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秋》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三部,也是最后一部,也就是结局.
《秋》主要讲了高家的艰苦生活。故事中写了一位叫周伯涛的父亲连续将自己的女儿、儿子推入火坑。三房中的克明在女儿走后,终于醒悟;而他的两个弟弟却如同往常他俩总是在家打架,有时还吵着要分家。最终,克明被他的两个弟弟气得去世.高公馆被卖掉了,高家业被搞得四分五裂的,人人相视如同敌人一般……
《秋》的故事梗概:蕙的灵柩停在庙中已经一年多,她的丈夫忙着续弦,根本没想到要让她入土为安.在觉新与觉民的“威胁”下,蕙才得到存身之地。她糊涂的父亲又将儿子枚推入火。枚才17岁,就有了肺病的迹象,父亲周伯涛不愿承认儿子有病,却忙着给他娶了冯家的小为妻。两人感情不错,但妻子脾气很大,枚夹在她与长辈间受气.婚后不久就因病去世,留下新婚的妻子和她腹中的胎儿.
三房的克明在女儿跑后有所悔悟,两个弟弟却想卖掉公馆分家,儿子又不争气,克明在郁闷中丢下怀孕的妻子去世。淑英的丫头翠环敬佩觉新为人,三太太决定将她嫁给觉新。
高公馆卖掉了,高家四分五裂。在觉新给觉慧与淑英的信中,他写到各房的情况。四房五房继续着荒诞的生活,几个堂弟依然顽劣成性,三房与他们住得很近,保持着亲密关系.他自己娶了翠环并将她当作妻子看待。至于觉民与琴,也按他们的意愿举行了新式婚礼并即将出外工作。
“没有一个永久的秋天,秋天就要过去了.”这是《激流》三部曲中最后一本《秋》中的中心句。
在《秋》里,发生了几件大事,但是都是悲剧,这些悲剧也揭示了高家这个大家庭正在逐步走向灭亡--不仅仅是高家,每一个旧社会的封建大家庭都在渐渐地变得枯竭,不公平的制度使得整个家庭逐渐瓦解。
第一件事,是周家的枚少爷结了婚,新娘是最古板、卫道、残酷的老头在冯乐山的侄女,又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包办婚姻!
第二件大事,是四小淑贞跳井自杀.因为五爸克定公然把丫头收房、闹小旦、乱花钱,导致五婶沈氏总是跟克定吵架.但是,每当沈氏没有地方发泄怒气的时候,就会打、骂、惩罚自己的亲生女儿淑贞.所以,淑贞才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打骂之后跳井自杀。这是一声警钟,告示世人.
第三件大事,是三爸克明的死亡。克明一死,整个家里就乱了:卖公馆、分家,这些都是四爸克安和五爸克明的主意。这样一来,一个好端端的家就在老太爷和兄长死后,变得四分五裂。这也是封建大家庭最终的必然结果。每一个人都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贪得无厌,笑里藏刀,这样的家庭,怎么能维持下去。
“没有一个永久的秋天。”,“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些都是在激励我们:不要灰心,不要丧气,大风大浪之后,必有属于我们的春天!
可是,很快,才过了不到一年,枚少爷就因为肺病死去,留下一个年轻、有孕的寡妇。这都是因为枚少爷的父亲周伯涛明知道自己的儿子非有问题,却死活不肯请医生,最后,害死了自己的儿子,还害了儿媳一生。真荒谬!
在阅读巴金老人的名著《激流三部曲》之三《秋》时,脑海里总是时不时冒出“天凉好个秋”这五个字。秋天本该是个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硕果累累的季节。可是说心里话,在阅读过程中,我却总感觉心里很憋闷,有几次不得不放下书,走到外面透口气.
  那些陈旧制度和吃人礼教就真的那么可怕吗?那些道貌岸然的长辈就真的值得去尊敬吗?
鲁迅笔下的“旧礼教吃人"真的在《秋》中出现了。丫环倩儿生病了,主人不是去请大夫来救治,而是撒手不管,任其自生自灭,最后活活病死.倩儿死后连入土为安的待遇都没能得到,沦落到一个被席包裹扔落荒外的下场.四小淑贞最为可怜,她善良而又懦弱.每次她父母吵架,她都充当她们的出气筒,无辜被辱骂和殴打。身边那么多人同情她,可是面对她可怜的求救,他们只是口头上的安慰她,许下的诺言却一直没有谁真正地去兑现.指望那些兄弟妹们来搭救的希望破灭了,无奈之下,她选择了跳井来结束她年轻的生命。
激流三部曲中最有光辉的形象当然是家庭的叛逆者,但最成功的却无是觉新.对于这个人物,巴金有太多的情感.巴金的大哥尧枚在父母死后独立支撑着整个家庭秋之在给巴金的信中他倾吐出家庭中的种种罪恶,这些素材给了巴金灵感他决定用大哥”做线索来揭示一个大家庭的衰败难得的是尧枚知道这个想法后写信来鼓励巴金写作.正当巴金写完的第六章〈做大哥的人〉时讣电来到,尧枚在精神重压下自杀了巴金给了觉新一个幸福的结局对尧枚来说,也许这是一个最后的安慰吧
一想起这令人刻骨铭心的悲惨家庭背景,我便忍不住地将他与我们现在的幸福的生活作对比.我们现在个个都住在几十平方米的住房中,不愁吃喝;上学时有老师同学的关心帮助,放学时
有父母在身旁陪伴。我们每天听到的都是老师、父母的关心,同学的嬉笑语,偶尔会听到吵架的声音,但是极少的.我们始终生活在和睦的家庭环境和和谐的社会环境中.
我是否应该倍加地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呢?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愿意去高家体验艰苦生活,去尝尝“苦"的滋味,更好地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我有时会想,我如果是觉新,我会怎么做?我如果是觉民,我会怎么做?我如果是觉慧,我又会怎么做?……
我终究不是他们,但是如果我们处在那么一种复杂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谁能保证我们不会像他们那样呢?
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这是千千万万个“觉慧”努力拼搏创造出来的,这是非常不简单的,如果不是他们,我们可能也会像书中的悲剧人物一样过着悲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