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云静,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
文学硕士。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工
作。现供职于江苏省作家协会。
分裂与疗救的诗篇
——读蓝蓝《河海谣与里拉琴》
蓝蓝的诗集《河海谣与里拉琴》收录了一首首精美的诗歌,我将这些诗歌视为分裂与疗救的诗篇。诗人一方面在诗歌中不断自我分裂,自我释放,试图将身体里丰富的情感释放出来,她内心堆积的情感已经到了不得不释放的地步;另一方面,在释放与宣泄之余,诗人也在进行自我疗伤与救赎,情感宣泄的过程也是抚平创伤的过程,随着伤痛被抚慰,诗人再次回归平静。整部诗集由“所以,妈妈”“海之书”“一些遥远如星辰的词”“有所思”等七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以一首诗的标题为题名,最后还附有一部诗剧《阿基琉斯的花冠》。不同部分有不同的主题,在内容上相互交织,相互生长,共同组成了这部充满分裂与疗救意味的诗集。读罢诗集,我们不禁被蓝蓝诗中丰富的生活体验、独特的人生思索与温暖的人间真情所打动。
诗集中有不少诗歌是为怀念母亲而作,母亲的去世给诗人
诗
歌
理
论
内心带来巨大的刺激,天人永隔的现实让诗人经历着撕裂般的疼痛。在死亡的重击下,她悲伤到无法拿起诗笔。“仿佛是背叛,仿佛是犯罪/终于,我又可以写诗了——”(《仿佛是背叛》)。随着时间的流逝,她稍微能从疼痛的缝隙里喘口气,重新进行创作,对此她又充满自责,通过这短短两行诗,她将自己对母亲的深厚情感含蓄而又深切地传达出来。《九岁那年》《坟墓是一所最寒冷的大学》《你不在的时候》《你剪的小鸟和小狗》《为妈妈祝祷的女士》,从诗歌标题就能看出诗人对母亲离世的悲痛、怀念与不舍,回忆与现实,旧物与旧人,不同的记忆与不同的场景冷暖交替,涌入作者的脑海。死亡的降临不是人力能左右的,面对死亡,她获得了成长,但这场直面死亡的教育也让她饱受分裂之苦。“这巨大的轮子,压碎了我的头骨/——这什么都不再有的/恐怖。”(《坟墓是一所最寒冷的大学》)直面死亡的深刻教育充满肃杀之气,诗人称坟墓是最寒冷的大学,这沉重的死亡像巨大的轮子,将诗人碾碎,无形的悲痛以具象的形式被呈现。死亡的到来如此紧迫,如此猝不及防,她心中被恐惧占据。站在死亡对立面的诗人是零乱的,喧哗的,死亡带来的切肤感受让她无法保持冷静,诗歌成了唯一的宣泄口。在《制
氧机妈妈》中,她在不停地呐喊,“制氧机妈妈/呼吸机妈妈/雾化器妈妈/清新的空气妈妈”,这是厉声的呼号。在《坟墓是一所最寒冷的大学》中,她在不停地追问,“虚无从何而来?生与死只是为了/造出它吞噬一切的地狱大口”?她对生与死感到迷茫,不明白生存或者死亡的意义何在。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总会被诗人悲伤的情绪感染,真切地感受到她的痛苦和挣扎,从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诗人对母亲的怀念既立足于细微,又能映见出宏大,诗歌语言收放自如。通过一件鲜红的棉衣,“出她最喜欢的玫瑰薄棉衣,/和一件枣红厚棉衣,/和家人一起到山坡的
新坟上,/把棉衣烧给她”(《棉衣》),诗人寄托着对母亲的思念,棉衣的鲜亮正是诗人炽烈情感的映射。诗人对死亡的领悟又是残酷的、深刻的,“执拗地向泪水的干涸里/询问意义——人啊,泥土的食物”(《仿佛是背叛》),她将死亡放置于自然的循环中,人不过是食物链中的一环,这样死亡又回归自然,个体的死亡与自然大循环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又融为一体,死亡的伤痛被消解,从而抵达某种平衡。
