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内、课外古诗词鉴赏 练习题汇编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画线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屋舍俨然( )
②阡陌交通( )
③咸来问讯(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纯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桃花源记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③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④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
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⑤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句子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引凄异
C.悉如外人/悉以咨之
D.遂与外人间隔/又何间焉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众服为确论
B.不复出焉/必有我师焉
C.乃不知有汉/乃重修岳阳楼
D.处处志之/舜发于畎亩之中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故事,叙述了他发现桃花源、进出桃花源、再寻桃花源未果的经过,展现了一个令人惊喜的世外桃源。
B.文章是一篇虚构作品,却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彩,读来让人觉得很逼真。如开头交待的具体时间,结尾出现的真实人物刘子骥,都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C.文章为桃花源的出现作足了铺垫:既写了溪水之美之长,又写出桃花如火如霞,绚丽美艳,令人陶醉震撼。由远及近,步步引入桃花源。
D.桃花源人自食其力,生活和美安乐,在文中作者寄托了自己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表达了自己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愿望。
(4)将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本文发布于:2025-01-23 11:58: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上一篇: 《小石潭记》练习题(有答案)
- 下一篇: 《小石潭记》释词默写翻译练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