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 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学
本文从建筑的非物质层面探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贯彻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物。但是,Building(建筑物)要从Architecture(建筑学)开始,并以Architecture 作为最终目标。所以作为建筑师,必须研究Sustainable Architecture,才能做好Sustainable Building。
众所周知,“生态化”或“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以概括为:
a、减少消耗;
b、减少对大环境的负面影响;
c、增进小环境的舒适与健康。
这些大都有可测量的指标进行预设与控制,例如自然材料、再生和可再利用材料的使用,节能和现场自然能源的利用,排放的控制,节约水资源,声光环境模拟,等等。建筑设计中通过选材及构造设计,配合各种专业的工作成果,可以为这些指标的实现提供工程手段的支持。
但是,只有这些是不够的。
二十世纪以前,我们认为世界由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构成:物质和能量。即世界上存在的一切、发生的一切,都是物质和能量的形态及其变化与转换。到了二十世纪,我们发现还有一个基本要素不可缺少:信息。这个“信息”不是我们现在通常说的“信息产业”这个狭义的信息。从充斥宇宙的自然信息直到人类“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交流,都属于这个广义的信息范畴。这一洞察概括了世界的本质,更揭示出我们正是通过信息才得以感知这个世界,从而影响这个世界。
和我们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样,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也应该从物质、能量和信息这三个方面进行努力。技术手段(其中包括狭义的“信息技术”)可以解决物质和能量的问题;观念革命,也就是可持续发展信息的全面覆盖,则是整个生态运动的根本。生态建筑学,或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学,在其中担负重要的责任。
建筑学研究建筑的使用功能与精神功能。严格地说,这两种功能都是不可测量的。我们从中可看到最多的是构成世界的第三个要素:信息。人们常引用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建筑中的“无”,即空间,是其(狭义的)使用功能的载体,这个空间是否得当、适用,甚而触动心灵、愉悦身心(广义的功能),都无法具体度量,但却能给我们明确的信息;建筑的形式更是以精神功能为要旨,是更纯粹的信息载体。形式被赋予精神功能就成了“形象”。空间给我们信息,形象也给我们信息。这些信息是否是生态的?是否包含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就是生态建筑学需要回答的问题。
首先,建筑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规划是宏观问题,不属建筑学的领域。但是生态建筑应该符合生态的规划,片面强调建筑自身,不顾区域的整体生态效益是不妥当的。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宏观的,因此每一级的目标都应服从上一级目标。我们在做一个生态敏感区域的规划与建筑概念设计项目时,尝试贯彻生态理念,既得到了开发方的支持,也获得了当地政府与规划部门的肯定。
案例一:黄山北驿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设计
黄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旅游负荷巨大。本项目规划意图是作为辐射黄山、九华山、太平湖等风景区的旅游集散地。游人集结于此,每天早出晚归,可以游览几个景区。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各景区内的食宿、交通等服务设施。黄山的旅游资源最为丰富,因此选址在其北麓,以利旅游者数天内多次上山,由此可以撤消山上的几个旅馆,恢复森林风貌,减少污染。
巨伞下的城市基地紧贴黄山北麓,顺着两条黄山瀑布下游形成的溪流,成狭长形状,占地200 公顷。地势起伏,植被丰富,水系发达而涨落不定;一条直通黄山北面太平索道的公路贯穿南北。
规划方案以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区总体规划”为指导,根据地块内地势和小气候特征进行分区,并结合交通的合理化布局。南区因贴近黄山峰,夏季风速较小;溪谷深且落差大,暴雨季节不易溢流;与黄山索道联系便捷,适合建筑密度高的旅游服务区,取名“山街水肆”;此区内按照地势水土植物等生态特征,设金、木、水、火、土五个景观节点;北区离黄山较远,夏季东南风充足,冬季寒风被西、北面丘陵阻挡,靠近小城镇,因此作为度假别墅区,是为“山居水寓”。此区建筑密度低,容许水系在一定范围内涨落变化。一些亲水别墅具有“两栖”性,也就是在雨季成为“水居”,可用小舟作交通工具,富有江南水乡特,让游客住在风景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