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中应用到的心理学知识
一、谈话中要掌握的交流原则
辅导员在谈心谈话工作中应掌握心理学关于个别谈话的几个原则:尊重原则,理解原则,真诚原则,整体原则,差异原则,保密原则等。
信任的力量
1.尊重学生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处于需要层次理论的第四层,包括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教师在谈话中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自尊心,这是辅导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也是达到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谈话中,辅导员应以师生间民主与平等的心理,让学生产生依赖与信任的力量。
与此同时,尊重学生,也与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吻合,在理解、信任、尊重基础上师生之间交流沟通,用教师的语言唤起学生的爱,用教师的情感滋养学生的心灵。
具体做法:
首先要了解学生。大学生,大多在19岁-- 23岁之间,处于青年中
期,心理发展日渐完善,形成了完善的自我概念和稳定的个性。进去大学后,知识的丰富、视野的拓宽,竞争意识的增强,使他们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更强。与此同时,自我概念的增强与认知能力的发展的不协调,使他们被各种问题所困扰,尤其渴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理解和尊重。
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必须让他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他才能心悦诚服的接受。
辅导员在教育学生时要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才能敞开心扉,心情舒畅的教与学。辅导员在用语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切忌对学生冷嘲热讽,训斥挖苦,伤害其自尊心,一味的批评或一味的放纵都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应坚持正面说服教育为主,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2.信任学生
对学生来说,老师越是信任他,他学习就越勤奋,自信心就越强,就越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对困难生的教育更应注意。不管是在谈心时还是在平时闲聊中,注意多给他们心理暗示:老师觉得你行,你还有潜力,老师相信你能更加优秀!这样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再辅之予具体的帮助计划,学生就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3.理解学生
心理学认为:理解的意思是能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如自己的
精神世界。作为辅导员,在处理问题时,有时可采用“心理换位”,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并将其表达出来,与学生产生共鸣。把自己当作学生,从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观点去分析看待问题,对学生多点宽容和体谅,在与学生交谈时可以“变换角”,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从学生的某一爱好或喜欢的朋友谈起,了解学生的学习、家庭情况。当学生觉得你是那么随和可亲,跟自己很合得来时,就会滔滔不绝地向你述说,让你了解他们的一切。引导双方心理换位,设身处地进行体验和思考,有助于理解对方,减少误会,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在更高层次上恢复心理平衡。
4.掌握好整体与差异原则
深入地了解学生,全面分析个体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内在联系,到症结所在;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对症下药,取得谈心的最佳效果。
5.保密性原则
辅导员应该尊重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对学生不希望让别人知道的一些心里感受,情感秘密,一般情况下可以为学生保密。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才有可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而辅导员也才可能了解最真实的状况。
二、把握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
1.与学困生谈心——发现闪光点
学困生往往有一种自卑心理,因而情绪低落,对老师常表现出防御心理和对抗心理。与这些学生谈心,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抬起来走路,树立自信心。
2.与普通学生谈心——挖掘动力点
大学生中往往有这样一类体,他们学习中等,不挂科也不出;他们不会积极参加活动,但也不会拖班级或者老师的后腿;他们不会尽力为班级为系里做贡献,但是也不会存在旷课、打架等违纪问题。他们很少主动与老师接触,也常常被老师遗忘。辅导员在与这类学生谈话时,应从这类学生中总觉得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拼搏精神差,缺乏前进的动力的心理出发,对这类学生可采取“触动式”谈心方式,激励他们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到自己的奋斗目标,激励他们树立更高的目标,争取更大的进步,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3.与优秀生谈心——出自省点
优秀生一般比较自信,也容易自负,有时看不到自身的缺点。与他们谈心,可用“提醒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含蓄地指出其不足,促使他们正确地评价自己,扬长避短,向更高的目标奋进。
三、从心理角度分析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1、自我矛盾
容易产生的问题:出现自我怀疑,自暴自弃,对任何事物都都失去兴趣
原因分析:大学阶段,个体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一段时间内,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稳定。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很容易出现矛盾和混乱心理。大学生追求成长的理想过于激进,当自己的美好理想不能立即达成时,不可避免地与现实问题发生矛盾,苦恼和烦躁心理容易滋生。
2、学习压力
问题:厌学、恐惧考试、自信心下降,自我否定,焦虑症。
分析:大学主动研究、自我管理的学习方法与高中被动接受,教师管教的学习模式不同,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挑战。有些学生因为习惯了高中家长和老师的管教,无法适应大学的改变,不会合理安排时间,控制不了自己,在考试中失利,甚至出现挂科现象,从而形成了厌学、恐惧考试、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甚至患上考试焦虑症,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精神和生理上的问题。
3、人际关系
问题:沉迷网络,沉迷小说,独来独往,自卑、抑郁、网恋,自杀等。分析:大学阶段,人际关系几乎是大学生体中的最大问题。大学中,友情、爱情、同学情、师生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学生高中时往往只是以学习为中心,面对复杂的关系,有可能产生一定的交往误区,由此产生了一些问题。大学生都期望自己被关注,期望自己是人际关系的焦点,一旦交往失利或是被同学孤立就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