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鹅示众】
   
    明时,周新担任司法按察使后,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烤鹅,他坚决不受,但送礼人已经抢先出门了。于是,周新叫家人把烤鹅挂在屋子后面,以后凡是送礼者,他就让家人领着去看那只已经风干了的烤鹅。从此,再没人自讨没趣了。
【立檄拒礼】
    康熙19年,于成龙改任直隶巡抚。大名县县官遵循旧习,在中秋节前给他送了一份“中秋礼”。于成龙严词拒收,还特地颁布了《严禁馈赠檄》,通报了大名县县官的送礼行为,并明令所属官员,今后如果发现逢年私送者,“决不宽恕”。
【棒打送礼】
    南北朝时,南朝的中书通事舍人顾协,虽位高权重,但为政清廉。他曾说:“送礼纳贿,必然徇情枉法,吏
治怎能清明”有一次,他以前的一位门生因有事相求,送礼向他行贿。顾协怒不可遏,责令将这个门生重打二十大板,赶出了门外。
【厚谢婉拒】
    宋时,刘温臾在朝中身居要职,一个自称他门生的人送给他一车粮草,刘温臾推辞不掉,当即答谢回赠他一套华丽的衣服,其价值高于一车粮草的数倍,那人见达不到送礼行贿的目的,只好将粮草拖了回去。
羊续悬鱼】
    东汉时,羊续任庐江太守。一天,羊续的下属府丞焦俭见羊续生活太清苦,便给他送了一条活鲤鱼。面对这条“礼鱼”,羊续左右为难:不收吧,对不住焦俭的一片好心;收吧,有违自己为官清廉的道德规范。但眼前焦俭的盛情难却啊,无奈之下,只好暂且收下。等焦俭一走,他就让下人把鱼挂在庭檐下。没过几天,鱼成了一条枯鱼干,在屋檐下飘来荡去,羊续也不让人取掉。直到有一天,焦俭又笑嘻嘻地拎着更大的一条鲤鱼来拜访羊续,羊续也不说话,只是笑着指了指悬挂着的那条鱼,轻轻地摇了摇头。焦俭看着这条丝毫没有动过的枯鱼干,领悟到了太守的一片苦心,红着脸收起鱼,退了出去,从此再也不敢给羊续送东西了。这件事传开之后,府吏们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以后再也不礼贿他了。
【悬丝尚书】
  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吏部尚书山涛,为官三十余年,“居荣贵,贞慎俭约”,清正廉洁,从不收礼。有一次,县令袁毅偷偷地给山涛送去百余斤真丝,山涛得知后命家人将这些真丝悬挂于梁上而不用。后来,袁毅劣迹事败,朝廷得知他曾送真丝给山涛后,派人到山涛府上查询,只见那百斤真丝仍悬挂在梁上,虽已为虫蛀食,但“尘埃封印如故”,众人不禁钦佩山涛为官清廉,因而山涛也被人尊称为“悬丝尚书”。
【四铁御史】
  明代的冯恩,在任御史(监官)时,执法严明,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明史·冯恩传》载:因“疏劾汪,上怒,命会大臣鞫(审问)之。高坐,令校士持其膝,恩遽起直。曰:‘汝杀我,我为厉鬼亦杀汝。’益怒,谓何故敢叱大臣,恩曰:‘大臣而无君,人人得而诛之,何但(只)叱!’观者叹曰:‘是真御史。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遂号‘四铁御史’。”冯恩如此不畏权贵,直言斥奸,守持“四铁”,表现出了凛凛正气、铮铮铁骨,实属可贵可敬,可颂可鉴。
 
【风月尚书】
  南北朝时的徐勉,为官廉正,不徇私情。《南史·徐勉传》载:他担任梁吏部尚书时,“尝与门人坐,有虞皓求詹事五官,勉正曰:‘今夕只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时人敬其公廉正派,赞其为“风月尚书”。
 
