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 每题3分 共计6分)
1.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匆匆》一文紧扣“匆匆”二字 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 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B. 《迢迢牵牛星》整首诗从织女的角度来写织女劳动的情景、勤劳的形象和孤寂苦闷的心情 最后两句突出表达了牛郎对织女的缠绵情意
C.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D.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 不断发问 不断解决疑问 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 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答案】B
【解析】B项 “最后两句突出表达了牛郎对织女的缠绵情意”错误 应是“最后两句突出表达了织女对牛郎的缠绵情意”
2.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的判断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你们家的台阶高 我们高攀不上 (夸张)
B. 柳树老是摇来摇去 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拟人)
C. 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 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 (拟人)
D. 那极短的发 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 高低不齐 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比喻)
有关青春的句子
【答案】A
【解析】A.有误 句子中的“台阶”指代家庭的地位 是借代
BCD.正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 每题3分 共计3分)
3.(1)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
3.(2)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答案】(1)红军不怕远征难
【解析】(1)根据“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可推知答案 注意“征”的正确书写
【答案】(2)万水千山只等闲
【解析】(2)根据“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可推知答案 注意“等”“闲”的正确书写
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3小题 每题15分 共计45分)
4.(1)这两首诗都是写离愁别绪的 但表现手法却不同 李白的诗偏重表达对朋友的________ 乙诗侧重抒发对朋友的________之情
4.(2)“月”是李白诗中常见的意象 借以抒情达意 请结合这两首诗赏析这一特
【答案】同情、关心, 思念
【解析】
【答案】甲诗用拟人修辞 将月亮人格化 想象奇妙 能够把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 令人回味无穷 抒发江行思友之情
【解析】
5.(1)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5.(2)诗歌的颔联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 请简要赏析
A. 首联照应题目 点明地点和时令 写出了作者秋季骑马穿山间小路而行 观赏山野景的悠然兴致
B. 尾联两句自问自答 抒发了作者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思乡之情 此时诗人情绪也由悠然转入怅然
C. 这首诗以村行为线索 以多彩之笔逼真地描绘了山野迷人的景 直接抒发了作者拳拳的思乡之情
D. 本诗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村晚晴图 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 抒情是为写景作结的
【答案】C
【解析】C.“直接抒发了诗人拳拳的思乡之情”错 应是“以含蓄的诗真切地抒发了诗人拳拳的
思乡之情” D.“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分析有误 从全诗来看 作者村行本诗“野兴长” 只因看到了“似吾乡”的“村桥原树” 触景生情 才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因而“忽惆怅” 全诗前后情感有明显的突转与变化 借此突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答案】动静结合(或以动村静) 诗句额联先写万壑之中的天籁之音 再写无语立斜阳的数峰之静 以动衬静 突出秋日山野之寂静
视听结合 领联上下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 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 这是耳闻 后句写数峰默默仁立在夕阳里 这是目睹 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 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以“数峰无语“ 突出数峰的宁静(或“静态美“)
译文
马儿穿行在山路上菊花已微黄 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兴致悠长
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 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
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 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
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 原来乡村小桥像极了我的家乡!
赏析
古代文人被贬谪期间 难免情绪抑郁 但却摆脱了案牍之劳形 可以纵情流连于山水胜景之中 而偏远之地 美丽的大自然最能安顿迁客的心灵 商州的自然美景带给王禹偁极大的抚慰 他曾在《听泉》诗里自嘲说 “平生诗句是山水 谪宦方知是胜游” 时间久了 一方山水之美也就渐渐融化在他那颗诗心里 化作人与自然相谐的动人诗篇 这首诗是他与商山的自然风景进行心灵对话的艺术结晶
开头两句 交代了时、地、人、事 时令是秋季 这是以“菊初黄”间接交待的 地点是山间小路 这是以“山径”直接点明的 人物是作者本人 这是从诗的结句中的“吾”字而得出的结论 事情是作者骑马穿山间小路而行 领略山野旖旎的风光 这是从诗行里透露出来的消息 这两句重在突出作者悠然的神态、浓厚的游兴
