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良心药”变成了“黑心药”
20090202136 邱岳
20124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对“非法厂商用皮革制造要用胶囊”进行了曝光。421日,卫生部要求毒胶囊企业所有胶囊药停用,药用胶囊接受检验。422日,公安部通报,依法逮捕犯罪嫌疑人9名,刑事拘留45人。
毒胶囊是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出来的工业明胶,通过加工制成的。在生产过程中,往往金属铬含量会超标,危害人们健康。“良心药”为何变成“黑心药”?毫无疑问这与我国医药行业药品制度不完善,存在不正当的竞争机制有关,药品在竞争过程中,一味的降低成本,追寻低价。
老百姓看病难,吃药贵”的问题是人大会议常常被提到的,国务院也三令五申要降低药品价格。怎样去降低呢?很多地方就实行了基本药品招标制度。就拿安徽省举例,目前基本药物招标实行“双信封”制,一个是技术标书,一个是商务标书。现在药厂在制药技术上,同类药品的工序手段都是差不多的,生产成本没有太大差异。那么医药企业想要招标成功,就只有靠商务标书了。招标结果最终由报价决定,哪家价格最低就用哪家的药。
这无疑要让很多厂商去考虑怎样降低成本。一般的常用药品,在生产药粉的材料和工艺上都没有太大差别,很多药厂都在生产,怎样才更有竞争力,可以中标,是各家药企老板想的事情,那么用毒胶囊去装药,就是一个降低成本的好办法。
我们可以算一笔账,国内符合标准的医用明胶胶囊,通常是1分钱一个,以一盒24粒药计数,每盒胶囊的成本就达到了2.4角。而毒胶囊每粒成本只要几厘钱,每盒就有一半的成本被省掉,对于一盒出售上百元的药品来说比重不是很大,可是对一盒只有十几元,甚至几元的药品来说占有的比重就很大了。
不仅在药品生产上有成本,在药品出售的中间环节也会有成本。很多人进药店买药都会有一种进了大卖场买洗发水的感觉,会有很多售货员过来推销。真的是因为这种药很好吗?为什么同样的感冒药,售货员推销这个牌子而不推销其他牌子?除了在药店,在医院为什么医生会开这个牌子的药不开其他品牌的?去掉中间环节,从厂家直接进入医院,加价15%以后卖到患者手上才6元钱,这样的价格中国的老百姓基本上是能够接受的。其实,药企的利润率是很低的,大部分的利润都被中间环节赚取了,包括药店,医院,医生回扣等等。
很幸运毒胶囊被曝光了,卫生部重视到这一块了。但是,任有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中国的药
品是不是只有这个问题呢?这中间政府部门有没有利益诱惑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由来已久的问题为什么到今天才发现?今天毒胶囊的事件被曝光了相关部门才想到要去检查,那么没有被曝光的是不是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了?该自己的工作如果像算盘珠子,要外力拨一下才动一下是不行的。试想一下,如果药品销售在市场上恶性竞争,那么毒胶囊的事件是告一段落了,但是会有新的质量问题出现,“黑心药”将永不止境在市场销售。
药品是老百姓用来治病的,是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不能光靠市场调节,卫生部门必须主动出击,宏观上整顿药品市场,规范药品竞争,减少中间环节的利益损耗,给药品生产商提供一个合理的利润空间去生产。实实在在将好处留给老百姓,让看病吃药不再是难事。
除了监管部门要发力,企业要不要考虑一下自己的行为呢?
药企肩膀上的责任是巨大的,药企老板承担着老百姓的健康,必须要有社会公德心,社会责任感,千万不要被利益蒙蔽了双眼,站在市场之外的角度上去看问题,给自己合理的利润空间为老百姓造福。
在我国,食品问题频频出现问题的同时,药品也出现了问题,不得不让人考虑,中国人的良心去哪了?真的不希望打着良心的招牌,卖着黑心的产品,贻害社会大众。毒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