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成语故事
史记中成语故事1
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春秋末年,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只有尝胆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才有“卧薪尝胆”的话)。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
史记中成语故事2
史记中的故事 毛遂自荐
出处: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
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翻译:秦兵围困邯郸,赵王派遣平原君去求救,到楚国签订合纵的盟约平原君约定与门下既有勇力又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平原君说:假如用和平方法能够取得成功,那就太好了假如和平方法不能取得成功,那么(我)就在华屋之下用歃血的方式,也一定要合纵盟约签订再返回随从人员不用到外边去寻,在门下的食客中选取就够了到十九个人,其余的人没有可以选取的,没办法补满二十人(的额数)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毛遂(我)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可是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
喻意: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史记中成语故事3
负荆请罪
出处: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廉颇听说了蔺相如的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带引,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说: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是如此的宽厚啊!
喻意: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史记中成语故事4
一言九鼎
出处: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翻译: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分量重于传国的宝器(他)凭借三寸之舌,强过百万雄师
喻意: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出处: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民皆案堵如故(史记·高祖本纪)
翻译:父老乡亲们苦于秦朝的严苛法律已经很久啦!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偷偷议论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
侯约定,先入关的人就称王,我应当称王整个关中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的人判 处 死 刑,伤人和偷盗的要坐牢剩下的秦朝法律全部取消,所有官吏平民都像往常一样生活
喻意: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史记中成语故事5
一字千金
子楚继位只有三年便去世了,太子嬴政继位。他尊奉吕不韦为相国,尊称他为“仲父”。当时,秦王嬴政年纪还小,太后亲自主持朝政,实际是吕不韦执掌大权。赵姬与吕不韦旧情复发,二人私通。
此时,战国四公子,即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名声远扬,他们礼贤下士、广交宾客,并且借此互相倾轧争斗。吕不韦所在的秦国虽然强大,他的家里虽然富有,家僮甚至多达万人,但是却不如这四人那么有声誉。吕不韦经常感到羞愧,于是,他不惜重金,召来了众多文人学士,优待他们,门下的食客达到了三千多人。
当时,诸侯各国有许多辩才,例如荀卿等人,他们著书立说,使自己的学说主张遍布天下。吕不韦也打算
如此,他要求门下的食客们都将自己的见闻记载下来,最后将其汇集,编排成八览、六论、十二纪,共有二十余万字。他认为这些内容包括了天地万物以及古今万事,便为其取名叫《吕氏春秋》。不久,吕不韦把《吕氏春秋》刊写并张贴在咸阳的城门上,并且在其上悬挂赏金,邀请各地的游士、宾客,说如果谁可以增减书中的一个字,就可以得到赏金千金。
《吕氏春秋》是一部重要的历史古籍,它为后人研究战国末期及其之前的中国各方面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史记中成语故事6
纸上谈兵
出处: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既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赵括从年轻的时候就学____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曾经与他的父亲赵奢谈论战事,赵奢无法难倒他,但是(赵奢)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原因,赵奢说:战争,是事关生死的境地,但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
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
喻意: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史记中成语故事7
奇货可居
吕不韦,原本是韩国阳翟的一个大商人。擅长经营之道,他往来各地,贱买贵卖,因此积累了千金的家产。
秦昭王四十年,秦国太子去世。两年以后,秦昭王把他的次子安国君立为太子。安国君非常宠爱一位姬妾,还把她立为正室夫人,号称华阳夫人。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但是,华阳夫人没有能给他生一个儿子。
安国君的儿子里,有一个名叫子楚,他的母亲名叫夏姬,不受安国君的宠爱,所以备受冷落。而子楚,在安国君眼里,有他也行,没他也可,后来,子楚被秦王派到赵国去当质子。即便有了人质在手,赵国还是经常遭到秦国的攻打。赵王大概认为子楚的父亲都没把他看得多么重要,便也杀都懒得杀他,况且如果杀了他,不仅没什么意义,反倒给了秦国一个借口。所以,子楚在那里并没有受到礼遇,倒也没有生命之危。
子楚虽然是秦国太子的儿子,又担当这么危险的任务,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是所享受的待遇却很差。秦国那边根本不关心他,就像没这个人似的,赵国不杀他就算庆幸了,更不要说给他提供点补助了。他日常乘坐的车辆比较破旧,生活的费用也不宽裕,日子过得十分清苦,他在赵国过得很不如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