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考试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考试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不能急于求成,每天制定好计划,哪怕只做一点练习题,但只要坚持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一上册语文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一上册语文练习题
一、基础(21分)
1.多读多背经典诗文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请工整、规范地默写古诗文名句。(9分)
(1)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2)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5)赵师秀《约客》一诗中常被用来形容江南梅雨季节清新幽静的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liáo liàng ( )地响着。
(2)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高度上,fǚ kàn ( )地球有着很广阔的视野。
(3)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fǜ rú jiē zhī ( )的人物了。
(4)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huì rén bǜ juàn ( ),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历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以其感人肺腑的事迹______社会正能量,值得我们点先赞和学习。
(2)“寻最美医生”颁奖典礼通过展现医生的感人故事和崇高境界_______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谈论沂蒙精神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_______,又要有全国视野,不盲目乐观。
A、传播 宣扬 妄自菲薄 B、传递 弘扬 妄自菲薄
C、传播 弘扬 妄自尊大 D、传递 宣扬 妄自尊大
4.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县各乡镇环境卫生状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去掉“使”)
B、“珍爱生命,远离”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同学们的自我保护。(在“保护”后
加上“意识”)
C、交警大队在校门口设置了减速装置,大家进出校门的交通安全和事故隐患都有了保障。(把“保障”改成“保证”)
D、在科技大讲堂的活动现场,充满了同学们求知与探索的热情。(将“充满了”与“同学们”调换位置)
5.依照下面画波线句子的内容和结构仿写两个句子。(4分)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
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39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6至18题。
(一)(9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 (2)及鲁肃过寻阳 ( )
(3)即更刮目相待 (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地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易于让人接受。
B、孙权劝学的成功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劝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
C、从鲁肃的由衷赞叹和结友举动,可见他坦诚、率直、敬才爱才。
D、本文详略得当,略写劝学经过,详写劝学结果,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水平。
(二)(9分)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选自刘开《孟涂文集》)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非真能好学者也/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理明矣/当窗理云鬓
C、所谓就有道而正也/蒙乃始就学 D、问焉以求一得/求石兽于水中
10.请用三条“/”给画线句断句。(3分)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11.作者说“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谈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8分)
(1)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2)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3)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节选自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孙权劝学练习题
12.第(1)段中作者引用古语“如释重负”和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的目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最后一段中与第(1)段“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对于责任,“解除”和“卸却”有何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