一方面在不断分裂,另一方面,诗人也在成长。直面悲痛与死亡是十分艰难的事,经历死亡后的成长总是格外深刻。因为母亲的离世,蓝蓝对死亡不再心存畏惧,所以她说,“我不再害怕——妈妈以肉体的消失/为我荡清了对死的恐惧,最后一次”(《我已经走到了想象力的悬崖》)。她实现了自我的成长与救赎,对生活当前状态的把握,对死亡的更深层次的理解让诗人获得了新生。“星云、星团、亿万年之外的地方,/我们来又去的地方。”(《闭着眼睛,感到风》)在思维上,她摆脱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死亡也
从小我的悲欢中升华,变得崇高、宏大。这时诗人的视野已经被打开,对死亡进行着全新的领悟,她的思想境界也跟着升华,内心被死亡划下的伤痕也逐渐愈合。
对于爱情的歌咏、对于自然的热爱,也在滋养着诗人的性灵。诗人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同时也是一个不吝啬表达情感的人,她总是大声地将爱说出来,情感的丰富性成为她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就像她在《应该唱歌》中所写,“应该唱歌,写诗/因为石头没有手而泥土没有嘴”,诗人不仅在为自己创作,她也在为石头、为泥土而歌唱。对自然的热爱让她充满了力量,在她眼中人与自然事物一样,都是客观存在的个体,所以一方面她努力将自我释放,另一方面也试图将自然解放,从她身上能够看到强烈的责任意识与平等观念。她不遗余力对大海、石头、泥土等
诗
歌
理
论怀念母亲的诗
自然之物进行书写,诗人从大海那里获得了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在“海之书”中,她热情地礼赞大海。诗人笔下的大海,是有形有声的,“大海播放它粼粼的密纹唱片”,她将大海比喻成悦耳的唱片,在微风的
吹拂下,大海闪耀着粼粼的微波,波浪互相推挤的声音不断传来,她眼中的大海是如此新奇,如此与众不同。
她用大海来写自己的爱情。“你的脸,是夜晚大海上/一片沉睡的森林。/你的眼睛是它安静的鸟窝。”(《你的脸》)因为对大海的热爱,诗人用大海来歌咏爱情,通过比喻,爱情带上了童话彩,美丽而又迷人;她也在用爱情书写大海,在爱情的映衬下,大海变得奇幻、浪漫又神秘。“海与你并枕而眠。/海是童年的食物,并在你年迈时/仍保留一片海域在眼睛的单纯里。”
(《海与你并枕而眠》)大海在诗人伴侣的生命中扮演着重要角,童年时以大海相伴,所以她希望老年时伴侣也能将大海的单纯保留在眼睛里,这是最美好的祝福与希冀,也是对大海的最高礼赞。此外,诗人也对生活的细节进行细密的观察,这被她写进了诗歌中。第三部分“一些遥远如星辰的词”是诗人给予生活中人、事、物的特写,她用细腻的观察,深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对于诗人来说,生活是她生命的力量源泉,来自生活的原动力让诗人变得强大,也让她萌生出更多诗意。
初读蓝蓝的诗集《河海谣与里拉琴》,读到的更多是无可言说的伤痛,在冷酷麻木的死亡面前,诗人是脆弱的、无助的,她陷入情绪的陷阱无法自拔。经过沉浸式的反复阅读,会发现诗集疗救的意味更浓,对于诗人来说,辛酸苦楚的情感体验未尝不是一种滋养。痛苦与分裂本来就在不断嬗变,温情与治愈却
是最终的归宿。
[附] 蓝蓝的诗两首
是背叛
仿佛是背叛,仿佛是犯罪
终于,我又可以写诗了——
死之后的花,蜜蜂已经把蜜采走。
苦荬菜遍地金的火焰
慢慢熄灭。
二月兰贴着地,
紫的波浪已翻越沟壑而来。
执拗地向泪水的干涸里
询问意义——人啊,泥土的食物。
但泥土滋生万物:
说吧,牵牛花张开的嘴巴。
不相信话语的石头和相信话语的祭台。
你垒砌这祭台。
发布评论