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之城》观后感
《爱乐之城》观后感1
  最近上映的好莱坞新片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使情节再老套,换一种方式表达,抓住细节,依然可以成为经典,《欢乐好声音》如此,《爱乐之城》更是如此。
  剧情很简单,两个生活在洛杉矶的文艺青年,相遇了,相恋了,最后却因为都要追求自己的人生梦想分手了。五年后偶遇,他们都变成当初想要成为的样子,最终以相视一笑泯恩仇结束了这段意外邂逅。
  电影的最后一幕,不知道唤起了多少人内心的渴望,让多少人达到了情绪高潮,他们想起了那个曾经放弃的人,那段曾经错过的感情,拍着大腿恍然大悟:我得到的都是侥幸,我失去的都是人生啊。
  也有人认为电影的结局两人的相遇太刻意,我却认为导演处理得很完美。两人在分手时并没有半点为了现实放弃爱情的感觉,相反,当时两人的感情是温柔且克制的,互相都对对方充满了美好的祝福,就是两人坚定信念,为了理想各自前行,简直积极向上。最后两人都完成各自理想,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得自我又体面,这就是Happy Ending不能更圆满了。
  导演其实已经非常温柔了,如果结局是女主功成名就,男主穷困潦倒,再见物是人非,那才是真的狗血加虐心了。所以大家就别纠结前任不前任、爱不爱、放弃不放弃了,两人的梦想都已实现,已经很完美了。
  看电影是一件个性的事,这一点在《爱乐之城》上表露无遗。朋友圈里的一百个人就会有一百个“观后感”,不少人还是抓住了电影中除了爱情之外的重点“追梦”,陈思诚看完在发朋友圈说“忘记多久没在电影院看得泣不成声了”。他因两位主角追求梦想的剧情而感同身受。
《爱乐之城》观后感2
  今天是2月24日,周五,距离藏历年三十还有2天,今年的春节和藏历年相差了整整一个月,所以今年立春之后的2月,比如今天,依旧那样的冷。而我今天在值班,打扫干净值班室之后,就打开自己的电脑,听着缓慢安静的音乐,开始写点东西。
  昨天去看了《爱乐之城》,怎么说呢,好莱坞类似这种风格的电影感觉应该都需要看2-3遍才能彻底的看懂,幸好之前我已经大略看了电影的介绍,读了豆瓣的影评,所以,很快就把自己带入了电影里面,女主和男主的爱,冗长却又不干脆,如此的相爱,却又各自为了梦想或者说为了成全彼此的梦想和成功,放弃了彼此的爱,电影最后男主和女主深情的对视,男主微笑点头,女主含泪莞尔一笑,就这样错过就是一辈子,感
觉这部电影完美的诠释了:爱一个人,并不一定非要和他(她)在一起,让爱的人幸福,才是自己最大的幸福这句话。男女主角两个人那么的合拍,这就是传说中的灵魂伴侣吧,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你就懂我,我也暸你。我自己一直认为,懂我的人才是最珍贵的,不需要大费周章的解释,不需要浪费时间的争吵,只要一个眼神,一个抬头,一个微笑,一个皱眉,你就懂我,当然这些从来都不会是单方面的,真正的爱是相互的。有些女孩子一味的要求自己的爱人懂自己,却从不去深入的了解他的世界,他的感情,只会从撒娇演变成任性,乱发脾气,却责怪爱人,你为什么不懂我。。。这样的我只能呵呵了。所以说为什么这个世界这么大,想一个身心灵都契合的伴侣是多么的难得。
  如果你身边的爱人是那个对的人,懂你的人,你也很懂他(他),那么用心的去经营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爱情吧,不要让日常的繁琐伤害了这难得的缘分。如果你身边的爱人不是那个最懂你的对的人,趁早放弃吧,说实话,你问你自己,有一天你遇见了那个对的人,你能忍心放弃陪伴了你这么久的爱人吗?不能,那你又会舍得放弃那个真正适合你,懂你的对的人吗?不会,到那个时候,你只会更加痛苦。不如早点放弃,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做更好的自己,等到遇见那个对的人的时候,自信勇敢的放手去爱吧。
《爱乐之城》观后感3
