时候我定很多⼩的内容,学⽣会啊,宿舍啊,每个⽅⾯展开去拍,基本是学校⾥有什么事⼉,我就去拍摄,从事⼉⼊⼿。我上⼤三以后,他说你拍摄的状态已经进去了,就多拍就可以了。
我94年认识我现在的妻⼦,当时她是我的学妹,报名摄影学会的新会员。我毕业后才和她开始谈恋爱,她还在上学,我就把相机放在她那⾥,让她来拍摄。她后来拍的很好了,两年拍了⼆⼗多个胶卷,记录下很多⼥⽣的⽣活状态,让这个作品更完整,⽽且她拍东西直觉很好,跟我的照⽚⽆缝对接。
王福春本⼈是创作者,不是理论家,他给我们讲他的创作过程,我看他的作品,⽴刻就能接受,感受到很多东西,但他的创作受限于那个时代纪实摄影的框架,我们那时候也很难看见别的可能性。94、95年,我们在哈尔滨有个⼩圈⼦,六七个⼈都是王福春的学⽣,有开影楼的,有在单位上班的,我是其中最⼩的。当时有⼈从图书馆借出来阮义忠的两本书,《当代摄影⼤师》《当代摄影新锐》,我们
传着看那两本书,成天聊的都是“怎么看得懂⼤师作品”,那⾥⾯很多照⽚我印象特别深,视觉的⼒量⾮常直接,但更多的理解就没有了。在我学习摄影的过程中,没有遇到能在理论上给我更多指导的⼈。相思枫叶丹
这次照⽚整理得⽐较系统,三百多个胶卷的底⽚,⼀万多张,我扫描了七百多张,选了四百多张打印出来,再从中筛选,照⽚把我带⼊对⾃⾝经历的关照。当时为什么那么痴迷把这件事⼉⼲了?所有的经历,每个选择和判断,这些东西从哪⾥来?⾃⼰是怎么被搭建出来的?可能有些⼈在三⼗岁之前就想过了。我⽐较晚熟,好像傻乎乎的就被时光推到这年纪来了,四⼗岁才开始思考以前不会关注的问题。
赵钢:⾃由摄影师。1996年开始职业摄影⽣涯,曾任《新京报》、《华夏地理》杂志、《新周刊》杂志摄影师。2012年成为⾃由摄影师,近年创作多围绕中国古代⽂化遗存展开。他完成于1996年的第⼀个摄影专题《我的⼤学》将于近期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
学习摄影:
关于专题摄影
⼀。专题摄影的⼀般规律
专题摄影的体裁,⼿法很多,运⽤什么体裁与⼿法表现内容,这要根据题材内
容⽽决定。
金领冠孕妇奶粉怎么样1。专题摄影中的各幅照⽚之间,要有⼀定的思想逻辑联系。专题摄影中很多采⽤以多幅照⽚,按⼀定的思想逻辑顺序来叙述事件或刻画⼈物,并阐明整个主题。因此逻辑的重要是关键。
2。专题摄影要⾼度概括表达内容。专题摄影虽然是以多幅照⽚组成饿,但它⼜不象连环画那样平铺直叙地描绘事件的整个过程,⽽是取其最能表现事件本质的细节,⽤典型的形象来加以反映,因此,它是经过⾼度艺术的概括表达,再以⼀定的思想逻辑加以串联,通过照⽚,给⼈以完整的印象。
3。专题摄影的图⽚要少⽽精。每幅图⽚都是整体中的⼀部分,单独的照⽚都是整体中的有效组成部分。但⼜不能完整的表现主题,因为整个主题并不表现在个别的照⽚中,⽽是⽤整组在表现。⼀般⽽⾔,⼀组中型的专题摄影五、六张较为合适。⼤型的专题摄影也应该控制在⼗到⼗⼆幅左右。这⾥还应致意⼀个细节,照⽚的细节,就是照⽚所提供细节能阐释主题的⼀个⽅⾯,⽽不是⼀个事物的不同⾓度。
4。在每组专题摄影中要拍好⼀张破题照⽚。破题就是点破主题的意思。它在专题摄影中起到⼀个画龙点睛的作⽤。破题照⽚要尽⼒达到独⽴的,单幅照⽚的艺术效果,整组的图⽚中应围绕破题图⽚的诠释⽽进⾏。让整个专题摄影的主题思想鲜明的突现出来。
⼆。专题摄影的题材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没有脱离内容的形式,也没有离开形式的内容。内容是通过⼀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形式⼜由于内容的丰富多彩⽽显得变化多端。因此,不是什么题材都可以⽤专题的形式可以来表现。所以对题材的选择范围应有⼀个可选性,这样可以表现得更为有益。
