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生于1947年,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 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近年撰写出版了《帝国的惆怅》以及“易中天随 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品人录》等。
文化类图书成了畅销书,已 经成了图书界多年不见的景象。在多年相对低迷的图书市场,易中天这三个字似乎成了畅销的保证,而对习惯了清静的易中天来说,在厦门家中安静的呆上几天反而 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在这所传说房价已经达到一万元一平米的房子里,刚从上海签售回来的易中天接收了面对面的专访。
记 者:我们走进这个房子里的时候,有人告诉我们这里是富人住的地方。
易中天:不是,我楼下有住着出租车司机呢。这个房子刚开始的时候价位并不高。
记 者:但是现在 易老师在人们的心目中间,你已经属于有钱人的行列了。
易中天:什么叫有钱,多少钱叫有钱,其实比我有钱的多了去了。一个教书匠凭着自己劳动,挣了一点钱,怎么就撑破了新闻界的眼皮儿了。
记 者:但是银行里存折数字的变化你晚上睡的好吗?
易中天:这有什么睡觉不好的,我根本不知道它在怎么变。
记 者:怎么说?
易中天:我是不知道,我又不去查帐,又不看,一切都是电脑在自动处理。包括出版社的版税也是直接打进帐户,我都不去查。
记 者:走上《百家讲坛》的时候呢?这个结果是意料得到的吗?
易中天:这个意料不到,《百家讲坛》你去讲一讲能挣多少稿费啊,一期就1000块钱。
记 者:想到过有这样一种效益吗?
易中天:哪一种效益?
记 者:名、利?
易中天:我就奇怪了,这个媒体,包括平面媒体也包括你们电视台,还包括阁下,怎么都关注这两个字?
品人录这难道就是当今老百姓关心的事吗?不会吧。
记 者:可能跟我们平常心目中的学者形象有很大的一个反差。
易中天:意思就是大家公认学者就该穷。是不是这个意思?
记 者:还一个动机的问题。
易中天:刚才你提到的那两个字,它是副产品,搂草打兔子的事,现在没看见我搂草,都看见我逮着兔子了。
让易中天出名的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易中天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里录制了《汉代风云人物》和《易中天品三国》以来,两个系列节目的收视率居高不下,《汗代风云人物》的最高收视率更是高达0.56,位列央视十套前矛。
资料:
易中天:“韩信被降为淮阴侯以后非常不痛快,称病不朝。什么风湿关节炎之类的,什么胃溃疡之类的,估计会有一点。范蠡大夫就走了,他干吗去了呢?下海经商。据说还携带了一位小蜜,就是西施,泛舟西湖,
下海经商。”
记 者:那你看见电视上的自己的时候会不会觉得陌生呢?
易中天:没有。
记 者:包括电视导演都觉得你是一个天生的一个上电视的一个学者,那么所有这一切是有人帮你策划的?
易中天:没人帮我策划。
记 者:他们为什么选择你?你觉得?
易中天:我可以不觉得。我干吗要觉得呢?我非常简单,其实我是一个头脑简单的人,没有你们那么多弯弯绕,我就是这个活,你来我,我就是一手艺人对吧,你来我,那我觉得这个活我乐意干,也觉得能够干,就干了。
资料:
易中天:“大营里面的各路诸侯在干什么呢?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也就是说整天都在开Party、泡酒吧、打电子游戏。曹操实在是忍无可忍,他觉得下一任的中国皇帝非他袁术莫属,他以为他抢先注册了皇帝的商标,别人就不能把他怎么的了。没想到他反而成了众矢之的。”
在接受百家讲坛的邀请之前,易中天的知名度还是限于厦门大学和他的专业学术领域,那么,易中天是怎样从书斋走进电视的呢?
万卫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制片人:有一天我们的策划 谢如光老师给我说,他发现了一位非常优秀的主讲人,这个老师是厦门大学的。他在电视上当别的学者都谈论很学术的问题时,他却谈到了他小时候吃了热干面的感 觉,这个老师肯定适合《百家讲坛》,是一个能够受观众喜欢的主讲人。然后他推荐我来看一下他的书,就是《品人录》这本书,然后回去我翻了一下这本书。我一 看,它正好符合我们当时正要推出的汉代风云人物这个系列。
录制《百家讲坛》彻底改变了易中天以前规律的学者生活,每个月他都要在厦门和北京之间往返好几次,每一次到北京会录一个星期的节目。
《百家讲坛》现场 编导:“ 易老师您拿一大口袋干吗呀?” 易中天:“买菜。”
记 者:电视对于很多学者来说,书斋里的人来说,它可能是一个很别扭的东西,易老师没有感觉到吗?
易中天:我是觉得再有学问的人,它也得吃热干面吧。对吧。你再有学问的人,你也得吃喝拉撒吧。
记 者:你感到舒适吗?
易中天:说实话吗?
记 者:当然说实话。
易中天:有时候舒适,有时候不舒适。
记 者:不舒适是什么时候,舒适是什么时候?
易中天:不舒适就是碰上一档无聊的节目,一个蹩脚的主持人,问的一堆八卦问题,你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就很不舒适。
记 者:但《百家讲坛》不一样。
易中天:《百家讲坛》它没有八卦问题,它第一没有主持人,第二没有八卦问题。所以《百家讲坛》很舒
适。要知道我是一个热爱教学的教师。他在这种职业当中,能够体验到一种快感。
资料:
易中天:“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翻空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最后那个戏剧当中的诸葛亮唱到:‘来,来,来,请上城来,听我抚琴。’”
在网上,易中天的支持者们自称为“易粉”、“乙醚”,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易粉和乙醚的行列,在易中天受到易迷们追捧的同时,对易中天各种各样的批评也随之而来。
记 者:你听到过对你的批评?
