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范文3篇
  说课是很多教师面试时的一种形式,那就要写好说课稿,如今就一块来学习一下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看看说课稿都包括哪些内容。
  《观潮》是四年级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本单元的重点训练工程是《注意积累写作材料》,它既是第二单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继续,又是第四单元《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延续,同时还为完成第五单元《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打下坚实的根底。
  这篇讲读课文,按顺序抓特点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中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向高开展的关键的阶梯,大纲明确要求:“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化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是怎样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根据大纲目的要求,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及《观潮》这一课的特点,应到达以下4个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并运用在详细的语言环境中。
观潮说课稿  4.给课文分段,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难点:1.理解重点词、句、段。2.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才能,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
  教具:录相带、投影片。
  运用电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学法。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教育离不开爱,教学情为先。我充分应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降临时宏伟壮美的景象中,使编者情、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融为一体,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认识是有意识心理活动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是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一。我抓住学生和教师感情
可以互相感染、互相影响的心理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还能启迪思维,开展想象,对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独到的作用。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构造,进步教学效益,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进步学生素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那么,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我说的是《观潮》一课的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一文,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学生答后教师板书,在初读课文的根底上,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观潮的顺序,为学习下文奠定根底。)
  2.齐读第一段,投影出示:
  a.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b.这里是观潮的好地方。
  请大家读后说说“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词“天下奇观”理解钱塘江大潮是宏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教给学生在详细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当小教师,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才能。)
  3.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大家轻声读第二段,然后同桌互说。
  (学生通过读理解课文内容,因为每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实际上是教师导、学生演“戏”的演出效果如何的表达。课堂教学不仅在于教师的导,还在于学生的学。学生通过读书,理解了潮来前江面的平静,体会到“人山人海”观潮的热闹场面和人们期盼的心情。
  4.那么,潮来时终究是怎样的景象呢?今天让我们随着录像细细欣赏一番,不过要边看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进入角,学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钱塘江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中。学生看得如梦似醉,这就是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同时围绕单元重点训练这一个面,巧设三个点即三个小问题,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强化课堂教学的语言文字训练,注意训练的坡度、难度。看完后,学生情绪激昂,兴致勃勃展开讨论,兴趣就是最好的教师,学生有的说听到潮来时的声音从小变大;有的说先看见一条细白线,然后又看到白浪翻滚,还有的说我真想大喊一声“太美啦”,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眼睛看得细、耳朵听得真、讨论得热火朝天。播放录相把握时机,将视觉手段和听觉手段严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才能,开展学生的想象才能和动态形象的思维才能,学生见其形、闻其声。这样做进步了课堂教学的艺术程度,落实了本单元重点训练工程,抓住了本节教学重点,为打破教学难点打下了坚实的根底。
  5.教师趁热打铁,抓住机遇巧引导:
  阅读3、4自然段,考虑:a.作者观察顺序是怎样的?你是怎样知道的?b.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来写?c.用“”划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潮水宏伟、壮观的词句。同桌可以讨论。
  学生通过读、划、议,明白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城墙”、“千万匹战马
、齐头并进、浩浩荡荡”这些词语中,抓住潮来时的形状特点。在观看录相之后,再回到文中细品评,学生陶醉在有声有有形的情景中,潮水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的景象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妙,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落实了大纲要求,对学生进展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课堂上给学生学习和考虑的时间,落实了“三为主”的教学原那么。
  6.引导学生美读3、4段。
  让学生自己在读中学,学中读,如“横贯江面、山崩地裂、白城墙、白战马:浩浩荡荡”读得顿挫有力,语气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读出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通过教师导读,学生试读、领读、自由朗读、齐读、对学生进展了读的才能的培养,学生在学中读,读中品,品中悟,最后实现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7.再次观看潮来时的录象,深化理解,加深感受,看后说一说自己的感想。
  把情境教学法和看、听、读、品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有机揉合在一起,把课文中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景观和文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热爱
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教学艺术的境界,真是“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8.学习第五自然段,读读,想想,潮过后是怎样的情形?
  学生通过自己学习,明白潮过之后江面才恢复平静,江水涨了两丈来高。这从水量之大讲江潮的壮观,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才能。
  9.师生共同总结全文。
  把你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讲给大家听(从写作、词句、思想等方面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