  有幸看了电影的超前点映,满座的影厅除了偶尔因为片中的幽默桥段发出笑声外,几乎所有人都安安静静
地沉浸在这个美丽又有点伤感的追梦故事中。
  《爱乐之城》收获的赞誉已足够多,金球奖7提7中,奥斯卡惊人的14提,这些重磅奖项的加持几乎把它捧上神坛。但回归到电影本身,这确实是今年最值得一看的好片之一,它复古、怀旧,却又精致、美丽;带有淡淡的伤感,却又让人沉浸不已。所以放下那些过多的期待,也不要以神作的标尺去衡量它,就买张票,安静地坐在电影前,感受一场来自“爱乐之城”的追梦之旅,足矣。
  印象中最喜欢的歌舞片还有一部《芝加哥》,同样是奥斯卡经典,《芝加哥》把现实场景和歌舞桥段分开,却又能无缝对接,流畅有新意。回到《爱乐之城》,片中的歌舞都是为剧情和人物服务,基本是故事为主,形式为辅,歌舞更像是一种精致点缀,或是推动剧情的一种轻松调剂,或是帮助人物表达内心,适可而止,颇有味道。
  一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爱情歌舞片,除了用动听的`音乐抓住你的耳朵外,华丽丽的舞蹈也是一种很舒服的视觉享受。而电影的画面和布景、灯光运用,完完全全就是视觉上的冲击了。
  上一部画面如此干净又彩斑斓的电影可能就是韦斯·安德森的《布达佩斯大饭店》了。
  《爱乐之城》画面构图独具匠心,元素丰富而不繁杂,彩搭配干净但不纷乱,因此每一帧画面都达到了
壁纸般的水准。电影中的灯光运用也让人惊叹,或柔和、或强烈,既能够勾勒出洛城的自然美景,又能分分钟把主角推到焦点前,真正做到让光影讲述故事,混淆梦想和现实的质感!
《爱乐之城》观后感4
  爱乐之城,开场便是在高架桥上的堵车秀,一下子让人身处于轻快的节奏里,浑身细胞都复活了。类似于歌舞剧的电影,以前还看过《红磨坊》。相比较下,《红磨坊》过于夸张、无论妆容还是歌舞,而《爱乐之城》,彩鲜艳而不媚俗,歌舞明快且流畅,让人耳目一新。特别爱米娅的服饰,那一身白的衬衣搭配黄的包,脖上系以蓝为主调的丝巾,整个人显得活力四射,从没想过,丝巾还有如此魅力。还有那身黄连衣裙搭配桔包,又显得女主高雅而含蓄。还有绿晚礼服,都喜欢不得了。歌舞青春观后感
  爱乐之城,故事情节虽老套但不狗血,所以结局似乎一开始就注定了分手。男追女,之后,各自为最初的梦想而努力。男主迫于残酷的现实,不是不放弃梦想,强迫自己迎合听众,到外参加各类商演,以为现在的生活是女孩想要的。结果,与女主一番唇qiang战之后,回了方向。女主,在一次次试镜失败后,转为写话剧,又是失败,面对无法改变的结局,她彷徨、失落,不自信,想要逃避,被男主牵回了起跑线。他们在面对挫折时,相互鼓励。在面对机会时,相互成全,最终,都梦想成真了,但,却再也回不去了。
  “那又怎样”,剧中,男方最爱说的一句话。回不去,那又怎样,我们都成为了最后的自己。
《爱乐之城》观后感5
  《爱乐之城》是我近期看过最好看的一部电影,男主有点像拉尔夫.菲因斯,这种颜我基本没有抵抗力。:)之前朋友说时长有两小时还怕太长,结果字幕出现时竟舍不得离开,不是说好两小时吗?怎么这样快就过去了?
  剧中的舞蹈场景致敬了一大票上世纪黄金时代的歌舞片,什么《雨中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等等。开场舞就让人惊叹,那样看似纷繁复杂却又有序的场面,要如何调度才能拍出这样一场彩艳丽又能立马撩起你热情的视听盛宴。第一段双人舞很容易联想到阿斯泰勒和琴逑罗洁斯这对金童玉女的经典剧目,后面居然还有奥黛丽.赫本在《甜儿》中相同的造型背景镜头。与老片子《卡萨布兰卡》和《无因的反叛》场景接得很棒(英格丽褒曼和詹姆斯. 迪恩分别是妈妈和我很喜欢的演员)。看到那些熟悉,甚至是类似的镜头、段落,舞蹈(比如一开始米娅告诉赛巴斯汀转角那个地方曾是《卡萨布兰卡》的拍摄地,而后来,她们也如《卡》剧一般,若干年后,“城市里有那么多酒馆,你却偏偏走进了我这一家。”,比如在电影院里面看剧中反复提到的老片子《无因的反叛》,下一个镜头,同样的地点,男女主角约会去了。)这些场景,像是见到了老朋友,一别经年后竟又重缝,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