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案设计意图数学模板(共6篇)
第1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1.设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2.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入新课,不仅自然,而且反映了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3.体现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4.培养了学生观察、概括与抽象的能力。
    5.展示图片和动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运用数学无时不有。
    6.新课程下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及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7.辅以相应的音乐,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高雅的学习氛围,在学习中感悟生活中的数学美。8.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数学的乐趣。9.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同时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10.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探究―――。
    11.把直观形象的模型作为学生探究的素材,有利于学生对几何体由直观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12.让学生动手、动脑经历实际操作,认真体验,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想象力,发展空间思维。13.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使学生经历概念的归纳和概括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参与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合作交流学习:
    14.有利于学生参与探索,感受数学学习的过程。
    1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16.学生在探索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将自然地体会到―――的必要性,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17.这样设计不仅有利于突破难点,而且为归纳结论打下了基础,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的思想,也让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这对后面的学习极有帮助。18.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体验成功。
    19.学生开展合作探究,采用观察分析、探究归纳、合作学习方法,易使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突破难点。
    20.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21.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
题、归纳问题的能力22.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充足的体验和发展。
    23.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有机会分享同学的想法,培养了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练习巩固:
    24.及时练习巩固,体现学以致用的观念,消除学生学无所用的思想顾虑。25.落实新知与方法,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
    26.加强学生运用新知的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27.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关于评价:
    28.进行自我评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照顾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关于小结:
    29.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关于手段:
    30.以动代静,使课堂气氛活跃,面向全体学生,给基础好的学生充分的空间,满足他们的求知欲。31.通过图片和动画展示,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2.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3.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
    第2篇:教案设计意图
    教案设计意图
    《旅行家树》是第八册第一组中的阅读课文,它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旅行家树那种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为人类造福的高贵品质。
    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在上一册的基础上,继续培养观察和理解能力,学习按一定顺序抓重点观察事物。继续培养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的能力。因此,设计教案时,我围绕本组训练重点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层层深入。
    首先,安排课前预习,让学生运用老师教给的预习方法,了解课文内容,培养预习习惯。其次,通过初读课文,培养对照课文边听边想的好习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再次,通过细读课文,默读、朗读相结合,提高边读边想的能力,向学生渗透学法。同时,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勾画句子,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最后,抓住中心句,理解中心句,从而突破难点。在达标测评中,让学生动手分段、归纳段意,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培养分段、归纳段意的能力。课后作业意在让学生积累词汇,进一步掌握比喻句的有关知识。板书设计时,抓住外形、生长地点、用途、性格四点进行板书,板书美观简洁。
    本课后的练笔即“小作文”,是对本组的观察训练重点掌握情况的检查。设计教案时,使练笔有别于“大作文”。帮助学生归纳观察方法,在按一定顺序详略得当指导观察,重在教方法。
    总之,在设计教案时,我注意体现阅读课文教学特点:以粗线条为主,同时做到粗中有细;以自学为主,老师讲解为辅。按照阅读课文教学要求,不做逐段讲读,让学生带着问题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完善读书方法。在形式上安排了预习、学法指导、学法渗透、说一说、动手练、小组讨论等形式,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做到阅读中读、写结合,写作中写、读结合。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学目标
    1、以自学为主,在老师指导下阅读课文,培养阅读能力。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旅行家树那种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为人类造福的高尚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在老师指导下完成课后练笔。
    二、教学重点
    了解旅行家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理解作者借旅行家树所抒发的感情,即: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为人类造福。
    三、教学难点
    运用本课作者抓重点、按顺序观察的写作方法完成课后练笔。
    四、教学方法
    以自读为主,让学生带问题独立思考,培养阅读能力。注意写、读结合,提高写作水平。
    五、学生学法
    运用边听边想、边读边想的方法自学课文。
    六、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七、教学课时两课时
    【课前预习】
    读读本课“预习要求,有目的地阅读课文,想想旅行家树生长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叫旅行家树。画出描写旅行家树样子的语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别墅、土壤肥沃、炙烤、贫瘠、荒凉、跋涉、通都达邑。第一课时
    一、课时教学目标
    1、在老师指导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旅行家树那种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为人类造福的高尚品质。
    3、用归并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我想:倒不如把旅行家树的品质移植在自己的心中。”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4*旅行家树
    1、前提测评
    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读下列词语,注意读准翘舌音和后鼻音,联系课文解释带横线的词。zhuōdíyāzháishùyǎ
手眼    非洲布隆迪枝丫住宅别墅幽雅rǎngjìngmángyǎngshì
    土壤肥沃竟然茫茫沙海仰望解释jízhìkǎoyìbáshèyîu贫瘠荒凉炙烤通都大邑跋涉幼苗
    2、认定目标
    明确学目标,引入新课。
    3、导学达标
    (1)释课题(检查预习情况)
    【问】旅行家树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你是从哪里到答案的?(18页预习中的
    1、2句话)
    【学法指导】做预习作业前,要读读“预习要求,它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2)初读课文
    指名分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以下问题,画出有关词句(课件演示):①旅行家树都生长在什么地方?②它为什么叫旅行家树?
    【学法指导】别人说话或读课文时要养成边听边想,专心致志的好习惯。指名回答以上问题,检查初读情况。课件出示生长在别墅门前和茫茫沙海中的旅行家树,引导学生用“既……又……“句式回答问题①。用”因为„„所以„„“句式回答问题②。(3)细读课文
    自己阅读课文,边读边想下列问题(课件演示):
    ①查字典弄清下列词意:腹地、挺拔、别致肃然起敬、土土香。②旅行家树是什么样子的?作者如何观察、描写的?
    ③文中的“不同环境”指那些环境?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④旅行家树在不同环境里怎样造福于人?用笔画有关句子。【学法渗透】“边读边想”是下一个训练组的训练重点,这里要求边读边想,将为下一个组的学习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