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眼身法步,戏曲表演艺术的五种技法。亦称五法。手指各种手势动作,眼指各种眼神表情,身指各种身段工架,步指各种形式的台步。法则总指上述几种表演技术的规程和法则。程砚秋所倡之五法为:口手眼身步,口指各种发声的口法。余者与上述同。可与上说并存。是戏曲演员必备的表演技艺和基本功。唱做念打四种表演要素与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法合称为四功五法,是戏曲演员的基本艺术修养。
手眼身法步应为口眼身法步
——浅说四功五法
r d长庚
   京剧艺术,首先是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再发展、创新。此乃社会发展、进步的自然规律。四功五法是前辈艺术家对京剧艺术在表演方式上的高度总结和概括,是京剧表演的精粹论述。伴随着社会的前进,人们对四功五法也提出了新的不同见解,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如京剧表演艺术家张云溪先生在其所著《艺苑秋实》一书中写了不少很有自己独立见解的文章。《中国戏曲曲艺词典》载入程砚秋大师对四功手眼五法的论述。京剧表演艺术家关正明先生也有和程砚秋对五法中之的同样观点,他们十分明确的认为应改为。同时,正明先生特别强调,应列为五法之首,
口眼身手步
   笔者完全赞成程、关二位的观点五法是对四功的进一步阐述和具体地解诠,是在四功的基础上发挥的。笔者以为是用来表达的,没有,何能有唱念?而则是通过身段来完成的。手眼身步都是以做打表达。反映出来的。如果仍用五法中之,与之并列,那怎么样来解释呢?四功所表达的五法应是每个演员在舞台表演时,都应所有表现的。故而笔者认为五法中应以,而为口眼身手步。大量的京剧剧目中,除一出戏《雁荡山》是无唱念,不用表演外,则别无他剧。连《三岔口》的开场和最后也有几句台词呢。
   在京剧艺术中,有其重要性应占第一位。大家知道,五法中之即云手,即眼神,即身段,乃台步。那么五法中之,是代表什么呢?有人说,原来应为,意即甩发。这也似欠妥。甩发并不是每场戏均能用得上。唱戏,唱戏,不用怎唱?时代的进步、创新、改革是必要的,行家里手中,藏龙卧虎者颇多,可对四功五法各抒己见,笔者愿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