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对人体的影响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习练太极拳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那么,太极对人体八个方面的影响有哪些呢?下面店铺为您整理了关于:练太极拳对人体的影响。欢迎阅读!
练24式太极拳对人体八个方面的影响
太极拳是一项整体运动,太极拳结合中医经络原理,人们习练太极拳能打通身体经络,修复身体病灶。
经常参加太极锻炼,对关节、骨骼和肌肉都有良好作用。太极可以使骨骼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骨骼的物质代谢增强,使钙、磷在骨骼内的沉积增多,骨骼的弹性、韧性增加,并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延缓骨骼的衰老过程,还能提高骨髓的造血机能。
医学专家的实验发现,在高山地区进行太极运动后,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增加到400—500万,一两周红细胞增加到700万/立方毫米。
三高人练习太极拳具有调控作用,坚持一段时间练习,能减少要领,并能提高身体免疫功能。
由于增加了氧气的吸取与补充,所以大大提高了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经常参加太极运动,可促进肌肉的蛋白质
合成,使肌肉坚韧有力。
神经系统方面
经常太极运动,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使人精力充沛,动作敏捷,工作效率提高。太极运动可以改善大脑的供血状况,降低神经系统的疲劳和精神紧张,提高睡眠的质量。
心血管方面
太极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明显的作用。太极运动能清除沉积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防止动脉血管硬化,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还可增加心脏血管的口径,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的血流分布,使心肌利用氧的能力提高,从而达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太极拳采用腹式呼吸,可以使呼吸变得深长、细匀,减少失眠症状,同时还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呼吸系统方面
太极能提高呼吸肌的力量,有利于保持肺组织的弹性,改善肺脏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增加吸氧能力,并提高全身各器官的新陈代谢水平;另外太极运动大多依山傍水,植被丰富,空气清新,绝少污染,且空气中含有
较多的负氧离子。负氧离子能改善肺的换气功能、调节神经、振奋精神、改善睡眠、降低血压、刺激造血机能,有安神、镇静、降压及消除疲劳的作用。
消化系统方面
经常参加太极运动,能量消耗增加,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加,因而,食欲增加,消化系统的功能改善,使胃肠道蠕动加强,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营养物质的吸收也随之增加。
免疫系统方面
经常参加太极运动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减少感冒和因感冒继发的扁桃体炎、咽炎、气管炎、肺炎等疾病,以及因气管炎引起的肺气肿、肺心病等。
减肥方面
减肥最基本的道理是消耗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运动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消耗渠道,但并不是说参加什么运动都可以取得良好减肥作用。理想的减肥运动方式是强度较低的运动,由于供氧充分,持续时间长,总的能量消耗多。太极运动正是这样一种运动强度适宜,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方式,因而具有独到的减肥效果。
精神健康方面
太极使人有回归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觉,可转移日常工作中的精神压力,高耸的山峰、蜿蜒的河流,经常在这些区域进行太极运动能够增加自信心,有利于摆脱不良的心境,使精神、心理更健康。
当你在风景秀丽、空气新鲜的环境进行太极运动时,可以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改善,因而对情绪抑郁和失眠等都有良好的作用。
智慧方面
整天在室内伏案工作的脑力劳动者来说,到空气新鲜的野外太极运动是一种最好的积极性休息,可使原来十分紧张的大脑细胞得到放松,就象打开了阻抑着想象力发展的闸门,各种各样创造性的思维会一齐涌现出来,任其奔腾。
太极拳练习要点
拳经
十三势歌 明朝万历年间山右王宗岳
一名长拳,一名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掤、捋、挤、按 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掤、捋、挤、按、即坎、离 震、兑,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进步、退步 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势。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变换虚实需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
静中触动动尤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入门引路需口授。功用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遗。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工夫贻叹息
【十三势行功心解】
十三势行功心解 武禹襄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随,乃能便利从心。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头顶悬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也。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气遍身躯之谓)。运动如百炼钢,何坚不摧。形如搏兔之鹄,神如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如江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由脊发,步随身换。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断而复连,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粘依。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股。”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背,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若车轮。腰如车轴。
拳经总歌 《拳经总歌》全文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
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撂横采也难敌。
钩棚逼揽人人晓,闪惊取巧有谁知?
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
滚拴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
截进遮拦穿心肘,迎风接步红包捶;
二换扫压挂面脚,左右边簪庄跟腿;
截前压后无缝锁,声东击西要熟识;
上笼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迟。
藏头盖面天下有,攒心剁肋世间稀。
教师不识此中理,难将武艺论高低。
姿势
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②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
⑤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如下:
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
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
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
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
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
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
背──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
腰──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
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
臀──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
胯──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
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太极拳练习要领
太极拳虚领顶劲:头颈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转动,劲正直了,身体的重心就能保持稳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势,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耸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
手眼相应,以腰为轴,移步似猫行,虚实分清:指打拳时必须上下呼应,融为一体,要求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随手转,两下肢弓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练到腿上有劲,轻移慢放没有声音。
意体相随,用意不用力: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时软绵绵的,打完一套拳身体不发热,不出汗,心率没有什么变化,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正确理解应该是用意念引出肢体动作来,随意用力,劲虽使得很大,外表却看不出来,即随着意而暗用劲的意思。
意气相合,气沉丹田:就是用意与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与动作一开一合相配。
>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