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小石潭记》专项训练
一、课内阅读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A.小石潭记 / 乃记之而去
B.水尤清冽 / 以其境过清
C.心乐之 / 似与游者相乐
D.鱼可百许头 / 高可二黍许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B.“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既状写了青树翠蔓的奇特之美,也突出其生机盎然。
C.“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暗写作者被贬谪后内心的落寞也随之而去。
D.选文句式灵活多样,有参差错落的变化美,读起来和谐流畅,富有韵味。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潭中鱼可百许头。
A.明灭可见。 B.高可二黍许。
C.不可久居。 D.珠可历历数也。
5.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佁然不动,俶尔远逝。译文:鱼儿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译文: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
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译文: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而幽深。
D.青树翠蔓,蒙络摇缀。译文:青葱的藤蔓,翠绿的树木,缠绕摇曳,点缀其间。
6.对画线句子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岸势犬牙般交错,幽深不可测度的内心感受,隐约的与作者贬谪以来的心境相契合。
B.作者抓住特征,细致描绘,恰当的拟人手法,把景物写得生动形象,读来如在眼前。
C.“斗折”是静态,“蛇行”是动态,语言精练优美,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水平。
D.句式灵活,有四字句,有五、七字句,造成参差错落的变化美,读起来和谐流畅。
7.下列对选文写景特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运用移步换景。到小石潭以后,又定点观察,由近及远,写出小石潭及周围景物的特点。
小石潭记练习题B.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致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特写鱼儿的活动、潭底的鱼影,这是由点到面。
C.用“佁然”“俶尔”“翕忽”等词语传神地写出游鱼的动态,全句无一字写水,但已能充分感受到潭水的清澄纯净。
D.小石潭的曲径通幽,潭水的空明清澈,都是单纯的景物描写,直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才融入了作者苦闷心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8.本文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_____________(填人名)。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水尤清冽 尤:
(2)青树翠蔓 翠:
(3)日光下澈 澈:
(4)以其境过清 清:
10.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1.作者“坐潭上”感觉“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2.选文是山水游记的典范之作,在语言使用、写景技巧、表情达意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请你以第②段为例,自选角度,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隔篁竹”中的“篁”,根据其偏旁“⺮”,可推测其意与“竹”相关。
B.“空游无所依”中的“依”,运用组词法,可解释为“依傍”。
C.“不可知其源”中的“源”,以成语“源远流长”来印证,可知其意为“源头”。
D.“隶而从者”中的“从”,通过勾连“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从”,可理解为“学习”。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
B.作者写隔着竹林,听到水声,“伐竹取道”才见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乐趣。
C.文章写出了小石潭及周围的景和气氛,传达出作者在贬居生活中清闲宁静、怡然自得的心境。
D.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表面写景,实则写心。
16.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文章和材料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链接材料】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②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③许。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④,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⑤乎?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节选自袁宗道《极乐寺纪游》)
【注】①张盖:张开的车盖。②斑剥:斑斑点点而有剥落。③围:周长的计量单位。④进贤冠:古代朝见皇帝的一种礼帽。挂进贤冠指辞官退隐。⑤情障:这里指心愿。
二、对比阅读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
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