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突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余秋雨和他的散文作品;体会《山居笔记》对中华文化的反思和探寻;
2.能力目标
分析苏东坡被贬的真正原因,体会苏东坡的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3.素质目标
学会客观分析文学作品的观点,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和真相
教学重难点:
分析苏东坡被贬的真实原因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文学史上最受大家喜爱的作家非东坡先生莫属,究其原因,无非是东坡先生无论面对顺境和逆境,自始至终都保持了一颗初心。据传,苏轼一日饭后散步,拍着肚皮,问左右侍婢:“你们说说看,此中所装何物?”
一侍婢应道:“都是锦绣文章。”苏轼不以为然。另一侍婢答道:“当是满腹智慧。”苏轼以为不够恰当。爱妾朝云回答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轼听罢,捧腹大笑,面露得意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就是东坡先生的可爱之处。今天我们来走进苏东坡的精神世界,探寻一代文豪的人生跌宕起伏。
二、作者简介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中国著名当代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作家、散文家。
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1980年陆续出版了《戏剧理论史稿》《中国戏剧文化史述》《戏剧审美心理学》。1985年成为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教授。 1986年被授予上海十大学术精英。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荣誉称号。
余秋雨以擅写历史文化散文著称,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在出版后广受欢迎。此外,他还著有《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等散文作品。
三、分析选读作品《苏东坡突围》
思考:那位为无数后人敬仰的百年不遇的才子,一代文豪,遇到了怎样的重重“围困”?他怎么“突围”,而成为一代人伦典范?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苏东坡的坎坷遭遇。
(一)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
他从监狱里走来,他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走来,他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他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地走来。他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人生目的的作用
他很疲倦,他很狼狈,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抵黄州,萧条的黄州没有给他预备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他擦一把脸,喘一口气,四周一片静寂,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他闭上眼睛摇了摇头。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黄州,注定要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
(二)初到黄州,生活潦倒不堪,内心乐观坦然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初到黄州》(1080)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国产跑车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
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的从容,
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
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
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
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
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年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排比、比喻,写出了苏东坡在经历大苦大难之后的心态成熟,经历深沉积淀之后,从而有文化创造上的飞跃。
【他,真正的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大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之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身边的时刻。】
请联系你的积累,再举出两个与苏东坡这段成熟的经历相类似的文化名人,说说他们的故事。
(三)请联系你的积累,再举出两个与苏东坡这段成熟的经历相类似的文化名人,说说他们的故事。
1.杜甫 杜甫在晚年,漂泊西南天地间,贫病交加,孤苦无依。然而他却在一条破败小舟上写出了《登高》《秋兴八首》这样雄浑壮丽的诗篇,奠定了自己“诗圣”的美名。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2.屈原 屈原本是楚国的贵族,政治家。然而在遭到小人的谗害而被楚王放逐之后,却忧愁忧思而做《离骚》,开创了楚辞一派,引领了浪漫主义诗歌的伟大开端,成为世界级的文化名人。
3.曹雪芹 曹雪芹出身贵族,祖辈上深受皇恩。他本是一个锦衣玉食的名门望族子弟,然而随着曹家在政治上的败落,他的生活一落千丈。在晚年,他甚至到了“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艰难境地,但这样的磨难反使他清醒,悲愤之中创造了“古今第一奇书”《红楼梦》,创造了文化的奇迹,感动了世界的读者。
4.司马迁 司马迁在宫刑之后,忍辱负重,写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司马迁《报任安书》“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5.梵高 梵高在无人理解的孤独与贫穷中,在精神疾病的折磨中,画出了《向日葵》这样无比珍贵的画作。卡洛斯一世
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
张衡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代表。他走的每条路虽然不是自己所愿,但都走的投入而又成功。
(四)苏轼一生贬谪经历
一生贬谪七次
第一次嘉佑元年(1056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为杭州通判
第二次元丰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遭小人李定陷害,被贬黄州团练副使
第三次元丰七年(1084年)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因与司马光政见不合,出为知杭州
第四次元佑六年(1091年)因贾易谗陷,外放颍州(安徽阜阳)
第五、六次 元佑八年(1093年)高太后病逝,宋哲宗掌权,“讥刺先朝”被贬知英州军州事、惠州宁远节度副使
第七次绍圣四年(1097年)被贬琼州别驾。“心如已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五)苏东坡为什么被贬黄州?
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他太出、太响亮,能把四周的笔墨比得十分寒碜,能把同代的文人比得有点狼狈,引起一部分人酸溜溜的嫉恨,然后你一拳我一脚地糟践,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总而言之,作者认为,苏东坡入狱,是因为别人嫉妒他。
(六)作者对苏东坡被贬原因的分析是否客观?请谈谈你的看法
李定之流陷害苏轼,并非是余秋雨所总结的因为他们嫉妒苏轼的“文才”。李定、何大正、舒亶等人,并不因诗文著名,严格地讲,他们算不上是余秋雨所说的“文人”,他们只是朝中的官僚。嫉妒苏轼的文才,怎么也轮不到他们。因为在苏轼生活的时代,是个大家辈出的时代,如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黄庭坚、苏辙、柳永、秦观、曾巩……就算扼杀一百个苏轼,在文坛根本不入流的李定之流也成不了当代文豪,他们有什么资格嫉妒大文学家苏轼呢?
所以说,李定向苏轼发难固然有挟怨报复的成分,而“变法派”利用文字之过来打击政敌,才是苏轼入狱的根本原因。元丰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公元1080年1月25日),宋神宗下诏,贬苏轼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县一带)团练副使,相当于黄州军分区的副司令。这是一个闲职,应该算是对苏轼的宽大处理了。
更重要的是,反对变法的司马光、苏辙、黄庭坚、王巩、王诜(shēn)、李清臣、张安道
、范镇、陈襄、曾巩、钱藻、孙觉、李常、刘攽(bān)、刘挚等二十九人,因为与苏轼有诗文往来,也受到了“牵连”,或被贬官,或受斥责。这二十九人,全被指为反对变法的“旧党”。后来,这些反对变法的人被称为“元祐党人”,崇宁三年,对宋神宗颇为崇拜的宋徽宗下令在朝廷的端礼门竖起一块“元祐党人碑”,将司马光、苏轼、秦观、王珪等615人的名字刻入石碑,道是“永为万世子孙之戒”。可见,“乌台诗案”只是“新党”打击“旧党”的一个借口,与文人间的嫉妒实在扯不上干系。
四、分享体会和感悟
从苏东坡身上我们学到什么?
苏东坡:用一生把别人的苟且活成了诗和远方牛奶面膜的作用
苏轼是一位积极乐观的人,苏轼用他的豪情万丈,用他的坚韧不拔勇敢的同敌人作斗争,用他的爱民情怀来为百姓谋利益。苏轼是经历了生死的人,只有经历过大苦难的人才能够对人生看得更加真切。
苏轼是一位有太多人生经历的人,他总结出来的“平淡乃绚烂至极”很有意义,因为我们知
道了苏轼的人生故事之后就能够充分理解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更要珍惜美好的生活,多做一些积极的事情,珍惜时光,珍惜平淡,不辜负生活,让自己生活得更幸福快乐。
五、课堂小结
我们要学习他那种遇艰危而不悔,身处逆境而泰然的豁达精神,尽管我们只是一介凡人,尽管对一些事情或压力无法释怀,但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力从容面对之。
六、布置作业
学习苏东坡的诗词,选取两首你最喜欢的,仔细阅读和品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