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梅兰芳蓄须》说课稿
[教学目标]
1.会认“蓄、迫”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
3.在品读故事中感受梅兰芳坚定的民族气节。
4.勾连“阅读链接”,在拓展训练中进一步巩固方法,提升概括能力。【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事件蕴含的民族气节。
能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演戏以及他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
[教学课时]1课时
图文对照,初识大师
1.舞台上的梅兰芳。
(1)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梅兰芳。
(2)通过预习,你对梅兰芳有什么了解?(学生结合资料交流预习收获)
(3)出示舞台上与生活中梅兰芳的图片:虽是一个俊朗儒雅的七尺男儿,却在京剧舞台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仪态万方的女性形象。
(4)出示第1自然段第一、二句,指读。
(5)质疑:堂堂男儿,为什么要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
随机了解“旦角”,出示梅兰芳塑造的各种旦角图片。
小结: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就是为了塑造这一个个优美的旦角形象。
2.蓄须时的梅兰芳。
(1)出示蓄须时的梅兰芳图片。
(2)理解“蓄”的意思,并积累与“蓄”相关的词语:蓄发、蓄辫子、蓄指甲。
(3)预习过课文后,你们知道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吗?
一、说教材
《梅兰芳蓄须》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讲了现代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生平中的一段感人事迹:抗战时,日军屡次邀请梅兰芳演出,梅兰芳蓄须明志,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甚至给自己打伤寒预防针来躲避纠缠,充分显示了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二、说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能够概括出文中写了梅兰芳几件事。
3.通过图片展示、反复诵读、以读促悟的方法等教学活动,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说说他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在这个过
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3.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阅读感悟法、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地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语文教学立足于读,读中感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会留下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文本、写批注、谈体会。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方式就是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圈点勾画体会人物的崇高形象。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解决难懂的生字词。
2.一边读一边思考: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在深有感触的地方做好批注。
3.学生交流,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梅兰芳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人演出的方式有藏身租界、蓄须、装病。为此,梅兰芳经历的危险和困难有:①危险:他一直拒绝为日本人演出,会惹恼日本人而有生命危险。他为了躲避日本人的邀请,想办法让自己大病大场,差点儿丢了性命。②困难:他热爱舞台,却不能演出、创作,内心极度煎熬,只能在寓所悄悄地吟唱。为了摆脱日本人的纠缠,不得不四处躲避。因为不演出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十分困顿。
(二)细读课文,感悟精神品质。
1.教师过渡:著名画家丰子恺就曾经这样评价过梅兰芳——茫茫青史,为了爱国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请同学们再次细读课文,从哪里能感受梅兰芳坚定的民族气节与爱国热忱?画出相关语句,写下体会。
2.学生自主学习,圈点勾画。
3.学生自主交流精彩语气,感受人物形象。
①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才能在寓所悄悄地细声吟唱,这对于他来说已经很知足了。
梅兰芳热爱戏曲艺术,渴望舞台,可是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他视民族存亡,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②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
观潮说课稿
梅兰芳已经拒绝日本人很多次了,所以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蓄须明志”流露出梅兰芳深切的爱国之情。
③但是,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都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
梅兰芳不惧生活困顿也要拒演,可见其决心之大,爱国之深。
④一次,日本侵略军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不屈不挠,抗争到底的态度。
⑤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前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
剃了胡须,上台演出。战争胜利,内心欣喜。
3.小组内讨论:交流梅兰芳的资料,想一想大家为什么这么喜爱梅兰芳? 他是著名的京
剧表演家,练就了精湛、高超的技艺。他身上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与热忱的爱国之心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如果说梅兰芳风靡海外,受到全世界人地爱戴是缘于他优美的嗓音,精湛的技艺,那么他坚定不移的民族气节使他在人们的心目中地位越来越高尚,称为一代又一代人心目中永远的偶像。
(4)布置作业:
1.做一份以梅兰芳为主题的手抄报。
2.搜集京剧的相关资料,写一段话,向大家介绍一下京剧。
交流分享,总结提升
1.回顾单元学习所得。
回顾本单元我们学习的文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难忘的一课》,它们
各写了几件事?引导梳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先概括每件事,然后厘清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再紧扣主要人物,将几件事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串联起来,最后将串联好的内容根据文章特点说完整。
2.联系本册相关内容。
(1)引导学生回顾第四单元写一件事的文章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
(2)我们学过的哪些课文也可以在了解起因、经过、结果的基础上来概括?(《麻雀》等)
3.自主阅读,交流拓展。
(1)自主阅读“交流平台”,明白对话介绍了三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从课题《观潮》《盘古开天地》中,怎么读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观潮》课题写的是事情,可以问:什么时候、谁、在哪里观潮?看到的潮水有什么特点?
《盘古开天地》课题写的是“谁干什么”,可以问:盘古为什么开天地?怎么开天地?结果怎样?
(3)归纳从题目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提问法:针对题目提问。可以先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特点等方面发问,也可以从起因、经过、结果几个方面发问。然后将这些问题用简洁的语言串联起来稍加整理,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小组合作研读本册目录,尝试从课题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然后交流分享。
4.回归“交流平台”,形成知识系统。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很多,有的可以根据题目的提示;有的可以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还有的可以先概括每件事,然后把几件事按照一定的顺序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课堂小结:
同学们,如果说梅兰芳风靡海外,受到全世界人地爱戴是缘于他优美的嗓音,精湛的技艺,那么他坚定不移的民族气节使他在人们的心目中地位越来越高尚,称为一代又一代人心目中永远的偶像。
[教学反思]
京剧大师梅兰芳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陌生,因此,我以图文资料形式呈现,一则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位大师,二则通过比较,聚焦梅兰芳蓄须这件事,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同时,引导学生借助导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在“品读故事,感受气节”环节,让学生批注梅兰芳拒演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发现事件和困难的内在联系,这样学生表述主要内容会更加清晰。同时也凸显了梅兰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使语文要素与人文内涵有机结合。
在学习活动“串联事件,尝试概括”时,我以学生的学情为起点,从回顾方法、尝试概括到串联事件概括,实现从精读课文上习得方法,在略读课文上实现巩固的目的。
最后,通过勾连“阅读链接”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使学生在有步骤、有层次的训练中运用所学方法,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金钥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