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意思
  篇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江 城 子
   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而作,写于宁熙八年(1075),时距王去世恰好十年。
   上片写对亡妻的怀念之情。首句便直接倾诉了作者对亡妻十年来的深挚怀念和伤悼。阴阳两世,生死相隔了茫茫十年,作者对亡妻的怀念始终没有淡化。既使不去思量,过的的一切自会浮漾心头,难以忘怀。虽时光易逝,但真情难忘。追念之情,不能自已。次一句写作者当时的感受。佳人香消玉殒,斯人独自憔悴。孤坟远在千里。无处可诉衷肠。这里的"凄凉”一词有两种含意。一是指作者思念亡妻的凄苦。同时又指作者仕途坎坷的悲凉。一句"无处话凄凉"写尽作者孤寂悲郁的心境。令人为之心酸。
   第三句话紧接第二句话的"悲凉",用一假设引出作者当时的境遇。"纵使相逢应不识"。是啊,因为当年尚还年轻的我,如今已是风尘满面,鬃发如霜了,"尘满面,鬃如霜"。短短六个字便将作者仕途潦倒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出来。表面是悼亡妻,实际却是抒发作者的人生感慨。今人不觉心下憾憾了。
   下片写梦境。有所思,必有所梦,于是作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生动地写出了十年前夫妇问那充满欢乐的爱情生活。但乍然的相逢竞使他们"相顾无言”。作者自妻子辞世后已经历了十年的宦海沉浮。也饱尝了十年的相思之苦。此时,他该有多少要讲给自己心爱的妻子的话啊!"惟有泪千行”无声胜有声。通过写梦见妻子的情境,真实地表现了夫
妻间生死不渝的恩爱之情。同时正是梦里相见更加重了现实中的生死之隔的悲凉之感。令人不由心中憾然而至于泪下了。
   梦里再美毕竟还是梦。梦醒了只会使人更难以接受这永不相见的现实,但现实中来,那个在小轩窗前梳妆的女子只能出现在梦中了,现实是明月夜下短松岗上的孤坟。而这正是作者每每想起都要肝肠寸断的地方。最后一句作者传达了生离死别的悲痛。"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凄凉之意,萦回不绝,令人不觉掩卷拭泪而长叹。
   1075年正值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自请外调,在密州为官时期,仕途失意。在这首词中作者不仅表达了对亡妻的涤挚感情,同时借悼亡,出写出了自己的人生感慨,扩大了词的容量。 (我觉得这纯粹是放屁,任意拔高)
   全词语言朴素自然,纯用白描,不事雕。感情至纯哀而无脂粉气,缠绵意,真实自然。具有令人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因此流传古。感人至深,堪称悼词之绝唱。 ------
   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这首悼亡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
  的表达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的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写这首词时,正是作者任密州知密州时所作。当时苏轼宦海浮沉,南奔北走,心情十分苍老,这时思念起自己甘苦与共的结发夫妻很自然的。当年作者十九岁就同郡的王弗结婚后离开蜀地出任仕途,夫妻恩爱、相敬如宾,谁料十年后王弗亡故,葬于家乡四川的祖莹。生者与死者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有了这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无奈。
   “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平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挚。生死相约阴阳隔绝,却不能忘怀。这种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是难以消除的。因为作者时至中年,他表达出人们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样,平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久而弥笃。更能显示出生死不渝的爱情。后面的“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承接着前面的生死两茫茫,更显得凄苦哀凉与无奈。好象让你感受到了在千里之外的哪个孤坟,和秋风瑟瑟乌啼满天的凄凉景。
   作者又回到了现实,想这即便是再见到自己的先妻,象他这样的老态龙钟,落魄失意妻子也不会认出自己来的。话锋转到作者幽幽的梦中,在故乡乡的家中,梦中的王弗“小轩窗,正梳妆”,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但是十年来的人世变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在双方都很显然的。相互面对却不知到要说什么, 只有任凭泪水倾盈。
   最后一段“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 短松冈。”是对现实的一种感叹,只有着明月夜和短松冈是真实存在的,是年年岁岁的哀思与凭吊。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文学史
