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廉洁故事简短
1.羊续悬鱼
东汉时,羊续曾多次担任庐江太守,从不请托受贿、以权谋私。其府丞焦俭为人也很正派,有一天,他见羊续生活太清苦,便送他一条活鲤鱼。面对下属的好意,羊续左右为难,只好暂且收下。但等焦俭一走,他就让人把鱼挂在庭檐下,再也不去碰它。此事传开后,府吏们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当地的百姓都敬称他为“悬鱼太守”。 
 
2.不受封邑
曾子穿着破衣服耕田,鲁国国君派人封赠他一座城邑,请他用城邑的收入来修饰仪表。曾子不接受,使者回去再回来,他还是不受。使者说:“不是先生向人索要,是别人献给你的,为何不肯接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的东西就有所畏惧别人,给人家东西容易有优越感。纵然鲁君赏赐没有优越感,但我怎能无所畏惧呢?”最终没有接受。孔子听说后感叹说:“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气节。”
3.压舱廉石
三国时陆绩为政清廉,他从郁林太守离任返乡时,行李少得可怜,船家怕船载太轻容易翻船,不敢起航,陆绩就与船家、家人商议,买了两大瓮咸菜和一担笋干压船,但船吃水还是很浅,而银子已所剩无几,只好从岸边抬来一块大石头压舱。有人把陆绩运回的那块大石头收藏起来,取名“廉石”,如今仍保存在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
 
4.裴侠反讥
北周裴侠为官清俭,堂弟伯凤等嘲笑说,“人生做官,应当名利双收,你这般清苦,究竟图什么?”裴侠说:“清是为官之本,俭是修身之基。况且我们是大族,世代能成就美名,应当活着被朝廷称赞,死后流芳千古。我以平庸之才承蒙特殊恩遇,安于穷困并非追求虚名,而在于加强自修,只怕有辱先人。这样做反被讥笑,还有什么话说?”伯凤等人惭愧退下。
 
5.玉璧无瑕
西汉司马迁担任太史令时,朝中最得势的将军李广利千方百计想拉拢他,派人送给他一对珍贵的玉璧。司马迁之女见到玉璧晶莹透亮,非常喜欢,司马迁开导她说:“玉璧贵在无瑕,人也应如此。如果我收下这对玉璧,心灵上就会留下斑污,并要受制于人。”说完,便命人把玉璧退了回去。
 
6.忍穷免祸
北宋范仲淹素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他宦海沉浮三十八年,无论是位高权重之时,还是人微言轻之际,都坚持清廉守正、忧国忧民、自甘清贫,曾经为了把母亲从苏州接到广德,卖了一匹马才凑够路费。他认为:如果一个官吏能做到“忍穷”,可免一人一家之祸;如果所有官吏都能“忍穷”,则可免政权颠覆之祸。
 
7.鲁相嗜鱼
战国时鲁国宰相公仪休特别爱吃鱼,有人投其所好,送鱼给他,公仪休坚辞不收。送鱼者追问原因,公仪休
回答说:“正因为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接受。现在我作为国相,用自己的俸禄足够买鱼来吃,如果现在收了你的鱼而丢了相位,谁又会送鱼给我呢?所以我不能接受啊。”
8.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人获得一块美玉,拿来献给宋国的大臣子罕,子罕谢而不受。献玉者以为子罕不相信是宝玉,便说:“已请行家做过鉴定,确实是稀世美玉。”子罕淡然一笑说:“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美玉为宝,我若接受了你的美玉,咱们双方就都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
   
9.半鸭知县
清康熙初年,原广西罗城县令于成龙,被两广总督金光祖举荐为全省唯一“卓异”(考绩优异),升任合州知州。其子从山西老家来看他,他仅有一只还舍不得吃的咸鸭,就割下一半作为礼品让儿子带回老家,因此人称“半鸭知县”。离开罗城时,他连赴任的路费也没有。当地百姓听到他离去的消息,一片哭号,依依不舍,相送数十里。
 
10.四知太守
东汉杨震赴东莱任太守时,途径昌邑,他先前所举荐的茂才(即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夜间怀揣十斤黄金前来谒见。杨震说:“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的为人,什么缘故?”王密说:“深夜无人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王密非常惭愧地离去。
清正廉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