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  师恩难忘
主备课:陈亚平
备课思路:
《师恩难忘》是一篇情景交融的叙事性散文。作家刘绍棠用平实的语言叙
述了40年前的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塑造了一位可亲、可敬的乡村老师形象。通读全文,朴素的文字背后,是作者对师恩的回味和感激,是作者对老师的敬
重和怀念。教学时,宜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有效地组织学生读书、悟情,
并在读、悟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敬重和感激之情。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姥、炊、歇、叨、恍、醒、滋、杖”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
的词语;认识“捅、拄、诲”3个生字和“正”一个多音字,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中心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中融入自己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娓娓动听”和“身临其境”两个词语造句。
2.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生字新词,用“娓娓动听”和“身临其境”两个词语造。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指名作答
小结,集体朗诵《老师,您好!》。
[设计意图: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的优劣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学生的语文学习离不开现实的生活经验。我从让学生谈自己的老师导入课文,使得课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了,这样学生们便一下子有了学习兴趣。]
2.解读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著名作家刘绍棠,听一听他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板书课题:师恩难忘
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想想,课题该怎么读?自己先试一试。
(深情,语速稍慢,突出“难忘”……)
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那就带着你独特的感受再读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充分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因此我让学生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 从刚才同学们对课题的解读可以看出,大家预习得比较充分。那我就先来检查一下大家字词的预习情况。(需要再给点时间你们再读一读吗?)
2.请大家读读这几个词:
出示:
姥姥念叨歇歇脚
炊烟恍如惊醒
滋润拐杖正月
捅拄教诲
(1)指名读第一行。
(2)读的过程中你发现这一行词有什么特点?(加点的字读轻声)齐读这一行。指导“歇”的写法。学生书空。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3)指名读第二行。理解“恍如”,指导“醒”的“酉”中不能少一横。
(4)指名读第三行,多音字“正”
(5)指名读第四行,“捅”是什么意思?字典上有三种解释:①戳;扎②碰;触动;③戳穿;揭露。
(6)齐读。
3.出示第二组词语
出示:
娓娓动听引人入胜
身临其境戛然而止
(1)谁来读一读?
(2)你读懂了哪些词?释义,后齐读。
娓娓: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
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文章等)
身临其境: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断。
你根据课文内容将这些词语填入下面这段话中吗?
出示:
田老师每讲一课,都会编一个()的故事,而且他讲起来总是那样()。我常常听得入了迷,恍如(),陶醉不已。直到田老师的声音(),我竟浑然不觉,仍然沉浸在那美好的境界里。
(3)再读这四个词。你们有什么发现吗?(这四个词能编成一个故事,这
四个词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是的,作者每当想到田老师,想到田老师上的课,就会想到这些词——  (学生齐读词语)
师引读:每当想到田老师讲的故事,回忆起田老师上课的情景,作者就会
记起这些词——
师引读:长大后,作者成了了不起的作家,每当取得成绩,受到表扬,他
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田老师,想到这些词——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学生对于生字新词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这往往会成为我们忽略字词教学的借口。高年级的生字词的教学只有设计出更有挑战性的学习形
娓娓动听是什么意思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式,才能让学生学得更扎实有效。我通过归类将字的音、形、义融入到各个小练习中,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生字词。]
4.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是的,开学头一天,田老师就给我们留下了如此美好的印象。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看哪几小节写的是教语文的田老师从“我”第一天上学时开始,讲课文时总编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而且四年都如此。(3—7) 课文的第二段最长,也最难懂,我们一定要读好这一段,你们自己先练习一遍,然后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自由练习。
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赛读。
看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进田老师的课堂,让我们就像在听田老师讲课一样。
(2)那课文1、2小节和8、9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呢?
自由读1、2小节,概括段意。“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齐读8、9小节,概括段意。“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5.描红
三、总结课文
今天,我们和作者刘绍棠一起初步感受了田老师的教诲之恩,如春雨般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再读课题——《师恩难忘》。
四、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比一比,再组词。
尾( )炊( )歇( )诲( )
娓( )吹( )竭( )悔( )
3.完成练习册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激发学生尊敬老师,喜爱老师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让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激发学生尊敬老师,喜爱老师的感情。
教学准备:
1.进一步熟读课文,在文中批注自己的感受。
2.收集并阅读有关写老师的文章或书籍,想想自己有什么感受。
3.收集有关刘绍棠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循情——读词悟句
1.听写词语。
娓娓动听身临其境
引人入胜恭恭敬敬
2.读词。
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一组词语。
3.读句。
如果把这些词语放在句子中读,同学们会读得更好。
(1)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2)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
(3)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4)我仍然象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4.设疑:40年前的小学生是这样恭恭敬敬地向老师行礼的,而40年后的刘绍棠已经年近半百,为什么还要像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田老师行礼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师恩难忘》。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语言平实却又情感真挚的文章,怎样让学生在平实的语言文字中体味到作者那浓浓的情谊?这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更是教学中应该突破的难点。师恩难忘,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恩情?当读到“我仍然象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这一句时,我突然意识到,这不就是作者难忘师恩的最好行动吗?这不就是作者积蓄心中已久的精神吗?这样想着,由词到句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