【半鸭知县】
    “第一清官”于成龙,终生从政,清廉无私,崇尚节约,甘于淡泊。据《于清端公政书》载,他在任罗城知县时,其子从山西老家来看他,他只有一只还舍不得吃的咸鸭,乃割下一半作为让儿子带回老家的礼品,因此
              【奉公终生事  廉洁在其中——唐朝名相李勉二三事】
清正廉洁的故事    李勉,字玄卿,其曾祖李元懿为唐高祖李渊第十三子。李勉以近属陪位入仕,历任开封府尉、监察御史、河南少尹、京兆尹兼河南尹、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等职。晚年入朝为相,任吏部尚书,平章事。李勉生性耿直,为官做人,更是清正廉洁,奉公守法。
 
                            【清除私心,不取私财】
  李勉少年贫困,客游外地时,曾与一书生同行,书生生病将死时,取出所带金银交给李勉,说:“左右无人知,幸君为我葬,余则君自取。”李勉为使他安心而逝,答应了他的要求。然而安葬时,李勉却将多余的金银放入书生的棺材里。后来,书生的家人拜访时,李勉和他们一块打开坟墓,把金银全部交给了他们。769年,李勉任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史,此时的广州“地当会要,俗号殷繁,交易之徒,素所奔凑”。他到任后,对商人更加抚慰,商船入口,不许侵夺,一年后广州商船如织,经济很快繁荣起来,许多商人为感谢他,送来厚礼,都被他婉言拒绝。
 
【为政简肃,智斗污吏】
  767年,李勉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时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知国子监事,每到国子监视学,随从数百。前京兆尹黎干倾心候事,动心求媚,每次都指使府中上下预备数百人的酒食,鱼朝恩还是不甚满意。李
勉到任后,鱼朝恩来国子监,府吏请示李勉,李不允许过分招待。他说:“军容使判国子监事,勉候太学,军容应具主礼。”鱼朝恩碰了个软钉子,从此再也不到太学骚扰了。
 