  篇二:《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其时东坡正在密州任知州,时年四十。距其妻王弗逝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开封到现今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从词前小序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是首“记梦”词,全词本身就罩有一种虚无缥缈之感。王弗十九岁时与东坡结为连理,夫妻二人琴瑟和弦,感情甚笃,堪比北宋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王弗本人也颇有“擅朋友擅知己擅妻子”之风。王氏逝去十年时间里,东坡结合自己十年来的官海沉浮以及人世沧桑,写出了这首感情挚深的悼亡词,一为悼亡亡妻,二为悼亡自身在凡尘俗世
中摸爬滚打的十年沧桑岁月,表达了对亡妻深深的思念与往事不堪言的无奈与沉痛。
   全词感情真挚、凡中见情。上阕写实。“十年生死两茫茫”,是对亡妻的思念,对现世的失望,“十年”一词,是时间之久远,点出作者身受种种磨难历来已长,身体与心理都无比疲惫。“生死”一词,则更加写出作者的无奈与悲痛。世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生与死的距离。一个人孤苦伶仃地活在世上,另一人却早已长眠于黄泉。是比凌迟更甚的折磨,况且词人还经受这种天人永隔的苦难整整十年。
  “两茫茫”,“两”字写出这种折磨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词人相信长眠于黄泉的妻子也定在深深地思念着自己。“茫茫”一词,则写出了这种思念有形却无从寻起的深深的无奈之感。“不思量,自难忘”,“不思量”,读到此处,我们可能会讶异作者为何如此讲,难道是因为这种无处可寻的思念已经完全磨灭了作者的心智了吗?往后读去,“自难忘”一词,则点出了作者的心情。不用去故意想起便已然忘却不了。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难忘是早已深深地根植于内心中,抹不去,淡不了,却是历经时间的洗礼后,愈加光彩鲜艳,这该是多深的执念啊!从这里我们就不难看出,“不思量”,其实是以退为进。“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千里”一词,与前面的“十年”想呼应,是空间上的久远。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于此时在密州宦海中沉浮的词人来讲,却是相隔甚远。说是“千里”,丝毫
也不为过。“孤坟”,一方面点出王氏死去后自己忙于世事,根本没时间回去看看心上人,另一方面,也写出两人如今各自形单影只的哀伤,最后,还为下面的“幽梦”做了很好的铺垫。千里外的孤坟,没人照料,如今坟头之上怕是早就欺满了杂草吧。说不得,道不出,上哪儿去诉说这满腔凄苦悲凉呢?于这俗世,徒增世人话余罢了。“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纵使相逢应不识”一句,接着以上的无尽思念陡然转折,就算在现世中再次见面又如何?只怕是再也识不得了。曾经鲜衣怒马的青葱少年此时却是“尘满面,鬓如霜”,刚过不惑之年,却似垂垂老矣之态。你却依旧有着娇娇女儿柔姿,如何堪比?就算见到了,想到
  自己目前的窘境,恐也是惊慌失措,唯避之不及,只求在爱人眼中依旧是那傲娇少年郎,哪还容得自己前去诉说相思之苦呢。这种“近乡情怯”之感,读来让人心神荡漾,不禁为之一痛。江城子翻译
   下阕写虚。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夜来”一词,是时间上的变化,以“幽梦”为转折,点出接下来是写梦境。终日思念无果,唯有在夜深人静之时,于梦中与爱人相见。身骑白马走三关,歌尽繁华终成空。梦中的我,依旧是你心心念念的才流双修的翩翩少年郎,荣归故里,那一隅草屋前,有你急切翘盼的身姿。身着布衣却难掩风华。仿若又回到那时的无忧时光,晨时的光辉撒在坐在窗下正懒自梳妆的你的身上,柔
柔光华,更衬托得你美丽不可方物。“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盛辉中的你蓦然回首,目光绞视。似有千千郁结,堵于心中,却终是道不出只言片语,唯有清泪两行不断。再深情的语句,也莫敌此时的两行清泪。此情此景,谁不堪动容?十年的艰酸磨难,最后只融化于满目柔情中,不知从何说起,一往而深,这便够了。“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肠断处”,指王氏墓冢之处。无论是在哪乡哪国漂泊,身在外地,心却始终如一地归属在了那一抔黄土埋葬的孤冢里。年年如是,月月如是,日日如是。如今正值上元佳节,人人团聚得乐,而我,却只有孤独于这一森森衙府中,对月饮酒独伤。而千里之外的你,却在一处草木乱石横陈的短冈上,对着清冷的凉月暗自凝噎,陪伴你的,唯有夜鸦哀鸣与萧瑟风雪。上元节的灯会,艺人的杂耍,孩童的鞭炮嬉闹,入了耳中,却似一个世纪之久的恍
  惚,与你我这早已天人相隔的伤心人无关。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全词感情真挚深切,读来让人感慨颇深。上阕写实,以现今的身世沉浮来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下阕写虚,以亡妻入梦之欢与现实冷清之苦作对比,强烈的反差,表达了作者对现世的无奈不满与对亡妻的深入骨髓的执念。全词无一典故,既无“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勇之魄力,也无“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悠然之定势,更无“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爽朗之气概,运用最朴实的白描手法,如闲话家常,不紧不慢却又如泣如诉地缓缓道出心中
