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
    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
    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3、《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于 的范畴。
    四、用原文回答:
    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③、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五、理解课文
    1、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
    A、如鸣佩环,心乐之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卷石底以出
    2、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
    A、作者隔着篁竹能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
    C、“寂寥”、“凄”、“寒”等词其实都是写心境的,暗示自己的
    遭遇,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乃记之而去  岳阳楼记..
    B. 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 ..
    C. 以其境过清  不能以游堕事..
    D.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6、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青 树 翠 蔓,蒙 络 摇 缀,参 差 披 拂。
小石潭记练习题
    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皆 若 空 游 无 所 依,
    潭 西 南 而 望,斗 折 蛇 行,明 灭 可 见。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不 可 知 其 源。
    坐 潭 上,四 面 竹 树 环 合,寂 寥 无 人,
    凄 神 寒 骨,悄 怆 幽 邃。
    以 其 境 过 清,不 可 久 居,乃 记 之 而 去。
    七、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的意思。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八、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写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4、《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
      5、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6、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