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广西形势与政策1000字
一、广西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系统退化。
1.森林面临的问题较多。一是森林林龄结构和树种结构不合理。根据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广西幼龄林和中龄林分布面积多,林龄结松不合理。此外,由于天然林减少,人工林增加,导致树种单一。树种结构不合理。是森林面临的各种危害较多。
2.水土流失严重。根据水土流失遥感调查和实际调查结果,广西水土流失情况比较严重。全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81.22万公顷,占十地总面积的12%。
3.土地破坏严重。土地破坏主要以石漠化为主,我国广西、贵州、云南三省(自治区)40.7%的国土面积处在岩溶地区面积达32.84万平方公里,其中6.69万平方公里已经石漠化。广西岩溶面积达12亿亩,占全区士地面积35%,全区石漠化面积3570万亩,占全区土地面积的10%,分布集中,危害程度严重。
(二)环境污染严重。
1.水资源污染严重。一是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较大。2006~2010年,全区平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为845465万吨,平均每年排放169093万吨以上。二是广西近岸海域污染区域扩大。近岸受污染的海域主要是北海市港口排污区、党江海水养殖区钦州市的茅尾海和龙门港口区防城港市的北风脑海水养殖区和防城港港口区。
2.大气污染程度较深。2006~2010年,全区平均工业废气排放量为12208亿标立方米平均二氧化硫排放量为88.6万吨,平均烟尘排放量为318万吨,平均工业粉尘排放量为40万吨,大气污染程度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3.土壤污染严重。农药、化肥、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量不断增加,造成土壤严重污染,使我国农田生态环境受到威胁。例如,与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化肥使用量在逐年增加。2000年全国化肥使用量为4146.1万吨,至2005年,该指标达到4766.2万吨。
(三)酸雨略有上升。
2010年广西城市酸雨污染平均水平与2009年相比略有加重。降水酸度pH平均值范围为4.39(桂林市)~6.82(崇左市)平均值为5.05较上年(520)降低了0.15个pH值单位。酸雨频率
范围为0%(钦州市)~90.1%(桂林市)年平均酸雨频率为33.2%,比2009年(25.5%)上升了7.7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从城市的整体变化情况看,降水pH年均值略有上升但上升趋势不显著,从城市酸雨频率的变化情况看整体水平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
(四)固体废弃物问题。
2006~2010年,广西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5780万吨,平均每年产生5156万吨,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工业活体废物处置量占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比例较低。仅2010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高达6232万吨。可见,广西工业的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
(五)气候及自然灾害频发。
广西主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暴雨洪涝、强对流天气、高温天气、热带气旋、霜冻、低温阴雨、寒潮、寒露风等,其中以干旱和暴雨洪涝最为突出。2010年,全区汛期暴雨频繁,强降水造成严重洪涝灾害。
(六)广西农村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尚未根本转变,环境管理和环保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农村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农田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村庄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工矿企业污染呈现出从城市向农村转移的态势,部分地方众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已成为广西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二、广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对滞后的原因
(一)认识有待提高。
目前,人们没有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与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错误地认为地球的承载能力是无限的,不知道人口与环境承载力之间存在相互矛盾关系,更不知道在一定的区域其生态环境本载能力是有限的。放松对人口的有效控制;也没有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认为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同时,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上缺乏全局的、发展的观念,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意识到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百相促进的关系:没有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外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的问题。
(二)制度有待完善。
现行税制未能充分体现环保目标,其绿程度还不高。从环保的角度看,我国现行税制中大部分税种的税目、税基,税率的选择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