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设计理念:
借助古诗文这一教学平台,通过“读、想、议”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教学目标:
1.读通并理解诗句意思。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诗,拓展送别诗。
教学重难点: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白板课件 、微课、歌曲等。
一、歌曲激趣,引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一起来听一听这是什么歌呢?。(播放歌曲《送别》)
2、你听出来了这是一首什么歌吗?(送别)一般我们是在什么时候会唱这首歌?(送别时)
3、那在古时候人们为了送别友人,他们最喜欢的方式就是用作诗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友人的情谊。那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并出示课题)
二、知诗人。王维 送别
1、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王维)
2、王维对于大家来说应该并不陌生,说说你对王维有哪些了解呢?(出示王维简介)
3、我们还曾经就学过他的不少诗呢?你们还记得王维的哪些诗呢?能给我们分享一下吗?(预设《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鸟鸣涧》)等。(齐背诵)
过渡:同学们学习的真不错!
三、学习古诗。
(一)解诗题
1、那今天我们学习的王维的另外一首诗——送别诗,是谁在送别谁呢?你是否能从诗题当中到答案呢?来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诗题——《送元二使安西》。(指名说是谁送谁)那你能试着理解一下诗的意思吗?(指名生说)
送:送别; 元二:诗人的朋友,元常,在家排行老二,所以叫做元二。
使:出使。 安西:地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唐朝设置在西北的最高军事机构,也是元二此行的目的地。
2.师:谁能用自己的话完整地再说一说诗题的含义?(指名1-2人回答,王维送元二出使到安西。)
3.你是否能根据意思给诗题划出停顿的节奏。(送/元二/使/安西)按节奏齐读诗题。
师讲述王维和元二之间的故事:王维为什么要送别我们的元二去安西呢?是因为当时王维和元二都在朝中做官,因为工作的需要,朝廷要把元二派往安西任职,于是王维就赶来给好朋友元二送别,并写下了这首诗)
(二)读诗文
1.这对好友之间的送别场景又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先自由的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可以圈出来。
2.指名生朗读。及时正音(提醒同学读准诗中的四个多音字朝、舍、更、尽,随机板书、出示)再指名生读。
3、再齐读。
4、其实诗他是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的,同学们是否能读出这首诗的节奏。(先同桌互读)再试着把节奏划出来。注意在画节奏的时候,记住千万不能破词哦!
5、指名生说节奏的划分,师更正节奏的划分,再读准节奏。(先师范读,再指名读,最后齐读齐读)
(三)解诗意.
1、生再默读古诗:思考:王维是在哪里为好友元二送别的。(渭城)从哪一句知道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引出渭城的简介。
“渭城”:渭城是一个地名,是当时的送别城,唐朝时期,凡是去往西部,都在长安渭城送别,因而此地的客舍特别多,当时的渭城也就是今天的西安渭河北岸。
2、当时的天气怎么样?(下了小雨)你从哪个词知道的?(早上下的小雨)你从哪里知道下的是小雨?(浥轻尘)借助注释理解一下“浥”什么意思?“轻尘”是什么意思?有多小?(小到只打湿了地上的灰尘)
3、诗人是在什么季节送别好友的?你是从哪句诗中的哪个词知道的?(客舍青青柳新)时机引导理解:客舍:旅店 柳新:柳枝更加新绿。
4、谁能结合下面的注释,更我们理解一下前两句诗的意思。诗句含义:渭城清晨的细雨湿润了路上轻飘的浮尘意思:渭城清晨的细雨湿润了路上轻飘的浮尘。渭城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得更加苍翠欲滴。
5、那我们再来看看后两句,(指名读3、4句)后两句中写到了谁和谁?他们正在干什么呢?诗中怎么写的?(君:元二;更尽:再饮完)再引导读。
6、为什么要劝朋友更尽一杯酒啊?(因为西出阳关无故人)
(1)朗读,交流:(再次渗透学法)谁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指名说,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引导理解:(故人:老朋友)。
(2)结合“故人”拓展诗句(课件出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读一读,诗句中的故人都是——指老朋友。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在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在古代是出塞必经的关口。那你知道从渭城经阳关到安西有多远吗?师:大约有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元二即将远赴安西,王维特意到渭城来送别。
7、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试着用自己的话在组内和同学说说这个故事。
其他小组补充,老师及时纠错,最后男女生分角齐读。
过渡:可见这是多么深厚的友情,让我们走进古诗,再去感受一下诗人笔尖下的景与情。
(四)悟诗情
1.苏轼曾称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读读诗句,看看插图,说说你的眼前浮现了哪些景物?(师板书:景:雨、轻尘、客舍、柳树)
“柳”是“留”的谐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2.师:多美的渭城啊!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这种美吗?(指名读1、2句)
3.了解西去的背景,明白西去路途的遥远及艰辛。
师过渡:可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清晨,就在这个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他的好友将去什么地方?(生答)远赴千里之外的安西,中国最西边的一个遥远的地方。(安西图片)看,用你学过的词语概括安西给你的印象?(荒芜人烟、寸草不生……)要去的地方不仅路途遥远而且环境还十分恶劣,在那个没有火车、汽车的的时代,全靠骑马走到安西,3000多公里也要半年之久,这一路上会遇到多少困难!
4、师:可是元二又身负朝廷的使命,不得不离开,王维的心情是怎样的?(难过、不舍、担心……)
师:面对满目荒凉、黄沙漫天的安西,诗人怎么舍得让元二去安西呢?然而所有的不舍都只能化作两句诗:(课件出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学生齐读。
(1)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呀!千言万语都汇成了——(师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生齐)西出阳关无故人。。
(2)酒中有伤感,好友分隔两地,岂能不令人伤怀?
酒中有无奈,谁愿意与好朋友分离呢?无奈的是朝廷下达的命令,难以违抗。
酒中也有祝福,诗人王维祝福元二一路平安,在安西生活如意。(引读,读出对好友的祝福)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就这么说呀,喝呀,喝呀,说呀,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这哪还是一杯酒啊,这分明就是一份(生答,板书:情,酒诉真情送故人)一种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再让我们带着这份难过,这份不舍,这份依恋,这份痛心,一起读读最后两句吧。(生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师:根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的几年后就去世了,此次的送别竟成了永别。然而这份不舍之情却永久地被记录在诗句中。就是因为有了这份情,这首诗不久就被配上音乐,成为当时唐代最流行的,也是现在经久不衰的音乐之一《阳关三叠》。让我们边听边感受,在音乐声中把他们的深情厚意读出来。(齐读整首诗)(课件出示)
四、课外拓展
1.师:多么感人的离别之情。在古代,这样的送别诗数不胜数,那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你还积累了哪些送别诗呢?(生自由说)老师这里也积累了一些,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师出示)
五、总结学法,
1、美好的时间总是很短暂,这节课学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我相信你们通过此次古诗的学习,你一定学会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吧!谁来帮我们总结总结?(指名生总结)
2、老师也总结了一些方法,那我们一起来通过一个微视频再来总结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吧!(播放微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