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绘本,培养幼儿对绘本的兴趣和爱好;
2.通过阅读和绘画活动,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3.培养幼儿细心观察、分析、感受的能力,提高幼儿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
1.绘本阅读:以《小葫芦》为例,引导幼儿讨论故事内容,感受角情感
2.绘画创作:让幼儿仿照《小葫芦》中的形象,自己动手画一个新的角。
教学流程:
第一步:导入主题,让幼儿了解绘本。
教师向幼儿展示几本绘本,讲述它们的内容和特点,然后问幼儿:你们喜欢看绘本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讨论,让他们了解绘本的魅力。
第二步:阅读绘本《小葫芦》
教师为幼儿朗读绘本《小葫芦》,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角,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三步:画新人物手眼
教师要求幼儿根据《小葫芦》中的形象,自己创造一个新的角。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启示:如何让角更有趣味性?如何让角更生动?
第四步:欣赏作品
幼儿完成画作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同伴分享和交流。教师可以适时地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方式:
1.口头讲述
2.集体朗诵
3.互动探究
4.个人创作
教学要求:
1. 营造轻松快乐、欢乐愉悦的教学氛围;
2.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点,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
3. 着重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其细心观察、独立创新能力。
教学资源:
1. 《小葫芦》
2. 绘本教具:纸、颜料、画板等
教学评价:
1. 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情况和完成作品,评价幼儿的学习和创作成果;
2. 通过听幼儿口头表述获取评价信息,评价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用笔评价幼儿画作的创意、技巧和表现能力。
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幼儿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以充分展现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在为幼儿解读绘本时,教师应关注幼儿的表现,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理解绘本中的内容和情感。
3. 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以促进幼儿的自信心和兴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