的哀思。褪尽铅华,没有家国仇恨忠君报国的铮铮战士,没有政治风云狡诈诡谲的朝堂臣子,更没有俗世烦恼圆滑世故的唯喏男儿,有的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丈夫对亡妻无言却又深沉的爱。全词时空转换的自如,表现出词人深厚的写作功底。亦虚亦实之间更是显现出高超的文学造诣。以最朴实无华的手段,来歌咏最美丽深沉的爱恋。读罢这首《江城子》,更是让我久久无法平静。
  篇三: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
   班别:120302班 姓名:曾宝仪学号:3212001148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人。我国早有“苏海韩潮”一说,足见其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这位不朽的文学巨匠生性率真、旷达,素以豪放词著称,然而,这样一位豪放不羁的词人,终究也是一个普通人,有着与常人一样的情愫,面对自家的夫人,也会有“留取曲中一拍、待君来”的柔情。
   王弗是苏轼的第一任夫人,十六岁时就嫁苏轼为妻。夫妻二人相敬如宾,用现如今的话来说,就是“互补型伴侣”。苏轼为人处事十分的爽直,每当他遇有不惬心意之事,便觉得“如蝇在食,吐之方快”,也因此常常得罪许多权贵。而王弗则不然,“敏而静”,常常在苏轼背后
为其提醒。确实,像苏轼这样“毛糙”的人,永远都需要像王弗这样的女人来为其“打磨”,这样,我们也不难明白为何在古代这样一个封建王朝,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妻亡再娶的制度下,苏轼却也只能哀叹一声“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了。
   介绍了有关这对才子佳人这么多,下面是该进入本文的主题了,接下来我想对大家浅谈一下苏轼为其亡妻所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的看法。
   王弗与苏轼携手相伴十一载,在二十七岁时就因病去世,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在亡妻逝世十年后的一天晚上,四十岁的苏轼做了一个梦,梦到了青年时期的自己与还倚在“小轩窗,正梳妆”的爱妻,相思之苦油然而生,挥笔一就,写下了这篇悼亡之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你在坟内,我在坟外,一生一死,隔绝十年。明明是“自难忘”,为何还要道“不思量”呢?其实这并不矛盾,相反,因为“不思量”而格外感人。王弗逝世十年间,苏轼政途多舛,生活贫困潦倒,而继室王润之及儿子均在身边,他又怎么可能年年月月岁岁朝朝都把逝世已久的妻子记挂在心上呢?只是,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十年忌辰,足够触动人心。于是,回忆的大闸蓦然打开,思念就如流水般汹涌而来,不记挂,但并不代表早已忘却,这股超越生死、超越时空的思念油然而至。然而,“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当时苏轼知密州军州事,而王弗葬于四川眉山,两地相隔遥远,纵使想
  要传达衷情也无处可诉。只是,东坡啊东坡,咫尺天涯,纵然其坟近在眼前,你就能“话凄凉”了麽?我想亦未然罢。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物转星移,时过境迁,十年时光足够使光滑的脸颊徒增数纹,只怕二人再度重逢也难以相认,只因东坡早已容颜苍老,头发发白。死者已矣,要想“相逢”怕是不可能了,但我想,王弗是幸福的,因为亲人们都在慢慢变老的同时,而只有你,只有你永远保持二十七岁的容颜,化作一株小花,永远绽放在东坡心中。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乘着幽梦,东坡返回了阔别多年的家乡,一切又是那么的熟悉:你依然倚在小室的窗前,正在梳妆打扮。对于东坡来说,也许曾无数次站在窗前,望着身边的可人儿“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的娇容。夫妻二人再度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之状,而只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我想,我大概能读懂白居易“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思了吧,此时的“无言”实际上包含了千言万语,思念是一种病,这份浓浓的思念又该从何道起,又能从何道起呢?大概闲杂只有眼泪能诉说十年的心中情吧。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结尾三句,从梦境又回到了现实。我想,小松树定是王弗生前最为喜爱的植物,也许是喜爱它的朴素,也许是喜爱它的正直,也许是喜爱它的
坚强,而我也愿意相信,王弗也像松树一样,朴素、正直、坚强,如果不是的话,东坡又怎会在此年年思念痛欲断肠的地方载种了满地的松树呢? 从小到大,都很喜欢东坡词,一直认为,他是一位多情的骚人。在穿越剧横行的年代里,我就曾无数次幻想自己回到千百年前的宋朝,与苏轼邂逅,更想结识这位让东坡念念不忘的苏夫人,究竟是有多大的魅力,能让已入不惑之年的苏轼成就这一千古绝唱,唱出“十年生死两茫茫”断肠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