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美特
4月15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中,曝光了9个药厂13个批次的药品药用胶囊铬超标,这些铬超标的药用胶囊含有不可食用的工业明胶。
日前,国家药监局严格查处了相关企业,并对被曝光的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各地也已展开调查,处理查封了相关企业。
毒胶囊被曝光的药品都是一些比较知名的药厂生产的,其中不乏一些常用药品,包括:脑康泰胶囊、愈伤灵胶囊、盆炎净胶囊、苍耳子鼻炎胶囊、通便灵胶囊、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抗病毒胶囊、阿莫西林胶囊、诺氟沙星胶囊、羚羊感冒胶囊,清热通淋胶囊、胃康灵胶囊、炎立消胶囊等13个批次的药品。
被查胶囊中,铬含量都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上限,其中超标最高的高达90
多倍。这些铬超标的药用胶囊,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药品安全。
药用胶囊铬超标事件,是又一社会公众安全事件,涉及了多个企业,引起了广大众的关注近年来,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频频被曝光,这让人们非常愤怒。
那么市场上何以出现这么多铬超标的药用胶囊呢?
小编认为原因有两个:
首先,药厂背德,为了节约几个钱,买了这种相对便宜,却会危害人体健康的药用胶囊。含有铬的药用胶囊多是用工业明胶制成,价格比药用明胶制成的胶囊便宜。
其次,药品市场监管的不力。药品的出厂售卖,都要经过严格的监管,市场上出现铬超标胶囊,直接说明了监管不力。
还有多少不合格的药用胶囊没有被查出来?
像这种加工工业明胶的事情,以前央视也有曝光过,但是如今事情不但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还发展成了“毒胶囊”。
有业内人士称,用皮革下脚料生产胶囊很早就存在,是业内都知道;还有人表示,市场上用这种胶囊的,绝对不止被曝光的这9加企业。
为何媒体又一次跑到了监管前?
从地沟油到三鹿奶粉,从染馒头到毒豆芽,从诺氟沙星到毒胶囊,几乎每次都是媒体通过曝光引发社会关注后,监管部门才开始运转起来。
与媒体相比,监管更具信息、技术、知识、职业等多种优势,但是为什么每
次监管部门都在媒体曝光后才行动呢,这就值得让人深思了。
小编认为,监管不力的原因在于:
一:药品监管的方式单一,药企容易规避。药品监管的方式多为抽查,很多药企为了因对这种抽查,会制作出一批专门应对检查的药品,他们给监管部门的是一批药,出售的则是另外的药品。还有的药企通过“混合样品”的方式来隐瞒问题。
二:监管部门部门繁多,权责不清。现在的药品监管,涉及了太多部门,而且部门的责任权利不清不楚,很多时候利益驱着管理,出现,“有利抢着管,无力让着管”的情况,导致监管出现盲区。
三:“吃人手短,拿人腿软”。尽管中央三令五申,不准收取。但仍有少数监管部门有指标,他们不想将“衣食父母”一棒子大死,让自己的工资奖金泡汤;更有一些执法人员与违法企业沆瀣一气,拿到“好处”后,自然不会去查处。
四:监管失职很少被追究。很多时候,监管部门扮演的是“灭火者”的角:每当有媒体曝光引起众怒时,他们就站出来对违法企业进行处罚。很多老百姓认为,监管部门反应挺快,才被报道,就立即查处了;一些人更是以此为豪,认为部门重视监管、雷厉风行。
其实不然,就是因为监管部门失职很少被追究,不管是已审批产品不符合标准,还是在眼皮子低下发生违法行为,监管部门人员都不需要负任何责任。因此,很多人乐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小编认为,监管部门一定要加强管理,改变管理机制,设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加强管理,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保障公众的安全。bpdz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