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忆江南
《忆江南》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
一首,为诗人白居易回忆江南景物之名作,艺术上很有特。这个词
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
等很多异名。白居易则即事名篇,题为《忆江南》。这首词语言瑰丽、情景交融,词人选择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
景,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开篇一句“江南好”,结语一个反问
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设计理念:
许汉老师认为,古诗词教学有个“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这也是我执教这堂课的努力方向。我的整个设计
思路是:了解词的知识,从“江南好”入手,充分感受描绘江南美景
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指导学生读出江南风光的
柔美、热情,读出这两个短短的句子所蕴含的对江南风光的深刻理解
与感触,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江南好”。然后,让学生通过
对作者在江南时的作为以及之后回洛阳后的生活的简单了解,将“忆
江南景”过渡到“忆江南人”,提升诗歌情感,厚重“忆”的意义!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词这种文学样式,了解词的结构、理解词牌名《忆江南》。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4、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忆江南 白居易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2、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
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1.教师导言:一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请
你用一两个词语或一首诗词来描绘。
2.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她。在张志和的笔下,春天是那不须归的斜风细雨:在韦庄的笔下,春天
是那碧于天的春水;在韩愈的笔下,春天是那遥看近却无的草;在
苏轼的笔下,春天是那竹外的三两枝桃花;在叶绍翁的笔下,春天是
那一支出墙的红杏;在大诗人白居易笔下的春天又是怎样的呢?(教师
有感情地吟诵《忆江南》)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
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3.你知道什么是词吗?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
就是为曲所填的词。因为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
的不同之处。
4.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相关,而与词的内
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仅仅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
容恰与词牌相吻合。
二、读词,探得风雅无穷意
(一)整体感知,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第一遍,读准字音,读准确;第二遍,读通顺;第
三遍,边读边看注解,想想白居易忆的是江南的什么?
2、指读,指正读音。(注意“谙”字。)
3、齐读。
4、诗人为什么忆江南呢?江南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二)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第一、忆江南之美景
1、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指名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这两句有点特别。请大
家好好读,边读注重这两点,第一,字数;第二,相对应的位置上的
词语。这样字数相等,相对应位置词语对应的写作方法,叫对偶,古
诗词中的对偶也叫对仗。请同学们自己读读,注意这两句的节奏。
(2)师生对接,练读对偶句,体会语言的节奏感。
(3)理解“胜”和“蓝”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4)读着读着,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围绕“日出、江花、红、火、江水、绿”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
一轮红日升起来了,阳光普照大地,岸边、江面怎么样?(天空:朝霞满天,红彤彤的,像是着了火。)——你把天空的颜描绘得这
样美;还有谁也想来说说天空呢?真是太绚丽了。
此时,岸边的江花又是怎样的呢?花这么多,这么美,这么艳丽,哪些词能够用来描绘这样的景象呢?(花团锦簇、百花盛开、繁花似锦、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姹紫嫣红……)
同学们,这样的场面就是红胜火啊!出示图片。看,这么多的鲜
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这么热烈的场面,谁能用朗读来表现呢?
此时,江面又是怎样的呢?水又是怎么样的呢?绿得怎么样呢?
(5)真是“朝霞与江花争艳,江水共长天一”这是多美的画面啊!读!
2、江南的这些风景诗人以前是多么熟悉啊!教学“风景旧曾谙”。
(1)哪个字是熟悉的意思?“曾”呢?
(2)理解“旧”的意思。简单渗透背景。理解“风景旧曾谙”。
3、除了江花、江水,还有什么风景词人也是那样的熟悉?课件显
示句式,引导学生用诗句在括号中填空。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
路鸟空啼;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白居易为什么不写这些莺啼、芳树、红杏,而写江花、江水这极
简单的景物呢?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
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相衬,
体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
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
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
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
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
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在长期生活在北方的白
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彩,又因烘染、映衬
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
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引导学生体会江花和春水互相映衬的美。男女生合作读。
4、这许很多多的景物,用语言又怎能描述得尽?所有的赞叹都浓
缩成简单的三个字——江南好。师引读全词。
5、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从这个反问句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理解读。
第二、忆江南之故人
1、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出示资料,创设情境。
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相当于杭州市长)三年已满,要离开杭州了。他为杭州人民留下了什么呢?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200首诗。
离开杭州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
白居易离开杭州之后,又担任过苏州刺史等职,晚年居于洛阳。公元834年,离开杭州已经整整10年了,在北国洛阳,白居易写了一首寄往杭州的五言诗,说:“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
又过去3年,公元838年,大诗人已经67岁了。他几次动念去杭州,但都因路途遥远,身体虚弱,难以成行。他只能把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
直到离开人世,他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再也没有能够旧地重游。
——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
2、诗人忆的还有江南的什么?(板书:景人)
3、千言万语道不尽诗人对江南人的留恋和怀念,只浓缩成最最朴素的三个字——江南好!(指名个性化诵读)
4、一首《忆江南》,寥寥27个字,却一唱三叹,字字浸满了诗人对江南景、人深深眷恋的情。让我们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深情诵读全词。(配乐)
5、闭上眼睛,让我们沉浸在这美好的回忆里。(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