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名师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诗,在心里读一下,看谁读的最好。
2、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和眼睛有关的课文,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读完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永生的眼睛
第1页
预设:永生是什么意思?眼睛怎么能永生呢?谁的眼睛得到了永生?课文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坐端正,听录音。(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
2、师:让我们带着疑问和老师的阅读提示,再读课文。我相信,你们读完课文后一定会对“永生”这个词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3、课件出示阅读提示。(指明生读)
·通过读课文,你认识了哪几位朋友?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在文中圈出本课的生字,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简要说说课文内容。
1、师:读完了课文,你认识了哪几位朋友?(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认识琳达一家。
2、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检查生字。
课件出示要求认识的6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指明生读。
juān máng lǚ kuàng zūn lǒu
捐赠盲人屡次眼眶遵从搂住
三、深读课文,品读词句,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师:琳达的母亲捐赠眼角膜时她还小,她还不能理解捐赠的真正含义,那么我们先走进琳达的童年,走进她当时的内心世界。
1、默读课文1-5段,并画出描写琳达当时心情的句子。
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第2页
2、谁能理解此时琳达的心情呢?
(伤心、难过、悲伤)
3、带着这样的心情,一起读读这段话。
4、师:琳达的母亲去世了,14岁的琳达无法接受,她是如此的反对父亲捐赠母亲的眼睛角膜,然而,父亲却非常的平静,他对琳达说了怎样的话呢?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5、你从父亲的这段话中读懂了什么?
(引导: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
6、师:是啊!母亲虽然离去了,但她的眼角膜给黑暗中的人带来了光明,她的死是有意义的,让我们感受到了善良。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这段话。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师:琳达渐渐长大,她也渐渐明白了“捐赠”的含义,她的父亲也老了,但是父亲一直有一个不变的心愿,是什么心愿?请同学们齐读6——8自然段。学生回答父亲的心愿,(捐赠眼睛角膜。)
2、当琳达把这件事告诉给同样只有14岁的女儿温迪的时候,她的反应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读读课文第9段。
3、自由的大声朗读这一段,并在这一段中到含有“骄傲”一词的句子。
4、理解含有“骄傲”的句子。(可不按照顺序出示)
⑴、课件出示句子: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这令你骄傲吗?
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xx而骄傲!
第3页
⑵、师:老师常常提醒同学们,学习不能骄傲,在这里是这个意思吗?(引导:不是,是自豪的意思。)
5、(课件出示“说一说”)说一说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还留下了什么样的精神?
四、小结。
师:父亲留下的还有很多很多,最重要的是他留下了关爱他人、留下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设计意图:回归整体,让学生加深感悟。)
板书:关爱他人、无私奉献。
五、拓展。
1、师:课文到这里就结束了,然而这个感人的故事本身并没有结束,让我们来看看原文的结尾。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这段结尾。(课件出示)
那天,我紧紧搂住温迪。没有想到,仅仅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画家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这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我金发的温迪,她手中的画笔依旧不停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2、你看后想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语文课的课外延伸是学生语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基于课堂,又比课堂丰富灵活。本环节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更系统地吸收知识。)
六、全文总结,升华情感。
第4页
1、深刻理解课题。师:琳达的做法对父亲来说是多么值得骄傲的女儿啊,对女儿温迪来说,这又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啊!现在你对课题《永生的眼睛》又有了怎样更深的理解呢?(引导说出关爱、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永生。)2、师:琳达的父亲、母亲已经去世,温迪也因车祸失去了她宝贵的生命,然而她们的眼角膜在别人的身上得到了延续,得到了永生,她们那种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得到了永生。让我们带着对琳达一家的敬佩,再次读一读课题,这是:永生的眼睛。
3、师:像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面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跟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掌握文章的写作方法,并学以致用,情感得到升华。)
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