三、四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 这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所说的“山峰本
来是不能语而‘无语’的 王禹偁说它们‘无语’或如龚自珍《己亥杂诗》说‘送我摇鞭竟东去 此山不语看中原’ 并不违反事实 但是同时也仿佛表示它们原先能语、有语、欲语而此刻忽然‘无语’.这样 ‘数峰无语’、‘此山不语’才不是一句不消说得的废话…”
颔联耳闻“有声”与目睹“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 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 富有情趣 诗人迷恋山间那份宁静 然而暮已悄然降临 还是且行且回 第三联写山乡的红叶与荞麦花 经霜的棠梨叶随风飘落 红艳似火 在山野间分外耀眼 成片的荞麦花开如雪 阵阵清香扑鼻而来 “胭脂”与“白雪”对举 令红的更艳 白的更纯 给读者带来极唯美的视觉感受 诗人乘兴而游 胜景触目 吟咏成诗 可是吟完诗句 一丝怅惘涌上心头 诗人看见了 前面的小桥流水、原野平林 很是眼熟 似乎重归故里 那份近乡情切的感觉也许仅在刹那间一闪 便恍然回转过来 ﹣﹣此地并非诗人的故乡 诗人心中的那份恼意自不待言说 这次村行的情绪也由悠然转入怅然 满目山川 清晖娱人 宦途失意的异乡人却有家不得归 此情此景 真的是“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在前六句诗里描绘了一幅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 较好地体现了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 诗的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 前句设问 写诗人在吟诗之后不知为什么忽然感到闷闷不乐 后句作答 写这原来是诗人因蓦然发现村桥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物而产生了
思乡之情 这样写 就使上文的景物描写有了着落 传神地反映出了作者的心情由悠然至怅然的变化 拓深了诗意
【解析】首先理解颔联(即第二联)的意思 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 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 颔联上下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 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 这是耳闻 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 这是目睹 颔联先写万壑之中的天籁之音 再写无语立斜阳的数峰之静 以动衬静 突出秋日山野之寂静 “数峰无语” 是运用拟人的修辞 突出数峰的宁静 即可知运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和拟人的手法 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 具体分析该手法的作用效果
6.(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6.(2)这首词的主旨归在结句“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上 试结合全词内容 谈谈你对这三句的理解
A. “千古江山”一句中,“千古”有时代感 照应题目中的“怀古”;“江山”有现实感 照应题目中的“京口北固亭”
B. 词的上片使用了两个典故 写孙权 先想到他的功业再寻觅他的遗迹 写刘裕 先写刘裕的丰功
伟绩再写瞻仰他的遗迹
C. “元嘉草草”三句 用古事影射现实 用刘义隆“急于事功 轻启兵端”的失败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
D.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与“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对比 词人以此正告朝廷收复失土刻不容缓
【答案】B
【解析】(1)C项 写刘裕 是由他的遗迹联想起他的功业
【答案】(2)这三句是说武将廉颇被免职后 到了年老时 赵王又想起用他 就派人前去探视 看到廉颇饭量很大 还能骑马 词人由此典故联想到自己 他并不如廉颇老迈 却没有人来过问 词人以廉颇自况 抒发自己老当益壮 仍不忘为国效力的壮志
【解析】(2)题干要求谈谈对“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三句的理解 作答时 可先从字面意思谈起 解释这个典故的意思 然后分析词人使用这个典故的具体作用 一是联想到自己的境况 二是抒发老当益壮 仍不忘为国效力的壮志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 每题15分 共计30分)
7.(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7.(2)如果要在第③段的横线上加上一句话 下面不恰当的一项是(    )
7.(3)通读全文 关于“熬”的境界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通过解释“熬”字含义和列举生活中的现象 引出话题
B. 第②段例举了“熬”的几种形态 论证不同的“熬”展现出的境界不同
C. 第④段主要将柔道和摔跤作对比 论证如何才能在“熬”中战胜对手
D. 第⑤段落实到平常人的生活 告诉我们在平凡中要“熬”出境界来
【答案】C
【解析】(1)C项 第④段列举摔跤、柔道等赛事 论证如何才能在“熬”中战胜对手 是举例论证
【答案】D
【解析】(2)D项 论述了读书的境界 与文意不符
【答案】B
【解析】(3)B项 此项中“但如果没有熬出成绩 这种‘熬’就没有意义”表述错误
8.(1)细读选文 理解内容 把表格补写完成
8.(2)依据语境 解释下列语句中画线词语的含义
望着眼前黯淡、破旧 甚至有点寒碜的老屋 我的心里禁不住一阵酸楚
8.(3)选文第⑪段采用了哪两种表达方式 表现了父母怎样的情感?
8.(4)面对“青春不再 甚至满目疮痍的老屋” 作者会答应母亲拆了它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①两间土屋 约七八平方的简易厨房, ②起早带晚 顶风冒雪, ③青砖红瓦, ④幸福快乐的殿堂, ⑤风雨侵蚀、满目沧桑
【解析】(1)从题干有关提示看 表格是按老屋的“规制、建材使用、建造方法、老屋作用及老屋现在情况”五方面来填写 可先到相关句子 然后摘抄下来 也可依据内容 用自己的话概括 “记忆的老屋”状况可从⑥~⑫段中筛选概括 根据“记忆中的老屋是两间门朝南泥墙茅草盖的土屋”“父亲又用土角和树棍搭了个约七八平方的简易厨房”可知 “记忆的老屋”规制是“两间土屋 约七八平方的简易厨房” 根据“那年冬天 父亲起早带晚 顶风冒雪……白手起家盖起了两间新屋”可知 父亲建造老屋时“起早带晚 顶风冒雪” “眼前的老屋”状况可从③④段及⑬~⑯中筛选概括 根据“青砖青瓦的三间主屋 红砖红瓦的两间厨房 青红相间 彩明快鲜艳 算是当年父亲的得意之作”可知 “眼前的老屋”是用青砖红瓦建造的 根据“屋里屋外灯烛辉煌 歌声飘扬 大红的对联喜子愈发鲜亮 老屋流淌着幸福和欢乐”可概括“眼前的老屋”当时是幸福快乐的殿堂 根据“常年的风雨侵蚀 老屋早已青春不再 满目沧桑”可概括出“眼前的老屋”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