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生活实践 阅读 多媒体 交谈
教育“注重生活实践”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叶圣陶一生倡导、呼吁的。所谓“注重生活实践”,就是教育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逐步引导学生接触实际事物,了解社会生活,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知识,历练能力,陶冶情操,丰富生命,以达到不断创造,谋求社会的进步。他认为“学校宜使儿童多多接触实际事物,使他们随处觉得有兴趣,随处可以研究,他们就随处可以获得切己的利益。生活处处有语文”
一、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
叶圣陶先生指出:“不要以为读书是学习的唯一途径。从劳动中,从娱乐游戏中,从待人接物中,都可以学习……”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也作了明确的表述:要让小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
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观察事物,丰富见闻,只有生活才能赋予学生具有这样的本领。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开创一片自由的生活,让他们有自己主宰的时间,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节假日,孩子们可以去郊外踏青、去乡间游玩,亲近大地、走进自然;双休日,孩子们可以去逛街购物、去参观游览;更别忘了让孩子们有自己亲密的小伙伴,那里也有一个“小小”的社会、“大大”的人际关系……总之,学校中的所见所闻,家庭的生活小事,街头议论、读书心得、电影观感,都是学习语文。让孩子有一块可以自由生存的时空吧,那是提高他们语文素养的第一要素。
二、在课外阅读中学语文
我鼓励学生阅读除语文课本以外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各类书籍,还指导学生订阅各类书报杂志,各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中外经典名著。茶余饭后、散步途中、入睡之前,捧起书报杂志,既是休闲,更是阅读。读什么?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就可以读。怎么读?跳读、泛读、快读、品读、比读等是读书方法;储存、剪贴、复印、摘抄等是积累方法。我每天坚持让学生实践,动口说,动手做等。此外还要求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学会与他人交流,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捕捉对方的新思想。在合作中,迸发创造的思想火花,品味到成功的喜悦,惟有实践,才有创新;脱离实践,就会扼杀创新。因此,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主动思考、认真分析、独立解决问题。
三、在多媒体中学语文
电视广播实际上是家庭语文课堂。在视听中学普通话,在模仿中练习朗读,在电视剧中记故事、练复述,收看收听广告时,思考该广告的优劣利弊,来一番评头论足;网络中包蕴着各种语文学习的信息,鼓励学生合理搜集、使用网络资源,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让学生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学习信息,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由于多媒体可以直接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化难为易。如《鸟的天堂》中有一段描写榕树叶子“翠绿的颜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引导学生理解“颤动”一词是个难点,“颤动”字面上可解释为“抖动”,光理解这些是不够的,这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晨曦中,那翠绿、油亮的新叶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学生便领悟到了“颤动”一词,然后进行说话训练。这样,从感知—理解—运用,从抽象—具体—抽象,词语的理解在表象的作用下真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展示图片,化静为动,化虚为实,营造民主的学习环境。不同的图片会给不同的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不同的情绪变化,而不同的情绪变化正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学投影片的视觉效果,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不同影片,放手让学生自由观察,民主讨论,发
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营造一个民主的学习环境。想象、联想是作者从客观实际上生发出来的。以多媒体为载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例如:学习《詹天佑》一文中,理解“人”字形铁路是个难点,应用传统教学方式,很难突破难点。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设计动画,先演示青龙桥陡峭的坡势,然后演示“人”字形线路,接着演示有两个火车头的火车在上坡下坡时一推一拉的行使过程,并在难理解的地方有箭头闪烁。这样直观演示,动静结合的效果,减少学生在理解中的难度,使学生成为 学习的主动者,学生原有的机械肤浅认识转入深刻全面的理解,从而加深认知形象。
播放动画片,营造自由的学习环境。我们利用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配备的动画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各抒己见,必将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得以最大程度的体现。使学生在学习中学有兴趣,学有成效。
四、在与人交谈中学语文
放学回家时,把一天的所见所闻有条理的说给父母听,是学习语文;班级管理中遇到了难题,征求父母的意见,记下他们的要点,是学习语文;与同学发生纠纷时,向老师讲清来龙去脉,是学习语文;针对某个话题,与同学争得面红耳赤,是学习语文;在老人的絮絮讲述中,搜集民间故事、风土人情,是学习语文……
总之,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物质的、精神的素材都能加以利用。如图书、报刊、音像资料、网络信息、风俗习惯、时事新闻、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等都能“拿来”。真正落实叶圣陶所倡导的:“教语文不仅要学生熟读课本,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生活中扩大词汇,掌握语言的规律,增长语言的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北京:开明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教师学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