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创作歌曲上千首,是三毛死前最爱,更是音乐神坛上的歌王!
对于50、60年代的许多人而言,《康定情歌》、《半个月亮爬上来》、《在那遥远的地方》、《达板城的姑娘》等等这些歌曲几乎陪伴了他们整个美妙青春的时光。对于年轻一代而言,小时候或多或少都从长辈那儿听到过这些歌曲,不用刻意学唱,旋律早已深深刻进脑海。
而这些作品,皆出自一个名为王洛宾的人。
王洛宾称得上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歌曲作家之一,他一生创作歌剧七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1000余首,出版歌曲集六册。他是民间的音乐思想家,他的歌曲,没有太多的粉饰与雕琢,有的是自然天成的美丽与辽阔的苍凉和温暖。
虽然王洛宾在音乐界被奉上神坛,但是来自于底层的他,曾经历尽苦难。
王洛宾原名王荣庭,1913年生于北京一个普通职员家庭,不过爷爷是位民间艺术家,在京城画梁雕栋,颇有名气,还非常喜欢音乐,组成家庭乐队,自娱自乐。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王洛宾的音乐天赋很快被挖掘出来,上中学时参加了基督教堂唱诗班,很快成了唱诗班的佼佼者。
1931年,18岁的王洛宾被保送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爱音乐的男孩身上同样充满浪漫细胞,王洛宾仰慕徐志摩,也经常写一些表达爱情的小诗,并自诩为“新月派”。他将徐志摩的《云游》一诗谱成曲,受到师生的一致称赞,后来将此歌献给了当时的女友。
七七事变后北京沦陷,他南下参加八路军,名字由原本的“王荣庭”改名为“王洛宾”。在这期间他陆续创作了30多首歌曲,后来得到了上级赏识,便被介绍到西北抗战剧团到各地巡回演出了7个月。
之后王洛宾到辗转于西北各个城市宣传抗日,他深入百姓生活,民间百态给予了他无限地创作灵感。《达坂城的姑娘》就是王洛宾在兰州整理编曲的第一首维吾尔族民歌。
当时王洛宾所在的抗战剧团组织联欢会,一个头戴小花帽、留着小胡子的维吾尔族司机,唱了一首简短的维吾尔语歌曲。
王洛宾敏锐的音乐神经被触动了,他快速记下了这支歌的旋律,并请维吾尔族商贩对歌词作了简单的翻译,很快就编配成一首简短流畅的《达坂城的姑娘》。
许巍 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