易中天:听到过。没有当面的。我到真希望他面对面的坐在这,来批评。没有人来。
记 者:你怎么看待这些批评?
易中天:三项基本原则。第一指出硬伤,立即改正。第 二个学术问题,从长计议。第三个原则就是讲述方式不争论。历史能不能这样讲,历史该不该这样讲,易中天讲的这个《百家讲坛》,是学术呢?还是娱乐?他的成 功是学术的成功呢?还是商业的成功?我的回答是这个问题,不争论。
在对易中天众多批评的声音中,上海的一位教授发出的批评也许是最强烈的,这位教授把批评文章直接贴在网上,这篇文章也直接引起了双方支持者之间关于“中国历史能否在娱乐或庸俗名义下解读”的网络论争。
记 者:那也有学者批评你把历史通俗化,庸俗化。
易中天:有例子吗?有证据吗?
记 者:你拿现在现实生活中间发生的一些过去压根儿就没有的,垃圾股,绩优股这样的词套用在历史人物身上。
易中天:这些学者读书不多吧。这个做法古已有之啊,早就有人在做了,不是我的发明啊。比方说,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的《三国史话》,里面就讲到了,说做郎官,就是去做公务员。而我这种方式被电视放大了,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所以我说这种问题,都觉得不争论,道理就在这。
记 者:如果说是学术的话,就应该严谨,但是易老师在讲课中间很多是带有想象的,猜测性质的。
易中天:比方说?
记 者:按照《三国志》的说法,刘备和关羽张飞是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的,这三人寝则同床时,他们的
太太在哪里?
易中天:那么首先前面,食则同器,寝则同床,这是《三国志》的记载,把这个记载说出来不能说不对吧,对不对。然后后面那句话,不知道他们的太太在哪里?这是我的评论。你不能说讲史不能评论吧?
记 者:为什么要加这个尾巴呢?
易中天:调侃。
记 者:调侃跟学术有关吗?
易中天:当然可以调侃,学术的观点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表述,调侃就是其中一种。
记 者:但是如果没有这些调侃呢? 易老师的报告还会有那么多人去听吗?
易中天:我估计恐怕没有。如果我也拿一本学术论文在那宣读的话,恐怕台下就走光了。
资料:
易中天:“刘备好比一家投资公司的大老板,他决定进行投资,要买断某一个人才。诸葛亮呢,就像一个准
备应聘行政执行官的,这样一个职业经理人。”
记 者:这样的说法在易中天的书中比比皆是,很容易误导读者,把庸俗当有趣,把俗解当真相。
易中天:这是观众提的意见还是学者提的意见?
记 者:这是原文,我们截下来的原文。
易中天:如果是学者提的意见,我劝他回去读书,读《韩非子》,《韩非子》说的很清楚,君臣关系就是买卖关系,怎么卖什么呢?君主卖官爵,臣子卖智力。
记 者:你不觉得这样的比方把这种政治的意义就是庸俗化了吗?
易中天:这怎么是庸俗化,这是政治的本质。
记 者:还有,他们认为易老师在讲课中间的那些用词不是妥,甚至流于粗俗。
易中天:哪个?比方?
记 者:比方说,刘表之死,你跟观众说,见上帝去了。
易中天:就是刘表不能见上帝,刘表只能见阎王,他们是不是这个意思。
记 者:这个得问他们自己。
易中天:他的意思是说不能够见上帝,也不能说见阎王,只能说薨。这个问题我都看不懂,而且我很奇怪,怎么会有这种问题提出来。
记 者:比方说,诸葛亮是一个少年英才而且是一个帅哥。帅哥这个词,他们认为把诸葛亮想象成这样的形象有点贻笑大方。
易中天:贻笑大方?原话是这样?读《三国志》没有?《三国志》怎么描述诸葛亮的?身长八尺,容貌甚伟。不叫帅哥叫什么?叫伟哥啊?
资料:
易中天:“你司马懿侥幸地得到了很多地方,你贪得无 厌又来打我。你来打就来打吧,我现在都准备好了。我现在街道已经打扫干净,准备你来屯兵,我已经杀了羊,煮了酒,准备犒劳你的三军。你既然来了你就进城来 嘛。司马懿这时候已经来到城下了,这哥们儿什么意思?邀请我上楼跟你一起卡拉OK,我上去卡啦,你把我OK了!我才不上这个当呢,撤。撤军了。”
记 者:你会因为这些批评妥协吗?改变你的风格。
易中天:第一基本观点不会改变,因为这是我这么多年 思考的一个结果,除非他能指出我思考确实有误,所谓有误无非是逻辑起点错了。或者是逻辑过程错了。那我认为只要起点不错,推理过程也不错,就像我们穿衣服 一样,我第一个扣子只要扣对了,然后顺着往下扣,我肯定这衣服是穿对了。那不会有问题。我不会改变。第二个讲法问题,我从来就是这么说话,所以让我改变说 话方式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不愿意我也做不到,那么不喜欢我这种讲述方式的,他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发动众把我轰下去。他发再多的文章都没有用,他写再多的 帖子都没有用,他在网上再嚷嚷都没有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