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科学诗是以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 “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是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通过研究化石,科学家可以逐渐认识遥远的过去生物的形态、结构、类别,可以推测出亿万年来生物起源、演化、发展的过程,还可以恢复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各个阶段地球的生态环境。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cōnglóng (  葱茏  )    zhuó yuè(  卓越 
guǒ( )藏          huàn(幻)
万载(  zǎ  骸骨(hái      腐朽(  fǔ   
潜行(  qián      猛犸(  mǎ    躯壳(    qià 
档案(    dàng  悄然(    qiǎ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2)本诗可以分为几层,试概括每层的大意。
诗歌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1化石吟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
第二层:(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
第三层:(7)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2)诗歌以四个问句开篇却并未作答,但已暗含了生物进化的历程,诗行中提到的几个“最早的”生物依次指什么?
  依次指无颌鱼类、鸟类的祖先,两栖类的祖先和被子植物。
(3)体会第3节中“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是表现作者思路的句子,是紧承问句之后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节中的“你”具体指代什么?能否改成“他”,为什么?
“你”指代苏醒的化石,用第二人称,显得亲切自然。
  (四) 应如何理解“黑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古代的生物虽已死亡,其肉体经过亿万年早已化为乌有,但它们作为生命之躯的证据是实实在在的,有这些
深埋在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繁衍不断的。在这些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5)“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不是写人。这一节中作者的思绪飞向那远古洪流,海枯石烂,沧海桑田,物转星移,无论多久远,无论变化多大,都阻挡不了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生命的形式也由低级向高级演化。“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
  (六) 诗中456小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比喻
  “时光在你的脸上刻下道道皱纹”——拟人
  “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比喻
  (七)请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照应“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这样写,有放有收,前后照应,使全诗结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