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2
总第一百四十二期
课程改革与教学研究
专报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本 期 要 目
专讯
●展现课程建设昨天,畅想学生发展未来
●快乐活动,健康成长
●市教委教研室召开2011年上海市“绿指标”三年级语文学业质量分析会
简讯
●上海格致中学奉贤校区在南桥正式开工建设
●上海市第一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在松江举行 等
专 讯
展现课程建设昨天,畅想学生发展未来
——记上海市首届中学校本课程展示黄浦区微论坛专场活动
12月1日,上海市首届中学校本课程展示活动如期开幕。这是市教委基教处、市教委教研室为全市17个区县搭建的一个学习与交流、互动和体验的有效平台,是全市中学校本课程建设史上的一次盛会;同时也是“黄浦区中学校本课程展示活动月”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次盛会,黄浦区结合“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和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等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细心策划参展内容,精心组织活动项目,积极参与各项展示过程。以“校本课程数字化呈现、校本课程互动体验、校长和教师微论坛”展示为主,以“校本课程实物、教材和作品”展示为辅,全程参与上海市首届中学校本课程展示活动。力争借助本届校本课程展示活动,仔细梳理校本课程建设现状,认真“书写”校本课程建设的昨天。
本次盛会,黄浦区得到市教委教研室的高度关注,于开幕式当天下午举办了“上海市首届中学校本课程展示黄浦区微论坛专场活动”。黄浦区教育局副局长曹跟林率领四位中学校长代表和三位教师代表向与会的领导、专家和同仁进行了微报告。黄浦区8个微报告均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即“建学生喜欢的课程——让课程成为学生的温暖记忆;让课程成为教师成长的温馨家园”,分别从当前校本课程建设的区域策略、学校创新、课程管理、课程共享、课程模式、课程整合、课程开发等角度阐释了本区中学校本课程经历的困惑、走过的历程、收获的喜悦和美好憧憬与期望。
曹跟林动情讲述了“建设学生喜欢的课程——黄浦策略”,他从中心城区学生和家长的教育需求出发,阐释黄浦区域性推进课程建设的四大策略,即“目标策略、驱动策略、整合策略和共
享策略”。通过区域整体推进,其目的就是让不同学校的学生都能有自己的一张课程表,让学生获得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多样化、个性化的课程,让学生成为课程开发与评价的主体……从区域层面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可供选择的、高品质的校本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上海市格致中学副校长吴照以“旨在培养创新素养的学校课程建设”为主题,交流了为实现学校课程目标的课程思想与实践做法。格致课程的目标、组织架构、实施与评价是凸显学校基于创新素养培养的校本课程的建设之举。学校的课程评价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具体体现在:实施多元评价——用宽广的视角启示学生;实施过程评价——用发展的视角激励学生;实施分层评价——用科学的视角关爱学生。学校相信每一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质,通过营造创新的氛围,创设创新的条件,开设适合的校本课程,让每一个学生和教师的创造性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校长马园根从基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将学校的课程哲学和校本课程管理机制娓娓道来。学校对学生在校本课程热闹之后的理性思考,也就是大部分学生并不喜欢校本课程的现象进行立项研究,通过实践行动回应了学生的需求。学校为此创建了“
课程领导负责制、学生需求评估制学生自主选课制和学生参与评价制”等各项课程管理制度。马园根认为:校本课程只有建立“立足学生需求、尊重学生选择、学生全程参与”的学校课程形态与课程管理,校本课程才能适应学生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
上外附属大境初级中学校长王峙渊在会上重点介绍了学校引进优质特课程资源的现实思考与行动策略,从学生的信息化生活需求和教师的客观实际出发,选择黄浦区于2009年为全区各学校提供的共享课程之一的《网络文明》课程,进行共享性实验和实施,使此课程在本学校“安家落户”和“生根发芽”。学校根据师生实际对共享课程进行本地化改造,推出“双师策略”,让教师之间优势互补,共同执教一门课程,其目的就是给学生最适合的课程资源,最优质的课程服务。他认为,学生发展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核心,作为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在课程资源相对缺乏情形下,学校应该主动接受优质校本课程资源的“辐射”。
上海市敬业初级中学副校长蔡育红汇报了“嘉年华”课程模式的发生、成长和成熟的过程。“嘉年华”课程模式源自于学校早年为学生创设的一场课程游园活动。学生在课程游园活动的行为表现、快乐情感,引发了学校课程管理者的深思,并从此确立了“快乐成长、自能发展”的课程理念,他们坚信“给学生一片蓝天,学生会自由飞翔”、“给学生一个梦想,学生自己会去创
造”。为此,“嘉年华”课程模式具体体现在“自主选、主动学、欢乐游、开心评”等课程实施环节,并将此课程理念贯穿三类课程实施之中,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会上,向明中学李剑、储能中学苏慧、大同中学姚军三位教师也分别讲述了动人的课程故事,有“科学与艺术”思辨性分析与校本课程实施的水融;有教师个人兴趣爱好与学生“心仪”课程的和谐共振;有苏格拉底式诘问到“坐而论道、进阶学术——《文史哲自主研修课》的华彩乐章……尽管三位教师论坛内容不同、叙述方式有别,但是,他们却共同阐释一个道理,那就是:学生是开发校本课程的核心要素,教师及其团队是校本课程建设的生力军,教师在校本课程中到专业化发展的生长点与内在活力,如此才是最优质的、最具特的校本课程资源。
周增为对“上海市首届中学校本课程展示活动中黄浦区微论坛专场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她认为,每个报告都具象化地呈现了校本课程建设经验与成果,足以说明黄浦区各中学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课程维度,将学生的学习需求、生活需求作为校本课程建设的“原点”;突出体现了黄浦学生和教师在校本课程建设的主体地位及其作用发挥;从黄浦微论坛中可看出校本课程在成就学生、教师、学校中充分彰显着其生命力和课程价值。