1。没有直观的形象可供拍摄,摄影创作只有具备直观形象,才能进⾏表现,不然摄影是没有⼒量的,因此,我们在进⾏专题摄影创作时,⾸先要考虑题材是否能提供具体的形象。
2。有的题材,虽有直观的形象可供拍摄,但主题范围狭窄,不能围绕主题提取⽣动的情节。专题摄影应是由多幅图⽚组成的⼀个细节,这个细节的构成与发展就是表现主题的⼀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专题摄影的⼀个题材表达的⽅式。3。在专题摄影的创作中,尽量把主要精⼒使⽤在对那些具有鲜明形象,有着⽣动题材的拍摄上。⽣活是丰富多彩的,
环境更是缤纷万象的。专题摄影的题材从⽣活中摄取,⽤专题形式表现出来,不但有鲜明的突出主题,还具有丰富⽣动的主题细节,这样的题材才是感⼈⾄深的,吸引⽿⽬的好题材。
三。专题摄影的类型
专题摄影可分为三种类型:
1。依靠照⽚中提供的形象来叙述事件,刻画⼈物。这类专题摄影可以不借助⽂章的串联,只⽤简洁的、准确的、鲜明的、⽣动的照⽚⽂字说明。这类专题摄影充分的发挥摄影艺术的造型特点,它依靠照⽚提供的艺术形象,⽤很少的但很⼜很精悍的⽂字交代或说明照⽚不能表达的北京,使作品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这类专题图⽚能让图⽚说话,给观看者留下思索的余地,并给⼈启发联想。
2。图⽂并茂。这类专题摄影,如果离开了⽂章就不⾜以阐明整个主题,虽然图⽚是强烈的,鲜明的。不但要拍摄好图⽚,还要写好⽂章,两者兼备,缺⼀将严重影响作品的艺术感染⼒。图⽚的再现本⾝就已讲述了专题的故事,再加以⽂字的渲染更将故事的情节提供感⼈的过程,有时图⽚⼒度的不⾜显得⼗分单薄⽽⼜缺乏深度,⽽⽂字⼜向观众提供了第⼆次的说明与感染,有时⽂字的说明略显苍⽩,⽽图⽚本⾝的冲击视⾓场景⼜会将观者再次带⼊⾄深的故事情感。
3。以⽂章为主。⽽照⽚是带有插图性质的。这类专题的形式,其特点是依靠⽂章来阐述主题,图⽚只是⼀个具体的形象。或是插图。⽂字组成的形象与⽣动本⾝就已说明了或是以⽂字为主的阐明了⼀个故事,⽽此时的图⽚职能配上⽂章,以图⽚给⽂章加以说明,就能显亲切与感⼈。就这类专题摄影⽽⾔,图⽚只是⼀种画龙点睛的形式⽽出现,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
从专题摄影的形式⽽⾔,以上三种类型的专题摄影都是不可缺少的。根据题材和内容,要选取⼀类形式组织,拍摄表现题材。便于表达和阐述主题。⽆论采⽤哪种类型的专题摄影,都不能将五个要素忘
掉:时间,地点,条件,时间的经过,结果。这样专题摄影才会有始有终,才会有顺序的更合理的,有逻辑性的纪录与阐述出来,才能更显艺术的表现出来。
四.专题摄影的体裁
从摄影艺术的创作来说,专题摄影是⼀种形式,同时也是⼀种体裁,但就体裁⽽⾔这些体裁还有它的类别。什么是专题摄影的体裁?⼤体上可分为四种:政论、速写、特写、通讯。这四种体裁同⽂字的表现是⼤同⼩异的,所不同的是图⽚提供的只是形象的表达,⽽⽂章是靠语⾔。
政论——特点是表达问题直截了当,开门见⼭,它有浓厚的政治⽓氛和强⼤的号召⼒。照⽚和⽂字表现出明确的倾向性,或号召,或拥护,或反对,或⽀持,体裁内容的刻画把思想感情充分表达出来,或欢乐,或悲愤,是⼀种⽓势与⼒量的表现。在利⽤政治体裁表现题材时,照⽚和⽂字要求表现出明确的倾向性,拥护与反对,欢乐与悲愤等等。照⽚和⽂字的刻画要把思想感情充分的表达出来。
速写——特点是可以把⼀个主题思想⽤不在⼀时⼀地发⽣的事物,巧妙地结合在⼀起,把⼀些分散发⽣的动⼈场⾯,⽤⼀个主题串联起来,就能产⽣⼀组理想的专题摄影。
特写——特点是宜于对⼈物进⾏刻画和描绘,对⼀些情节⽣动⽽⼜不太复杂的事件可以⽤这种体裁进⾏专题摄影的拍摄。
通讯——特点是能容纳⽐较丰富的内容细节,叙述问题⽐较细致,充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