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出了的新要求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之交之时,高等教育经历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跨越。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丁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提高国民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体制和结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振兴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世纪之交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决定》反映了我国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增强青年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决定》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方针,明确了高等教育需要更快发展,以极大地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接受高等教育所提出的迫切要求。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面向21世纪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作出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重大决策。1999年招生数达到159.65万人,扩招比例高达47%;2000年招生人数220.61万人,扩招比例为38.16%;2001——2005年扩招比例分别达到21.61%、19.46%、19.24%、17.05%、12.78%。在10年时间里,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
教育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学子接受了高等教育,也满足了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但是,大学招生规模扩大,改变了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使许多尚未做好心理准备的大学毕业生显得猝不及防。“毕业即失业”,这种离中国大学生曾经非常遥远的现象,如今已经真实地出现了。
那么新时期的大学生该如何应对高等教育改革所带来的考验呢?
我觉得大学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自己,从而面对新的挑战。
一、好好学习,学好专业知识
作为一名学生,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学习。现在很多大学生为了培养自己的能力,各种途径去实践,但是却因为那样,而使自己的学习受到影响,最终的结果就是,因为很多门学科不及格,拿不到毕业证书。一个连大学毕业证书都没有的应聘者,在如此竞争激烈的时代,又会有什么优势呢?
理论知识,尤其是大学阶段学习的系统的理论知识,制约着大学生目前及未来实践能力的提高。古语有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理论知识具有根源
性,是实践能力的基础。没有理论知识的支撑,实践能力只能是无本之末,无源之流。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
二、全面发展,提高实践能力
当然,如果仅仅像中学一样埋头死读书,也是不行的。我们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光在课程上进行理论学习是不够的,尤其是那些应用性强的专业,实践加强实际操作能力。实践可以体验并加强社会化,每个人都是要走入社会的,如果说大学是半个社会,那么社会就是半个大学,有时间去社会大学进修一下,可以了解很多社会规则和知识,也为自己毕业后走入社会做好准备。实践还能让我们丰富经历经验,大学是丰富多彩的,也是自由且有时间的,在大学里多“折腾”些事情,一来可以增加人生阅历,二来可以在实践实习中积累、学习很多经验,在毕业时也是求职的一个重要砝码。通过实践我们还能发展自己大学是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一个阶段,想要塑造什么能力、补充哪个方面在大学里都成为可能。而这些很多都要通过实践实习的真刀真才可能得以实现。
三、敢于创新,有自己的想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但在现今社会中,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知道跟着理论走。
出的科学家之所以能源源不断地有新成就,在于他们有从不枯竭的兴趣,并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知觉,最后聚精会神地去研究它。由此看来,新发明新发现和发明家的思维习惯和学习精神是分不开的。这要求我们,要摒弃社会中的不良风气迷惑,切实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并把自己的兴趣推而广之,坚持不懈地沉醉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当中;另外,要善于用逆向思维考虑问题的症结,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直觉,并把思维的灵感火花及时保存,成为研究的新发现;科学的态度也很重要,这需要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聚精会神,真正深入到一个问题的每个层次中,否则效率的下调只会使瞬间的灵感顷刻溜走。就像我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现象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是理论上该有的现象,老师有时候也无从解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勤于思考和研究解决问题,任何新发现都是在长期的思考论证中得以立足的,搞实验的人必须要有思考的习惯,这是研究的前提所在。
四、能说会道,注重语言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意大利大诗人但丁•阿里吉耶里曾对语言的实质给予过生动的论述,他说:“语言作为交流工具,对于我们至关重要,正如骏马对于骑士的重要,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表达最好的思想。”
近年来,由于诸多主、客观原因,理工科大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当逻辑和数理概念演算的结晶,需要用语言文字形式再现其价值时;当学习、工作告一段落,需要用语言文字归纳总结时;当面对有价值的外文资料,需要用语言文字进行准确翻译时;当交往、谋职、自荐等等,需要用语言文字展示自我德才状况时,许多人往往会显出心有余而力不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注意语言能力的培养,不断增强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对理工科大学生成为全面合格的栋梁之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改变观念,接受不同就业观
我国这几年教育的大发展,人才的存量资源大大增加,使得大学生人力资源的稀缺程度在下降,产生了岗位和人才学历的不对等,用人单位呈现出人才“高消费”趋势。在学生从学校生活进入社会劳动生活,开始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和社会化的过程中无论是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还是毕业生的就业标准,亦或是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其市场化趋势愈发明显。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对就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市场化的就业环境中各种就
业因素的影响。要用大众化的观念来对待就业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广泛采用,许多新的职业甚至新的行业在不断涌现出来.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甚至创业的可能。要培养主动推销自己的意识,寻适合自己、最能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打破“一次择业,终生就业”的观念束缚增强创业信心与能力自谋职业,更为重要的是毕业生应转变就业心态,积极就业、谋业,以我为主,并努力完成从择业、就业到创业的转变。
六、不断学习,继续完善自己
中国有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所以在学校受教育生涯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生涯的结束,人的一生都需要不断的通过学习来完善自己。人的一生是一个逐步认识、发现、探索、改造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个简单而复杂的工作,那就是学习。
    高等教育的改革使得新时期的社会更具挑战性,如果想在这样一个社会中立足,乃至闯出自己的一方天地,就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希望当代大学生都能意识到现实的严峻,为自己的理想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