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
2.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一、导入
1.同学们刚才听的古琴曲叫《阳关三叠》,是根据一首古诗谱写而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2.理解题目。
(1)同学读课题。(多生读)两种读法……你同意哪种?为什么?同学们都同意第一种读法。(2-3生说,出示节奏)
(2)理解课题
送:送别。
元二:王维的朋友元常,兄弟中排行老二,亲朋好友亲切地称呼他“元二”。我们学过古诗《别董大》,董大原名董庭兰,诗人高适称呼他为“董大”。你排行第几?我称呼你一声“”,我们就是朋友啦!
使:出使,到一个地方去做官。你从哪知道的?借助注释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天新疆库车县。
(3)谁能完整解释题目?送别友人元二出使安西。
古代因为交通不便,亲朋好友离别后很难再相聚,所以他们很看重送别时这最后的团聚,并用诗歌来书写离别之情,因而就有了像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这一类送别诗(板书:送别诗)(4)理解了课题,再同学来读一读。(多生读),齐读。
二、检查预习
1、了解作者
这首古诗的作者是——王维。你对王维了解多少?(生读搜集的王维的资料)
师出示资料,指生读。评:其中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是流行最广、传唱最久的送别诗。
2、诵读诗文
(1)读好了课题,了解了作者,诗文会读吗?先自己大声读2遍。
(板书:读诗文)
(2)指生读诗,强调多音字。
师:谁来读一读:生1:你生字读得很好,领同学们读一读。
生2:你多音字读得很准确,这个字为什么这样读?(强调朝舍两字)
评:看来,把词放在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字音才能读得准确。
三、学文
(一)读出古诗节奏
1.谁能把古诗读好?指3生读。
2.师生合作读,生前四师后三,交换
3.生齐读
(二)理解诗意
1.时间地点环境
读好了古诗,同学们就拿到了去往渭城的通行证!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渭城,去感受王维的离别情怀。
先读一读诗的前两句,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板书:解诗意)
(1)这两句告诉了我们送别的时间:春天的早晨
(2)送别的地点:渭城的客舍
王维和元二都生活在长安,为什么在渭城客舍送别呢?(生说)
师补充总结: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一早从长安出发,边走边聊,不知不觉送到了离长安60里地的渭城,这时天已晚,于是便在渭城驿站住下。同学们,王维送了元二整整一天啊,足见他俩情谊不浅呐!
(3)渭城环境怎么样:(2-3生说)
A雨
雨后的渭城,驿站、柳树被小雨冲洗的一尘不染焕然一新。
同学们闭眼想象画面:晴朗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明净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碧绿的柳
丝,简直是一幅风景画。
你眼前出现画面了吗?谁能把你刚才看到的融入诗句读出来?(3生)
B柳理解柳树送别树
大家都提到了“柳”,柳留谐音,古代有折柳惜别的习俗。李白《劳劳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柳条是既柔又长的情丝。王维多么希望能把元二留住啊,可元二是奉命出使,去治理安西,去为国家效力,我王维不能耽误了你的大好前程,只能将离别情绪藏在景中。
谁能入情入境地读好这两句?(多生读)
2.理解送别情(板书:悟诗情)
同学们,一场清晨的小雨为元二扫清了道路,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在临别时刻王维发出这样的感慨——劝君……
(1)更尽:
王维为什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示地图)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为防止外敌入侵,在地势险峻又必经的道路上设置关口,像玉门关、嘉峪关、雁门关等。因在玉门之南,南面为阳,故称阳关。
A过了阳关往西都是飞沙走石、绝壁大漠,别说故人就是连人影都少见。(看图片)正如岑参诗中所述……,好朋友就要去往这样的地方了,你认为王维在朋友离别前会说些什么?
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劝……越简单越直白的话语越是隐藏着浓浓的情意!
B长安-安西 6000多里地,古时候没有汽车、火车、飞机,最快的交通工具就是骑马,你猜猜要骑多久?——半年时间啊。这半年时间都要在茫茫大漠中度过,风餐露宿、披星戴月、日夜兼程,苦不苦?