(黄浦区教育学院 供稿)
快乐活动,健康成长
——记上海市小学“活力校园”展示交流活动
11月27日上午,由市教委教研室、长宁区教育局主办,长宁区教育学院、长宁区天山第二小学协办的“‘快乐活动,健康成长’——上海市小学‘活力校园’展示交流活动”在天山第二小学举行。
活动分为“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专项调研经验交流及教学展示与研讨两大板块。
专项调研经验交流会议由市教委教研室综合教研员陈飈主持。在长宁区教育学院副院长邵春安致词之后,长宁区三位校长代表作了发言。天山第二小学校长屈烈作了《健康成长 快乐收获》为题的发言,以发挥骨干教师作用为着力点、以课题研究为发力点、以课程建设为突破点,从“重管理,完善阳光体育活动机制”、“抓研究,提升体育教师队伍素质”、“拓载体,推动阳光体育活动发展”、“建特,促进阳光体育活动提高”四方面总结了阳光体育系列活动的开展情况。绿苑小学校长袁晓敏以《菁菁绿苑 活力学生》为题,打出一套以“建设活力之环
境”、“培养运动之习惯”、“点燃运动之兴趣”、“创造运动之精彩”、“实现活力之追求”的组合拳,体现校长核心领导力,在朴素的实践中,提升体育品质。幸福小学以《科学锻炼 健康幸福》为题的发言介绍了在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中,注重锻炼方式的科学性、活动内容的针对性、检测手段的现代化、评价途径的多元化,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阳光,奔向操场,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谭轶斌在讲话中指出,“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不是为了培养体育尖子,而是让孩子真正成为身体健康、心智健全、有意志力与责任心,能相互合作的好少年。她用“语文是气体、数理化是固体、音体美是液体”的形象比喻彰显了体育学科的生动活泼性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力与创造力以及丰富多元的价值功能。
市教委基教处调研员朱蕾阐述了从分析“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调研成果而获得的启示:①学校要统一“以生为本,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通过课题研究与综合实践建设“活力校园”;②加快学校体育场所的改造与体育设施的完备;③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学生的健身能力;④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体育资源及社会资源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大会之后,进行了小学五年级“单杠”单元课堂教学的展示研讨活动。静安区万航渡路小学马
爱丽、长宁区天山第二小学夏斯洋、徐汇区上海小学刘玉华三位老师分别执教三堂展示课。市教研员王立新、长宁区教研员韩美主持了专题研讨活动,执教者还与听课教师进行了交流;市教委教研室体育教研员徐燕平、综合教研员陈飈等作了精彩点评,并对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教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展示交流活动期间,市教委教研室还向与会学校的代表和全市小学赠送了《健康成长——上海市小学“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资料汇编》一书。
(长宁区教育学院教研室 黄宣红 供稿)
市教委教研室召开2011年上海市“绿指标”
三年级语文学业质量分析会
12月3日下午,市教委教研室召开了2011年上海市“绿指标”三年级语文学业质量分析会。
市教委教研室语文教研员薛峰作了《2011年上海市三年级语文学业测评情
况分析》报告。薛峰介绍了语文学业质量测试的基本内容,即通过学生在“积累与运用”、“阅
读”和“写作”三个方面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具体解读了“在三种不同的测试情境中,重点考查学生的整体感知、提取信息、形成解释和合理使用信息并做出评价四种基本阅读能力的表现”。此外,还详细解读了测试的基本信息、问卷信息,较为全面地剖析了本次测试的基本情况:99%的学生达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C水平的学生占1%-3%;学生在“积累与运用”、“阅读”和“南汇大学城习作”三个能力维度上,C水平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为1%、1%和2%;上海市学生在各能力维度上学生得分的平均水平和得分分布的离散程度较低,整体情况均衡;上海三年级学生语文总体水平较高。根据统计数据,薛峰剖析了上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①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特别是提取隐性信息能力的培养;②重视不同年段知识、能力学习的序列性,关注课程的要求、教材的诉求和学生的需求,加强教学的针对性;③重视提升学生对文本整体把握的能力;④应给学生更多的有效活动时间和空间,做到充分的“学”与“习”;⑤强化站在“一类”课文的角度,审视“一篇”课文教学的意识;⑥精心设计作业,提升作业的品质,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能力,促进学生正确的情感与价值观念的形成。最后他希望语文教研员们能把落实“绿指标”作为今后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徐汇区教研员闵晓立以《从2011年徐汇区三年级学生语文学业质量分析情况透视课堂教学》
为题,从总体情况、各项能力测试情况、问卷调查情况、问题分析等方面介绍了徐汇区的经验。针对徐汇区课堂教学的现状,她提出了改进意见:以“文本解读”为抓手提高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以“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为切入口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以“研究教学过程展开”为重心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以“提高总结性试卷命题能力”为目标提升评价的科学性;以“探索丰富评价形式”为途径夯实习惯的养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