【痛恨贪暴,锄恶扬善】
  封建官场贪污受贿成风,为整饬吏治,李勉严刑峻法。他当开封府尉时,上任后立即张贴告示:“凡受贿者,须在3天内自首,过日者舁榇相见。”告示贴出后,有一个自恃有点背景的污吏,一天受贿后故意放出风来,让李勉知道。过了期限后,他又满不在乎,而且还让人抬着棺材去见李勉。李勉在弄清真相后,说:“故意受贿枉法,罪加一等。”对方不以为然,李勉命令手下“将他装入棺材。”这时他才如梦方醒,但为时已晚,被扔进河里。此后,那些手脚不干净的官员心惊肉跳,再也不敢贪赃枉法了。
【宁可分文不要不选月薪三千】
  在余杭区南苑街道河南埭社区,有一位社区义务保健医生,他放着每月两三千元的坐诊费不要,却每周一到周五上午,跑到社区里为居民免费看病,他就是区第五医院的退休医生沈子善。
  昨日上午9点多,记者见到了沈医生。他正在给一位姓金的大妈量血压,旁边还有好几位老年人等着,看来“生意蛮好”。沈医生对那位经常来这里检查身体的老人说:“血压正常的,年纪大的人,要吃得清淡。”“沈医生,一般血压多少算正常”“你们60岁以上的女同志,一般下不低于90,上不超过140就算正常”。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沈医生擅长中西医内科、疾病防治和妇科。2001年他从区五院退休后,临平城区不少私立门诊部欲以每月2000—3000元的高薪聘请他去坐诊,他都拒绝了。去年8月,他到河南埭社区办事,听社区工作人员说起,现在社区老年人多,由于老年人身体相对较差,行动不太方便,都希望社区能设个医疗点,平时小病小痛的可就近看看。但请医院来设点又不好办,外聘一名保健医生,又没有经费。
  听到了社区的难处,热心的沈子善主动提出要当社区的保健医生。于是,河南埭社区的老年人以及困难家庭人员就有了这么一名免费保健医生。不少人说他傻,有技术能赚钱不赚,跑到这里当免费坐堂医生。而沈医生却说,我每月有2000多元退休工资,吃穿不愁,现在退休后还能发挥余热,又能与老年人一起聊聊天,生活很充实,心里也蛮开心的。
  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来这里看病的大多为老年男女,平时每天10多人,多的时候一上午就20多人,有来量血压的,有咨询用药的,也有来询问日常保健知识的,大家对沈医生的医术和服务都很满意,对沈医生的这种热心也非常感谢。
【古代廉政故事】
    明太祖朱元璋的刑部主事茹太素,文章写的很好,但每上奏章都是长篇大论,朱元璋不愿看。一次,茹太素上奏了《反贪倡廉》论,朱元璋却一反常态让“赶快念”,但当念到第六千三百字时,朱元璋大火:“无聊滥文,不知所云。”次日晚上,朱元璋让人把茹太素没念完的文章再念给他听,当念到一万六千字左右时,朱元璋又大骂:“都是些不痛不痒的废话。”当听完“1.所有官员每年都要向上司陈报自家的财产;2.各地按察使三年交换一次;3.各布政使司、府、州、县的财政官员,每三年交换一次;4.官员家中有人从商者,不得做主官和主管财政的官吏;5.明订严刑峻法,从严规范言行,使奸贪者无由而生”五条建议时,朱元璋才变了口气说:“这还差不多,前四条赶快交给各部办理,至于第五条则不行,制法太严恐伤民,过与不及都不好啊!”
    汉代庞仲达任汉阳太守时,很重视辖区贤达人士的兴革意见。当时汉阳郡中一个具有特殊节操的教育家,名叫任棠。某日,庞仲达前来拜访任棠,但任棠却不与其交谈,只是将一大棵蕹白、一盆清水放在门口,自己则抱着孙子,蹲在门坎后面。庞仲达手下人见任棠如此踞傲无礼,便欲加以斥责,庞仲达却拦着说:“我想他大概是要我明白怎么做太守吧——一盆清水,是要我为官清廉;拔一根蕹,是要我敢于惩治豪强;至于抱一个小孩,就是要我能够体恤弱小啊!”讲完后即笑着离开。从此以后,庞仲达更加勤政爱民,广泛的了解民众的需求,并造福百姓。
    齐威王的大臣邹忌,身高八尺,英俊潇洒。某日他问自己的妻、妾:如果他和全国公认的美男子——徐公相比,谁最帅妻、妾都说:“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呢!”后来邹忌又问友人,友人也说他比徐公俊俏。有一天,邹忌亲眼看到了来访的徐公,仔细端详并揽镜自照,发觉自己比不上徐公,于是便说:“我的妻子是因为偏私我,妾是因为惧怕我,友人是因为有求于我,所以都说好话给我听,但其实并非真话啊!”后来邹忌以此为例向齐威王谏言:“现在全国的官员百姓、后妃内侍等,没有一个不对大王有所需求的,所以大王受到的蒙蔽、欺骗,该有多么大啊!”齐威王听后,便采纳邹忌的建议,从此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后来邻国的燕、赵、韩、魏等国王,都到齐国来学习取经,以致后世有谓:“不靠打仗,在朝廷中就已获胜了。”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李后主为抵抗强国后周,于是向后周世宗柴荣使用离间计,并派遣使者送给后周大将赵匡胤三千两白银,并附拉拢书信一封。孰知赵匡胤不为所动,将书信及白银悉数上交后周世宗。某次后周使者曹彬奉命给吴越国送些兵器,送完后曹彬即起程返国,为的是不愿接受吴越国的招待和馈赠,但吴越国还是派人追上了曹彬,并给了他大批的金银珠宝。曹彬说:“我如果坚决不收受,将可能被吴越国人误解我是借他们的名义来沽名钓誉,而且也会贬抑朝廷的器度。”于是他全部收下,但回来后全数上交朝廷,自己分文没留。
    唐文宗时的吏部侍郎高锴,首次主持进士考试,官宦子弟斐思谦,通过当时权倾一时的宦官仇士良帮助,
竟被排在了第一名。高锴发现后十分厌恶,于是将斐思谦痛斥一顿,并将他除名。翌年,高锴仍任主考官,他即特别警告家属及从吏,绝对不许接受任何人的批条和请托。梁武帝时的吏部尚书徐勉与高锴是同类性格的人,他不但熟悉各个官员的状况,在选用官员时也特别回避任用自己亲近的人。某次有一好友来拜访他,向他提出求官之事,徐勉即严肃的说道:“今天只谈风月之事,不可谈论公事。”所以,知道他的为人者,都不敢再向他提出人事方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