所以,王维……
C 历尽千辛万苦所要去往的安西环境如何呢?正如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述: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八月是阳历九月,那时我们穿T恤短裤,可安西却大雪纷飞啊,这么恶劣、荒凉的环境能和渭城环境相比吗?想到这王维心里就忧愁万分啊!可这却是为国家效力,是光荣的任务,大男儿志在四方,必须要去啊!
所以,王维只能……
D安西已是外族,语言不通,别说知音,就是连个说说话的人都难啊
想到这,王维……
E这么多忧愁怎么办?曹操有言“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是黄帝时一位有名的酿酒师,
被人们称为“酒神”,现在用来借指酒。只有酒能让人忘掉一切忧愁啊!
所以,王维……
F无独有偶,李白《客中作》写道:“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喝醉了,就不会再因客居他乡而难受了。
我们一起……
(2)这样的酒元二你喝不喝?喝,而且是喝了——一杯又一杯
这喝下的仅仅是一杯杯酒吗?还有王维对元二的——祝福、怀念、关心……
元二一饮而尽,纵马西去。这时候的王维已经50多岁,可能和元二再无相见之日,望着元二西去的背影,王维吟出:
师生合作读(师一三句,生二四句)、指生读、齐读配乐
(3)万千送别诗,王维这首乃是千古绝唱,我们一起积累下来,齐诵:
四、拓展——诵读送别诗
我们用“读诗文-解诗意-悟诗情”的方法学习了《送元二使安西》,同桌合作学习这一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要求:读通、读好、读懂。能够:有感情地诵读;说说对诗句的理解;体会诗人的感情。
五、作业
王维 送别
请同学们课下搜集其他送别诗并积累下来,然后用我们这节课掌握的“读诗文-解诗意-悟诗情”的方法自学1-2首!
《送元二使安西》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比较活跃,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而且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与背诵大量古诗,常常会在课堂上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来理解诗文内容,谈自己的认识。我们学校为学生量身定制了《儒雅少年古诗晋级卡》,学生从一年级开始积累古诗,到三年级已经积累了近300首,所以我在教学中引用了大量古诗句资料,引起学生共鸣。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学习程度,我认为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应当以提升学生的诵读水平及悟诗情为教学主线并把新课程中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上,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其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送元二使安西》效果分析
本次讲授的《送元二使安西》比较成功,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课堂上师生学习的氛围轻松、浓厚,学生从博大精深的古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一、两句时,我边朗读边让学生想象,在你的面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初
读古诗后,就让学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朝雨、柳树、旅馆……想象渭城的景,与后面安西的满目凄凉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猜想学生在理解安西会遇到困难,于是我就补充安西的图片:漫天黄沙、一望无际的沙漠、荒芜人烟。
读《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想象诗人与元二是怎样进行分别的。在一次次渲染离别时的愁绪,学生的情感渐渐地达到了高潮,有几个孩子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大部分的学生已经深深体会到到那份浓浓的离别之情了。想象诗中之画,感悟酒中之情。
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感触到学习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我多次创设学习情境,时而让学生回到旧知识、时而引领学生观赏“渭城朝雨浥青城,客舍青青柳新”的伤感景,时而让学生变成作者,时而听乐、时而摇头吟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百分之百的参与学习,溶入课堂、溶入文本、溶入作者的情怀,才能让每一位学生得以成功体验。让学生真正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佳句,学生就象是喝了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我在古诗词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阅读古诗词,不仅让他们熟读背诵课内的诗文,还让他们在掌握课内诗文的基础上,读一些课外的诗词。其实在古诗词教学中,涉及的诗人、词人都是有限的一些人。所以在教学以外也让学生读一些他们其他的诗文,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也可以让学生理解诗人、词人的生
活经历,有助于学生理解他们诗文的情感。整节课的设计过程中,努力做到以生为本,重视孩子的想象、诵读和感悟,将古诗教学以一种更为简易的学习方式呈现给学生,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